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患者的效果

2022-08-1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上颌种植体美观

范 小 红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焦作 454000)

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已在牙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1]。但有报道指出[2],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接受种植治疗后,普遍存在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的问题,占比约50%,这是由于上颌后牙位于上颌窦,部分患者上颌窦较低,牙槽骨吸收严重,因此在牙齿缺失情况发生后,易引起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症状,导致远期修复质量严重受损。上颌窦提升术属于牙科临床新兴起的口腔种植技术类型,通过不断完善与改进,现阶段基本已达到微创技术水平,促使上颌后牙种植区的适应症得到进一步扩大,不仅能有效缓解手术方案对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而且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为研究样本,探究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临床治疗中展开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上颌后牙缺失、垂直向骨量不足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0.29±3.18)岁;平均病程(3.22±1.25)年。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98±2.46)岁;平均病程(3.56±1.1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上颌后牙缺失”与世卫组织所制定的相关标准相符;(3)临床资料完整,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4)入院前未接受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2)交流、沟通、语言或听力障碍;(3)上颌后牙缺失属先天性;(4)入组前曾接受其他方案治疗;(5)凝血功能障碍;(6)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7)合并牙周炎及牙龈炎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临床常规种植修复治疗:保证患者口腔卫生,给予患者常规口腔消炎处理,牙体临床修复前必须确保患者口腔卫生良好、炎症完全治愈。明确上颌后牙的缺失状况,以此为基础制作适合患者的基牙,临时冠、内外冠以及活动义齿,将内外冠置于硅橡胶模型内,灌注材料为树脂材料,灌注结束后方可进行义齿固定[3]。

观察组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方案展开手术:口腔清洁和消炎同对照组,手术在标准无菌手术环境进行,行常规消毒与铺巾后,作局麻处理,所用局麻药物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定位牙槽嵴顶,制作手术切口,翻起黏骨瓣膜,使用ITI内提升器展开逐级冲顶操作,操作方法为球钻定点法,借助敲级力量将患者上颌窦内底部和黏膜提升2mm~5mm,提升高度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结束后植入种植体,最后进行缝合[5]。术后7d后拆线,术后3d内予以常规口服抗生素治疗,术后2周内不游泳、不擤鼻涕[6]。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种植体留存率、治疗3个月后种植体周围平均骨质增量和骨边缘丧失情况、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和治疗时间、患者对于美观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将满意和非常满意均纳入总美观满意度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对比

106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228颗,其中对照组112颗,观察组116颗。骨愈合期间,对照组1颗种植体于种植后第4周失败脱落,观察组种植体无脱落,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分别为99.11%(1/112)和100.00%(0/116),χ2=1.0224、P=0.3120,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2.2 两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质增量和骨边缘丧失情况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平均骨质增量和骨边缘丧失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质增量和骨边缘丧失情况

2.3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治疗时间明显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8%,而对照组为16.98%,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美观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为86.7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美观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目前,固定义齿法、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义齿法等均为临床常见的上颌牙缺失治疗方法[4]。作为牙科临床传统的修复技术,种植义齿法、固定义齿法,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且治疗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基牙状态、缺牙状况以及错牙畸形等[5]。同时,由于上颌牙缺失患者的上颌骨缺损区的骨质存在吸收萎缩症状,同时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以及上颌窦内存在持续气腔化情况,患者在接受传统种植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种植体直接穿透上颌窦组织,致使上颌窦出现感染,甚至引起种植失败。上颌窦内提升术中,通过对松质骨产生挤压作用,使其成为密质骨,具有创伤性小、疗程短以及安全性高等应用优势,从而显著提升种植体早期稳定性,现已在上颌后牙缺失,颌骨骨量不足修复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于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方案可取得显著效果。原因在于:这种治疗方式将骨移植材料植入上颌窦黏膜底,将其抬高,从而进一步增加骨的高度,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此外,观察组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治疗总时长明显更短,说明该术式用于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患者时,可促进其咀嚼功能及时恢复,并且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方案通过手术的形式进行,定位上颌窦底与上颌窦黏膜组织的交界处后,将骨代用品或骨放置于其中,可促进牙种植体达到成功标准,提升上颌后牙区的牙槽嵴顶至窦底部位的高度[7]。Summer等于1994年首次报道了上颌窦内提升术,该术式通过分离上颌窦底骨壁,向上推起种植窝处上颌窦黏膜,在上颌窦底植入少量骨移植材料[8]。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骨高度。该方法对于剩余骨高度要求较高,有学者指出[9],剩余骨高度大于4mm者与小于4mm者相比,种植体留存率分别为85.70%和96.00%。然而,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患者临床治疗中,对于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方案的具体应用效果,部分学者还存在不同意见。有研究指出,尽管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具有治疗时间短、安全性高及创伤小等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但该治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虽然患者牙槽骨高度、厚度情况可通过锥形束CT等进一步明确,但治疗失败的风险仍然存在,患者可能出现上颌窦穿通等问题。笔者研究认为,上颌窦内提升术不仅能够修复缺失牙齿,还能很好解决患者牙区骨质疏松及骨量不足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种植留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于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患者临床治疗中展开上颌窦内提升种植修复方案,能有效增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提升治疗安全性,预防并发症,缩短治疗总时长,促进咀嚼功能及时恢复,进而有效提升低骨量上颌牙缺失患者种植体留存率,还有利于提升患者美观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上颌种植体美观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Maglady遮阳伞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