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2-08-16王超袁紫旭张继业蔡建雷彬花
王超 袁紫旭 张继业 蔡建 雷彬花
1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三门峡 472000;2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州 510000;3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三门峡 472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凭借其组织创伤小、疗效显著成为当前主流术式,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作用。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亦有不足之处,患者术后易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现象,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因此,分析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因素并采取早期干预对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动力性肠梗阻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 例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52 例、女 34 例,年龄42~70(56.82±4.38)岁。纳入标准:(1)经肠镜检查、便潜血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2)均已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3)心、肾等器官功能正常患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术前1 个月内有过腹部手术史患者;(3)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方法
2.1、基线资料采集方法 采集86例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包含:肿瘤部位(直肠、左右半结肠)、术前是否伴有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不畅等临床表现,站立拍摄腹部X 平片时,可看到液体在肠管里形成气液平面、近端肠扩张、远端肠塌陷的现象)、美国癌症研究会与国际抗癌联盟联合制定分期(TNM 分期)、术后有无腹腔感染、术后有无放疗、高血压史[静息状态时,非同日检测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140 mmHg,超过2 次检测均是此结果]、糖尿病史(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2.2、动力性肠梗阻判定方法 应用X线检查,透视或腹部平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肠梗阻X 线征象;摄立位及卧位平片可见小肠及结肠均匀扩张充气,有液平面;胃肠钡餐透视可见近段肠管扩张及钡剂停滞不前。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行腹腔镜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率
86 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6 例,发生率为6.98%。
2、单因素分析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不受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可能受肿瘤部位、术前伴有肠梗阻、TNM分期、术后腹腔感染、术后放疗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8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单因素分析
3、自变量赋值
以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为因变量,有赋值为“1”,无赋值为“0”,以肿瘤部位、术前伴有肠梗阻、TNM 分期、术后腹腔感染、术后放疗为自变量,见表2。
表2 自变量赋值
4、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肿瘤位于直肠、术前伴有肠梗阻、TNM Ⅲ期、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术后采用放疗均为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见表3。
表3 8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多因素分析
讨 论
动力性肠梗阻主要是由于神经和毒素的刺激作用导致肠壁肌肉的运动功能紊乱,肠管痉挛或肠道蠕动功能消失,以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并通过肠道,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肠缺血坏死、毒素吸收等并发症发生,危害患者健康。本研究中,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6.98%,表明动力性肠梗阻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因此需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并控制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及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位于直肠、术前伴有肠梗阻、TNM Ⅲ期、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术后采用放疗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1)肿瘤位于直肠时,手术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切除难度较大,对肠管的牵拉较为频繁,加之分离过程中对下腹下神经丛及盆腔神经丛的刺激较结肠手术明显,更易形成动力性肠梗阻[2-3]。建议行腹腔镜手术时,可适当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对肠管和神经的刺激,以减少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2)结直肠癌肿瘤使得上方肠管不断扩张,导致肠腔内压力随之升高,肠壁静脉回流受阻,淋巴管与毛细血管淤积,形成术前肠梗阻[4-5]。术前肠梗阻会引发患者频繁呕吐,造成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且术前肠梗阻部位多在术区,肠管炎症及水肿严重。因此,极易导致术后肠梗阻的发生[6-7]。建议术前及时治疗肠梗阻,以减少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形成。(3)TNM分期越晚,结直肠癌肿瘤长径就越大,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就越高。此种状态下,术中势必会对淋巴结进行广泛清扫,淋巴管损伤的风险增大,造成术区大面积渗液,加重炎性反应,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风险加大[8-10]。因此,患者平时需多关注自身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4)术后引流不充分、异物或炎症坏死组织大量存留、肠道内容物污染胃肠道瘘等因素均会引发术后腹腔内积液积血引流不畅,形成腹腔感染,增加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风险[11-12]。因此,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充分腹腔冲洗,去除渗出液、异物及炎性坏死组织,术后引流管充分引流,减少腹腔感染,从而减少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5)放疗照射到腹部时会对肿瘤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13-14]。术后进行放疗可能损伤肠管及周围组织,引发肠壁充血、水肿,从而造成肠管广泛粘连、管腔狭窄、管壁纤维化,最终导致肠粘连渗出、肠管蠕动异常,诱发动力学肠梗阻[15]。建议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行制定个体化方案,做到精准放疗,尽量减少放疗导致的肠管损伤,降低动力学肠梗阻的发生。
综上所述,肿瘤位于直肠、术前伴有肠梗阻、TNM Ⅲ期、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术后采用放疗均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干预,以降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作者贡献声明王超:采集、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袁紫旭:酝酿和设计实验;张继业:研究指导,行政及材料支持;蔡建:论文修改;雷彬花:统计分析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