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合作学习基本理念及应用
2022-08-16孙庆惠夏乾峰
尹 丽,孙庆惠,夏乾峰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一、合作学习基本思想
合作学习是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教学策略。这项任务可以简单到一起解决一个包含多个步骤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复杂到为一所新学校设计一个建设方案。在不同情况下,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单独负责部分任务,也可以在没有正式角色分配的情况下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诸多教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合作教学进行阐释[1-3],根据大卫·约翰逊(David Johnson)和罗杰·约翰逊(Roger Johnson)的研究[4],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相依赖、面对面互动、个人和团体责任、社交技能、评估等5个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有非正式合作学习、正式合作学习、基于组的合作学习3种普遍认可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目的和应用[5]。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评估如果想要达到期望的学习结果,合作学习是不是最合适的方法。如果是,那就可以从上述合作学习的3种类型中进行选择。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6]以及其他理论视角[1,7-8]。最重要的是利用学生的差异化来提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社会表现,是解决个体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合作学习有很多形式并一直更新变化,教师有可能会产生困惑,而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缺乏完整的理解对实施也有一定影响。另外,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师也可能受到来自学生的阻力。所以,本文对合作学习的底层架构—TPS进行阐述,主要包括TPS的概念、步骤、关键及几种衍生形式等,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二、合作学习的基础结构—TPS
(一)TPS的概念和基本步骤。
think-pair-share是合作学习的其中一种类型,简称为TPS,直译为思考—结对(交流)—分享。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并限制时间,学生会更加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其次,学生和同伴进行讨论,得出答案;最后,小组内或全班(各小组)进行分享。
这种方法能激励并促进学生更高层次的思考,尽管这个过程被称为思考—结对—分享,但在实际应用中,pair不是局限于两个人,更多的是对小组的称呼,并且这个小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所以接下来把think-pair-share译为思考—交流—分享。通常在小组内部讨论后,接下来会有一个班级范围内的讨论或分享。根据具体情况,TPS用时可短可长。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或问题作为讨论的基础,来激发一个新的讨论环节,并获得关于学生知道什么或正在想什么的反馈,这样很容易在给定的课堂时间内合并多个思考—交流—分享活动。
综上可以看出,TPS简单有效,容易落地和延伸,并且不改变教师原有的课堂结构,也就是说可以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TPS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底层结构来进行深入讨论,学习和应用。下面所阐述的合作学习是以TPS为底层结构的合作学习。
(二)TPS的关键。
首先,是独立安静思考。独自思考可以调取已有的知识网络,新的知识点会自动寻找已有的知识点并加以连接并形成新的网络,已有知识越多越稳固密集,越容易链接,继而扩大知识网络。但人不可能每个方面都熟练精通,所以需要团队合作。如果自身知识系统没有可以挂靠的知识链接点,那么新的知识点可能会遗漏,建立不了联系。其次,交流过程要认真倾听搭档的分享,进行有效交流,然后在讨论后拟就一个共同答案,也就是知识的共同构建,筛除不对的或不合适的结果,得到共同结果。同时,这种交流同时包括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最后,针对交流过程讨论的共同结果进行全班分享,获得更多答案的同时也会获得自信。
通过TPS,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得到提高。完整的合作学习要遵循着3个步骤,但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我们可以选择其一,其二或其三。但是,思考这一步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最关键的。
(三)TPS的优势。
TPS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和传统讲授式课堂进行随机、可塑的结合。具体为:(1)TPS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随机变换,可以只占课堂时间的5~10分钟,并且TPS准备工作通常相对容易,不需要太长时间。(2)可以用于任何班额和座位安排的课堂。(3)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基本没有风险,却能收获很大好处。(4)可以设置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5)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激发其学习兴趣,哪怕有的学生对这门课并不感兴趣。(6)可以让整个班级都参与进来,比较安静的学生不用站起来,也可以参与进来回答问题。(7)通过在合作学习期间听几个小组的回答来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结束的时候能总体评估。(8)分组的可塑性使这一方法非常有效,可以在大班教学中采用。(9)经过小组内部的思考—交流—分享后,全班范围的讨论过程更富有成效。会提高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意愿。
(四)TPS的运用原则。
我们用3个“没有”来概括TPS的应用原则:没有哪堂课没有思考,没有哪堂课没有交流,没有哪堂课不体现个人责任。
(五)分组问题。
合作学习诞生于西方小班教学,实行起来比较容易。而“大班额”是我们常规教学,显著特征是班级规模大,教学场地小,教师习惯集体讲授式上课。而合作学习需要讨论,这就直接面对如何分组的问题。教师应该熟悉多种分组方式及适用场合。
正式学习分组:正式学习分组相对稳定,时间较长,建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一组的学生尽可能具有最大的差异,无论从其能力、性别或其他社会与心理区分,是一种异质性的分组,使每一组的结构类似于整个班级的结构。非正式合作学习,一般是临时的分组,教师依据实际教学情境进行临时快速分组,不需要考虑组间异质性。比如前排两位学生转过身子与后排学生组成小组(4人或2人)或同桌组成2人小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建议偶数,这样没人落单,最佳是4人。因为人数过多会增加躁动,人数过少则会交流不够充分。
在比较正式的合作学习或占时比较长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角色划分,比如记录员,计时员等。每个角色都是在完成本组任务的同时兼任角色。
三、基于TPS基本结构的合作学习形式
TPS作为合作学习的底层架构,可以构建出多种合作学习形式。比如联想法、小组拼图、餐垫法、维恩图法、同伴互查、交互阅读等。限于篇幅,具体步骤请见https://space.bilibili.com/543491888/channel/seriesdetail?sid=681684。
四、浸润式合作学习
浸润式合作学习,就是以TPS为底层架构,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进行相应形式变换,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比如BOPPPS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会多次穿插合作学习(组合),但无论哪种变换形式,都蕴含着TPS的主旨,尤其是必定含有思考过程,具体见图1。没有个人思考,交流和分享过程就不会有效实现。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找到共同的或正确的去除错误的或争议大的结论,体现团队精神,因为后面会随机分享所交流内容,所以每个学生都要积极思考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简单来说,浸润式合作学习就是基于TPS底层结构的合作学习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真正把握了TPS的核心,教师就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境需要延伸多种合作学习模式,可操作性强。
图1 浸润式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内容
综上所述,只要掌握了TPS的基本理念,则可以采用浸润式合作学习,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渗透进每次课程,作为时时、处处、人人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时时是任何时间,处处是任何内容,人人是任何教师和学生,把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