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赛模式教学方法协助提升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价值研究

2022-08-16孙晓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高 尚,孙晓霜

(1.济宁医学院康复医学院;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断传播,身处抗疫一线的医生24小时轮班是常态,甚至有多位医护人员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除特殊时期以外,医护人员轻则数小时重则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比比皆是。所以,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对于医护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从近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显示,医学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做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基础,如按照这种趋势,未来的医护人员是否还能承担起繁重的医疗工作?所以解决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下降成为医学院校必须面对的难点之一。

通过比赛模式教学方法在医学院校体育课中的应用,旨在通过该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提高对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1],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能够承担起繁重的医疗工作,为中国复兴、人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6个篮球选项课班级共183人,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个班级。实验组91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54人;对照组92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53人;年级均在18~20岁之间,由篮球专业教师统一指导,上课场地、环境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二)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照组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常规的学练式教学方法:(1)教师通过动作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2)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3)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与示范;(4)学生对动作再练习,教师进行个别纠正;(5)自由练习和组织教学比赛。

实验组采用比赛模式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建立上课规范;(2)分组,男女生混合组队,每组5~6人,设一名组长;(3)分组后进行赛程安排,采取循环赛制;(4)上课时用20~30分钟进行篮球理论与技术练习,随着课程深入逐渐缩短时长;(5)比赛内容主要包括运球接力赛、计时跑篮接力赛、投篮比赛、篮球比赛,没有比赛的小组担任裁判员与记录员。(6)比赛采取积分制(赢得2分,负得1分),按照得分进行排名,排前3名的小组获得相应加分。

(三)效果评价。

通过期末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常规的篮球与身体素质评价方式,包括1000米(男)/800米(女)(40分)、双臂屈伸(男)/仰卧起坐(女)(10分)、篮球技术考核(50分)3个方面,总分100分。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体育锻炼意识、日常运动情况等内容进行调查[2]。

(四)统计学处理。

二、结 果

(一)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的成绩要好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篮球考核、1000米/800米测试成绩与对照组的测试成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双臂屈伸(男)/仰卧起坐(女)的测试成绩与对照组的测试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分)

(二)问卷调查比较与分析。

1.教学效果分析。无论实验组或对照组最感兴趣的项目都集中在教学比赛上,其他方面感兴趣程度都比较低,实验组的喜爱程度、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注意力、积极性调动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2.运动行为分析。实验组通过比赛模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分组,让学生明白篮球是集体运动,提高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配合意识;通过教学比赛,体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提高了对篮球的兴趣;通过积分制,提高了争胜意识。这也就造成了实验组在每周参与锻炼的次数、时长、方式和形式上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运动行为变化调查问卷(%)

三、讨 论

医学生是医疗事业的后备力量,是人民健康保障的重要一环,医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担负起医疗工作,只有参与体育锻炼才可以直接的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所以通过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对提高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实验组强调篮球技术与比赛综合能力相结合,突出了篮球技术的应用能力,所以实验组在动作准确性、动作协调性、命中率、速度和力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提高了课堂和日常体育运动的强度,在体能上优于对照组;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在强调篮球技术的训练,力量训练时间较少,故实验组在双臂屈伸(男)/仰卧起坐(女)考核并没有优于对照组。

比赛模式教学方法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以及团队意识、争胜意识、协作意识、配合意识[3],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体育锻炼效果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医学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设计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运用到授课中去,通过提高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医学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对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有着积极作用,可辅助培养未来能够承担起繁重医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医学生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