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令人担忧的“好学生”

2022-08-16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严于律己完美主义心理医生

文/马志国

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也会因父母的不理解和过高期望产生很多苦恼,甚至也会出现令人不解的行为。今天就来讲述这样一个案例——

心理困扰:“好学生”怎么突然失踪了

一个消息让学校和家庭都炸了窝:闫瑾(化名)突然失踪了!闫瑾是个16岁的男孩,一个公认的“好学生”。闫瑾初三的时候,就被师生推举为班长,中考考进了一所重点高中。在强手林立的重点高中,闫瑾很快脱颖而出,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同学的认可,顺理成章地又被师生推举为班长。

闫瑾好就好在,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方方面面严于律己。

闫瑾在学习方面严于律己。作业从来不肯有一丝马虎,写出来的字规规矩矩,跟打印出来的差不多,总会让各科老师啧啧称赞。

闫瑾在纪律方面严于律己。自从入学后,闫瑾从来没有过迟到早退,几乎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他在课堂上更是严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哪怕是在自习课上,也从来不会有半点的自由散漫。

闫瑾在班级工作方面严于律己。自从当上班长后,闫瑾对学校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带动班委会和同学们认真落实。老师觉得有了一个好助手,鼓励闫瑾好好干;同学们感到有了一个好榜样,都对闫瑾很钦佩。

闫瑾在生活方面同样严于律己。和同学们相处,总是笑脸相迎,处处替同学着想。哪怕是和同学们在一起打球,也很少随口乱说乱叫,更不会与他人发生冲突。在校外生活中,闫瑾也是谨言慎行,礼貌待人,尊老爱幼。懂事理、有礼貌,是邻居和亲友们给闫瑾的普遍赞誉。我们见面的时候,闫瑾也是热情地向我问好,主动给我让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称赞的“好学生”,却突然失踪了。那是一天下午,最先是同桌发现闫瑾不在,就报告了老师。老师没弄清闫瑾的去向,保险起见就告知了校长。校长也没有摸到什么线索,于是让老师联系了闫瑾的家长。大家都深感困惑:这样一个“好学生”,怎么就突然失踪了?

心理探究:感觉被压得透不过气了

正在大家忧心忡忡的时候,闫瑾自己在放学前回到了学校。原来,闫瑾是去医院找心理医生了,因为有顾虑没敢跟老师请假,在本地医院没有找到心理医生就赶紧回来了。这让老师和家长更担忧了:闫瑾这样的“好学生”,怎么还会去找心理医生呢?

在闫瑾的要求下,家长带他去外地看了心理医生,医生给开了药。可是,吃药后却没有什么效果,闫瑾自己也说吃药不管用。闫瑾到底是怎么了?

在这样的困惑和担忧中,家长辗转联系到我。令人莫名其妙的是,与家长约定来访时间后,闫瑾特意自己打电话跟我说,不想让家长来,特别是不想让妈妈来。这是为什么?职业的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恰恰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于是我告诉闫瑾:“尽管放心,我们会有单独沟通的机会,马老师保证你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这样,我才接待了闫瑾和家长的来访,知道了前面的关于闫瑾的情况。

闫瑾为什么要心理求助呢?

单独会话中,闫瑾先向我问好,然后给我让座。我落座后,闫瑾才坐下来。交流中,闫瑾恭恭敬敬,规规矩矩,身不动,头不摇,像僵住了一样。随着艰难的诉说,闫瑾额头上浸出了汗珠,粗重的呼吸显出透不过气的样子。我努力营造轻松的氛围,闫瑾总算放松了些,说话却还是字斟句酌,严谨到有些刻板。说心里话,闫瑾这样的状态,让我这个咨询师都感觉有些紧张、有些累了。直觉告诉我,闫瑾的内心一定更紧张、更累。

果然,闫瑾告诉我,他之所以要找心理医生,就是因为自己总是感到累和紧张。最近这种感觉尤为严重,而老师和家长又帮不了他,于是才偷偷去找心理医生。可是,医生开的药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沟通的深入,闫瑾似乎觉得我是个合适的听众,终于开始一句一句地吐露心声:“大家看我很好,是,我表面看来似乎很好,爱说爱笑的。其实,我感觉是在装,感觉这都是自己演给别人看的。我看不了别人难受,我不忍心让别人心里难受。他们骂我,不怪他们,都是我做得不好。所以,老师您知道吗?我不能接受我自己,我没办法接受我自己的过去。就因为这个,我感到很累、很压抑,最近更是感到被压得透不过气了……”说到这里,闫瑾真的开始呼吸急促起来。

首先让我关注的是:闫瑾接受不了的过去是什么?

闫瑾告诉我,他在初二的时候犯过一些“错误”:有段时间贪玩了,有一次忘写作业了,有两次成绩不好了,还有两次因为好奇吸烟了……这所谓的“错误”,对于初二的男孩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为什么成了闫瑾不能接受的过去?为什么压得闫瑾透不过气来?

原来,闫瑾的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尤其是强势的妈妈。回忆小时候,闫瑾说,只记得天天被妈妈打骂。到了初二的时候,因为上面那些“错误”,闫瑾更是遭到过家长的训斥,特别是妈妈的严厉惩戒。正是因此,闫瑾才不愿让妈妈陪同来访。

初中的时候,闫瑾遭受了最严酷的一次惩戒。在一个晚上,怒气冲天的妈妈对他连打带骂,骂他是没用的东西。最后,妈妈甚至命令闫瑾跪在地上,并且不顾他的哭泣和求饶,用手机拍下视频,威胁闫瑾:如果再犯错误,就把这个视频发到同学群和家长群,让大家看看你有多没出息。当时,气恼的父亲虽然没有和母亲一起对闫瑾进行“混合双打”,却也没好气地数落了闫瑾很久。这可能是闫瑾最痛苦的记忆了,因此被闫瑾选择性遗忘。闫瑾流着泪说,要不是今天提起来,自己都不记得了。

关于这些情况,前面与家长沟通时,母亲的说法是:“我还不就是为了刺激他更努力吗?”父亲的说法是:“我们还不是为了他将来好吗?”可是,此刻闫瑾却含着泪光说:“不管怎样打骂,最后都是我向他们道歉。就是他们让我成了今天的样子,让我总担心别人说我不好。”闫瑾的声音很轻,我听来却很沉重……

心理解析:过高期望与过度严厉惹的祸

沟通至此,终于可以看清闫瑾心理困扰的由来了。

闫瑾为什么努力做个“好学生”?

究其心理根源,是他有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无论是谁,追求完美本不是错。但是,过度追求完美,就成了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者,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害怕不完美,因而存在严重的“不完美焦虑”,唯恐自己有一点点的不完美。这就是闫瑾所说的——“大家都说我很好,其实是我演给别人看的,因为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

闫瑾为什么会形成完美主义倾向?

完美主义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认知情感模式,极容易给人带来自我挫折感,从而导致自我认知障碍。闫瑾就是这样。他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的背后,是自我认知的偏差:对自我的否定、贬损和不接纳。一句话,他心里没有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消极的自我认知,会给人带来痛苦的体验,因此他们想让自己变得完美,让自己的心得到保护。闫瑾就是这样。然而,这对于一个本该有活力的中学生来说,如何承受得了?!

那么,闫瑾内心的消极自我又来自哪里?

显而易见,闫瑾内心的消极自我,来自家庭及家庭教育的极端偏差。闫瑾的家长被过高的期望驱使,对闫瑾过度严厉,不能包容闫瑾哪怕一点小小的过错,动辄采取极端的肉体和精神惩戒措施,习惯于由某个具体错误而对闫瑾整个人给予极端的全面否定。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成功”管束住了闫瑾的言行,也“成功”压制住了闫瑾的心灵,让闫瑾形成了严重消极的自我认知,导致了闫瑾过度的完美主义。总之,家庭教育中的过高期望与过度严厉,是闫瑾心理困扰的根源所在。

闫瑾的故事告诉我们,“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人无完人,孩子更不必完美,犯错是孩子理应享有的权利。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过于循规蹈矩、从不犯错的学生才更让人担忧。过度的管束和惩戒,对正处于逆反期的中学生来说,往往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逆反心理。然而,也有些像闫瑾这样的中学生,被过度的管束和惩戒给驯服了,变成了听话顺从的好孩子,变成了谨言慎行、严于律己的“好学生”。闫瑾的故事并非个例。不犯错误、追完完美的学生,往往是成人眼里的“好学生”,然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常常被忽略。

心理对策:亲子双方共同努力

为了帮闫瑾解决心理困扰,亲子双方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是帮助闫瑾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很多先哲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人们往往把这理解为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即仅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样的自我认知,久而久之会变成自我否定,自轻自贱,甚至自贬自损。所以,我们要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看自己消极面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积极面,并且用积极的心态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才会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

看闫瑾领悟了上面的意思,我请闫瑾谈谈自己的积极面,让他给自己找找优点。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作为一个公认的“好学生”,闫瑾给自己找优点竟是那样难。所幸经过艰难的互动,闫瑾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积极面,肯定了自己的许多优点。我也在闫瑾的脸上慢慢看到了青春的朝气。

其次是帮助闫瑾学会宣泄心理压力。

闫瑾说感到很紧张、很压抑、很累,这是因为他自我压抑太久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帮助他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把心理压力宣泄出来。于是,我们谈到了过度自我压抑的危害,谈到了心理压力宣泄的好处及方法。

闫瑾的情况更适合模拟宣泄。我告诉闫瑾,在特别压抑的时候,可以画个人像,或者随便拿个什么东西,尽情地用它出气,让心中的压力宣泄出来。随后,我现场引导闫瑾来模拟宣泄。然而,在我做了两次示范后,闫瑾依然迟疑着不敢行动,最后他表示,自己回家后没人的时候再尝试模拟宣泄。后来,闫瑾通过微信告诉我,趁家长没在家,他对着枕头连哭带闹,连打带骂,发泄完之后心里畅快了许多。

最后是帮助家长调整心理状态。

闫瑾心理困扰的化解,关键还在于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模式的改善。家长应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调整家庭教育观念,调整亲子关系观念,丢掉盲目过高的期望,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互动模式的彻底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相信,家长有了深刻的反思,必会积极去改变,使闫瑾这个“好学生”健康成长。

“好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在学校教育中也应对其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注意及时发现“好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

欢迎倾诉您内心的声音,我们将为您解忧,这里将是您温暖的心灵家园!

猜你喜欢

严于律己完美主义心理医生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后悔倾向的关系研究
夏夜吟
完美是个坑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我的班级管理“五字经”
完美主义害死人
更大的负担
更大的负担
浅谈党员干部如何做到扬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