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向阳生长的树
——评《向阳生长》
2022-08-15邱华栋
邱华栋
我比较熟悉曾剑,不然也不会写这个序。
我是2015 年3 月由《人民文学》副主编调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的,当年年底,就赶上曾剑“二进宫”,他来参加鲁院第二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学习。算起来,到如今曾剑已经是三进鲁院了:他是鲁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也是第二十八届高研班(回炉班)学员,2018 年再赴京城,考上了2018级秋季入学的鲁院与北师大联办的作家研究生班,即使是英语也没有把他烤焦,足见他对文学的爱与执着,以及与鲁院的缘分。也正是在这“三进鲁院”的过程中,曾剑的写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成长为一位当代实力派作家。
我最初看到曾剑的小说,是在2013 年初,那年《人民文学》杂志在施战军主编的策划下,想组织一批新军事文学作家写出一些新的军事题材作品,想要在2014 年出版一期专号。我记得在当时的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的支持下,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组织下,我们开了个笔会,以改稿会的方式请部队帮我们组织了六十多位部队的创作人才,都是中青年作家,专业的、业余的都有。但我没有看到曾剑,他因事没来,我倒是看到了他的作品。很快,我们的专号出版了,也选了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在那篇小说里,曾剑写了一个很机巧的故事,塑造了两个非常鲜明的士兵形象。小说中,一个士兵因为隐蔽坑道作业突发事故,以为班长被砸死,从演习的场地逃跑,最后在“死而复生”的班长的追赶和劝说下回归连队,并且成为被嘉奖的对象。曾剑那篇短篇小说,故事悬念好,人物的情绪饱满,命运转折合理,小说的语言也干净利索,我印象很深。我自此记住了曾剑这个名字。
2015 年底,曾剑来鲁院读“鲁28”回炉班(精英班),那个班上有很多实力派作家,还有一些获大奖的作家,名气不小。曾剑在那个班上,创作成绩不算是突出的,但他活泼乐观,不卑不亢。可能是在部队里成长多年,他内心阳光、热情。在我眼里,他没有获大奖的作家那么扎眼,但仍会突然绽放成璀璨的花朵,他有爆发力和沉潜力。我坚信他是一棵树,一棵文学的苗子,向着阳光,慢慢生长。
曾剑出生在湖北红安,从大别山区到城市,从乡下到军营,到专业作家,再到北师大读研。曾剑说,生活有阳光,文字里有阳光,他才在文学这条路上一路前行。
曾剑写了不少优秀的短篇小说,比如短篇小说《穿军装的牧马人》《饭堂哨兵》《我们去战斗》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他还出版了长篇小说《枪炮与玫瑰》,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确是当代军事题材里的一部引人注目之作,必然会有长远的价值。这次,他更是花五年的时间和精力写成了他的长篇新作《向阳生长》。
《向阳生长》讲述一个叫杨向阳的山村小男孩成长为一个团职军官的心路历程。曾剑旨在向读者表明:无论世事多么艰难,终有阳光透过云雾,照耀人间。
湖北红安是革命老区,是作家的出生、成长之地,显然,那个叫杨向阳的少年有着曾剑的影子。那片土地闭塞、贫穷,但在少年杨向阳眼里,那里从来不缺少阳光。曾剑在作品里多次通过少年杨向阳的目光看竹林湾北山洼的阳光,那其实是杨向阳内心的阳光,也是作家曾剑心里的阳光。少年杨向阳家里弟兄多,父亲腿有疾,生活艰苦。成长的岁月里,他不敢放开肚皮吃。比之饥饿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屈辱,是自尊心受损,但少年杨向阳从未屈服,在角落里落泪,擦干眼泪,踏入阳光照耀着的山川、河流。这也正是书名《向阳生长》的多层寓意。
作家曾剑喜欢用短句,语言干净却不乏张力。我曾与曾剑聊文学,他说他喜欢卡夫卡、卡尔维诺,但他更致敬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他喜欢厚实的大地,一直坚持现实主义题材的写作,对当下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的捕捉能力非常强。作者写小说多年,有极丰富的抓住矛盾、化解矛盾的经验。他讲述的故事新颖而不做作。曾剑的写作是“贴着地面行走”。
主人公杨向阳有着作家很重的影子。某种程度上说,作家的任何一部作品,其实都是作家隐形的自传。曾剑生于革命世家,山乡变化、城市改制、军营改革,作者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丰富厚重的书。作者坦言,他十年前就想写这部作品,但他克制自己,不轻易动笔,他怕写坏了,而一个作家的写作资源往往是有限的,需要耐心细致地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终于不能自已。他思乡心切。他说他要用文字留住他内心深处那份来自“竹林湾”的美丽乡愁。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这部作品里,曾剑作为小说家的虚构能力得以彰显。他以45 万字的笔墨对中国大地上一个普通农家百年家族历史进行记录与书写。二爷十三岁参加红军,据说战死于黄麻起义战场,但不见尸首。他的童养媳妇“我”的二奶虽未来得及与二爷圆房,但终身不改嫁,她相信二爷还活着。每天黄昏,她沐着霞光,去后山坡等二爷,从20 世纪20年代末,穿越至21 世纪初,数十年如一日。“守望”成为贯穿整部作品的背景,它既是盼望,也是内心永存的那缕希望的阳光。
养父本身就是一个有故事的特殊身份。“我”的养父是一个老光棍,其对养子的爱无私、博大、不计回报,胜过亲生父亲。是他改变了“我”的命运,而“我”,始终没能真正体悟他的内心,甚至在“我”考上军校、“出息”了之后,对他竟有那么一丝嫌弃,直至养父最后痛苦悲凄地离世,“我”极度懊悔,继而忏悔。读到这一章节,作为一个阅书无数的作家,我为之动容,掩卷沉思。
在《向阳生长》里,作家曾剑一改往日的风格,没有直接书写军营,有关军营的书写,是在乡村生活背景下,以回忆或讲述完成。但这些描写的确增加了作品的丰富性和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形象力透纸背。
曾剑文字功底深厚,多部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载。本作品故事情节繁复,文字流畅准确,情感真挚,开头就能抓住读者,而“养父”内心的秘密,直至小说最后才揭晓,同时揭示了一个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乡村男人的伟大,这必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内灵共鸣与情感震撼。
作家全篇用第一人称叙述,使书中人物更亲切,故事更真实。杨向阳绝不仅仅是作家本人,也不仅仅是杨向阳自己,他是乡村众多成长少年的代表。整个杨氏人家,中华大地普通乡村的一员,代表乡村某个家族,又有着这个家族的独特性。
我觉得《向阳生长》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的杰作,是一部极具可读性的书。是一部阳光之书,一部成长和忏悔之书,也是一部在乡村树荫下渴望阳光努力生长,并且终于在阳光下茁壮成才的少年心路历程,更是一部向《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致敬的书。所以,我要祝贺曾剑,你总要扬眉剑出鞘的,而这一部,就是一部匣中宝剑,你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挑灯看剑,而我们也大声叫好:好一个曾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