APP下载

北京:走出尘烟

2022-08-16苑苏文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垃圾处置云层蓝天

苑苏文

两周前去采访,我驾车驶过北京城区的矮楼和槐树,走上一条高速,远山和天空铺满了前车窗。那家建筑垃圾处置中心设在怀柔,要开车向北走一个小时。天空饱和度不高,是透着磨砂质感的蓝,几片云飘在山顶,拖着细长的小尾巴,像是漫画里的画面。

2022年北京有了长久的蓝天。就在五、六年前,雾霾还时不时卷土重来。若回溯到20年前,马路上被车轮卷起的烟尘常常持久不散,沙子和水泥也被随意堆放在路边。

在垃圾处置中心,大货车进出厂区,要经过一块从地上向上冒水柱的装置,清洗车轮。堆放建筑垃圾、回收土和再生骨料的区域盖着绿网,有水车向上面喷洒水雾。云层之上有卫星检测这些堆放场地,云层之下偶尔有无人机来“飞行检查”,监测垃圾处理厂的空气指数是否达标。

北京严肃且高效地执行了一轮轮的空气治理。这一片蓝天背后,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迁出,汽车尾气的严格管理,也是“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功效之一。

人类聚居形成了城市。在有14亿人口的中国,首都北京是最大的人才聚居地,而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资源也随着人才集聚在这里,将过度密集的资源疏解出去,是全球所有大城市都要度过的一段均衡发展之路。早在20年前,北京就在规划中提出“疏解”的概念,到了最近五年,疏解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而紧随疏解而来的整治和促提升行动,让北京留下了空白,却更加宜居。

在北京的棚户区、桥洞下、地下室、胡同里、街道旁,大量违法建筑物被拆除,河流水系获得治理,老旧小区迎来改造,一些区域性批发市场被疏解至城外,过去“三不管”的城乡结合部变成了城市的模样。而留下的空间长出了绿树,亮马河成了年轻人社交的时髦场所,遍布北京城的河流成为消夏的好去处,还有人在车辆限行时选择划船上班。

北京实打实地变美了。打造一个更宜人的北京,背后是各级政府的高效率,这其中既有机制的创新,也有大笔的财政投入。中国的城市要在几十年中走过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这其中既有卓绝的努力,也可能存在因过于急迫而造就的阵痛。但问题能够推动进步,蓝天可以赶走阴霾。

走出空调房,热浪袭来。气温上升——这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问题,不知是否能像北京解决雾霾问题一样,经过人类长久努力后得到改善。

封面反馈

28/2022 总第1054期

@李鑫鼎:让循环利用成为一种美德,使用再生产品成为一种骄傲,才能更快更顺利地推进资源回收再利用。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杜琪峰:再用胶片拍一次香港》

一个能代表一个地区时代的人物。(@欢歡)

猜你喜欢

垃圾处置云层蓝天
城市固体废物类型、处置机制及对策研究
炫舞蓝天
乌云为什么是黑色的
垃圾处置监管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对策研究
穿透云层的月亮
拥抱蓝天
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技术的运用探究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乘坐飞机
同在一片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