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增殖放流鳙鱼苗种培技术

2022-08-16

科学养鱼 2022年7期
关键词:清塘生石灰鱼苗

赵 伟

(怀远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 怀远 233400)

鳙是人工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和科研价值。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13 年由原农业部以第2018 号公告批准成立,位于安徽省怀远县淮河荆涂峡山口、涡河下游和茨淮新河下游,对保护淮河水产种质资源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怀远县增殖放流规划每年采购池塘常规培育的鲢、鳙、青鱼、翘嘴鲌等鱼苗230万尾,其中鳙投放量约占35%。池塘常规培育的鳙苗种因抵抗风浪等自然环境的能力差、活动力弱而易被捕食,故放流后存活率偏低,直接影响到人工增殖放流效果。通过优化鳙池塘培育技术,有效增强鳙苗种对天然水体的适应力,可切实提高鳙增殖放流的成活率,提升增殖放流成效。

一、池塘准备

用于培育鳙放流苗种的池塘面积5~10 亩为佳,便于培育管理。培育前开展底泥清理,底泥厚度保持在10~15 厘米,并充分曝晒,使底部淤泥得到充分氧化还原,起到杀灭病原体、释放肥效、激活有益藻类的作用。做好池塘坡度、深度设计,便于苗种捕捞,同时注意日常维护管理和环境卫生清理。

二、清塘消毒

鱼苗下塘前7~10天,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生石灰清塘:池底保留水深20 厘米,每亩使用块状生石灰100千克,使用小木船分多次加水溶化,手持长柄粪勺,趁热全池泼洒,包括四周池埂和池底,操作完成后注意观察,发现水中有活的水生生物时要及时补洒生石灰,达到彻底清塘消毒目的。漂白粉清塘消毒操作方法与生石灰相同,每亩水面20 厘米水深时用量为15千克。

三、水质培养

生石灰清塘4~5 天或漂白粉清塘2~3 天后,加注经过过滤的新鲜河水至水深60~80 厘米,同时每亩水面施入经过充分发酵的牛粪200 千克左右、EM 菌1 000 毫升,3 天后水色呈现茶褐色或油绿色、黄绿色,透明度30 厘米。夜间用灯照亮水面,肉眼观察可见水体中出现大量灰白色小点即轮虫,没有或极少能看到枝角类、桡足类,说明此时水质培育良好,是投放鳙幼苗的最佳时间。

四、质量鉴别及下塘注意事项

每年4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开展四大家鱼苗种繁育工作,人工繁殖是目前获取大量鳙苗种的唯一方式。鳙受精卵一般采取环道微流水方式孵化,最适水温25℃左右,破膜后60 小时左右,幼苗可以平行游动以及主动摄食,需及时起捕下塘。苗下塘时间过早,幼苗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在静水中容易下沉到池底,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容易造成死苗现象甚至全军覆没;苗下塘时间过迟,没有及时摄取水体轮虫等饵料,营养不足会造成发育停滞,幼苗体质弱,没有逆水能力,严重影响培育成活率。在购苗时注意孵化、发育时间,杜绝投放早苗和晚苗,确保鳙培育成活率。应选择晴天17:00-18:00 投放鱼苗。鱼苗运输一般采用双层尼龙袋充氧包装方式,每袋加水5 千克,装苗10 万尾,充氧密封,用车运至塘口。若运输距离较短可直接采取带水桶装操作,要求运输时间5分钟以内。放养密度30万尾/亩,一般单养,不建议混养。放苗时选择在池塘上风处,打开包装袋口,连鱼带水轻轻放入水中,切忌野蛮操作搅浑水体。短距离桶装苗放苗时也要连鱼带水轻放水中,杜绝动作粗糙。

鉴别鳙幼苗优劣的方法:①取少量水于浅盆中,放入100尾左右幼苗,沿着一个方向用手指搅动水体使水流动,静置浅盆,观察幼苗活动情况,逆水活动者为优质幼苗,顺水漂流者为劣质幼苗。②观察幼苗外观。优质幼苗体色灰黄、身体粗壮,劣质幼苗体色发黑、身体瘦弱。③查看孵化设备中鳙幼苗活动情况。健康幼苗在水体中间活动且行动活泼,而体弱幼苗往往会紧贴池壁和滤网,行动缓慢。

五、饲料加工与投饵管理方法

鳙幼苗下塘后第2天即可进行人工投喂,采取豆浆投喂法省时省力,效果显著。

豆浆制作方法:选择新鲜大豆,提前5~6 小时用水浸泡,以黄豆完全泡开、两片豆瓣间没有硬心为宜。使用三相电豆浆机现磨现喂,磨浆时注意调节豆浆细度,适当加水,豆浆颗粒细度能通过40目过滤网为宜。

投喂方法:全池泼洒,每日投喂3次,具体时间为9:30、14:00、17:30。投喂量按照养殖面积计算,每亩水面每天投喂1 千克黄豆制成的豆浆,7天后改喂粉状饲料和膨化饲料。

粉料原料配比按照黄豆饼、麸皮、菜饼为3∶5∶2 计算,加工细度为18~20 目。上风口投喂,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8%~10%,具体视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以投喂半小时后水面没有剩饵为宜。膨化料直径0.5毫米,粗蛋白质水平36%。

六、苗期病害防治

1.车轮虫病

为常见原虫病,表现为鱼苗消瘦、身体发黑、不主动摄食,取病鱼鳃组织或尾鳍做水浸片,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游走的车轮虫。

防治方法:预防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治疗可用铜铁合剂0.7 毫克/升,或苦楝树枝叶50克/米3,水煎取汁,全池泼洒。

2.白头白嘴病

细菌性疾病,病原为一种黏球菌,也可由车轮虫感染后继发而成。呈白头白嘴或红头红嘴症状,一般鳙苗下塘后20 天左右易发此病,诱因是鱼苗密度较大、寄生虫感染、水质不洁等。

防治方法: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定期使用水体消毒剂,治疗时外用漂白粉,使水体中药物浓度达到1~1.2毫克/升,内服卡那霉素,按鱼苗体重拌饵投喂,用量为10~30 毫升/千克,连用3~5天。

3.气泡病

此病因为鱼苗误食水体中气泡或水体中气体过饱和后进入鱼体形成栓塞所致,可造成鱼苗无法正常活动,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降低养殖密度,增加投喂量,定期添加新鲜河水,保持较高水位,提高水体肥度,保持水体适当透明度。

七、放流适应性驯化

人工放流前,为使鳙苗种适应河流环境,需做好以下驯化操作。

1.拉网锻炼

养殖30 天左右,鳙苗体长可达3.5~4.0 厘米,体色灰黄,头大体壮。此时可适当进行拉网,锻炼鱼苗体质。拉网时选择晴朗天气,动作要求缓慢轻盈。第一次起网后要立即放开网口,让鱼苗尽快逃离操作区域,然后给池塘冲水,防止鱼苗缺氧。隔天再拉第二网,第二网起网后进行担箱困鱼,视鱼苗活动情况确定困鱼时间长短,发现缺氧浮头立即放开网箱。经过几次拉网后,鱼苗体质得到充分锻炼,体能也显著提高。

2.流水刺激

人工放流前一周,结合拉网锻炼,增加注水次数和时间,模拟河流湖泊自然生境,使鱼苗处于流动的水体中,锻炼鱼苗体质,尽早适应未来所处环境。

3.饲养管理

要求培育前期水质有适当肥度,水体天然饵料丰富,能够满足生长发育需求,提高抗病力,促进鳙幼苗健康生长。后期在保证饵料充足的情况下,每周分两次施入光合细菌或EM 菌,每亩水面500~1 000毫升。微生态制剂使用前后3天内不要使用消毒剂,以免影响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饵料种类前期只用豆浆和粉料,后期使用膨化专用商品饲料,膨化料蛋白质要求36%左右。加强水质管理,为鳙苗种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保障鱼苗质量,提高人工放流效果。

猜你喜欢

清塘生石灰鱼苗
烧结用生石灰质量不稳定原因分析及改进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春山闲话
3种药物清塘效果对比试验
常见清塘渔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消毒巧用生石灰
巧用生石灰消毒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