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有教育情怀 消解职业倦怠
2022-08-15苟昌革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苟昌革|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教学实践中,我们总会看到,刚入职的教师对工作饱含热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可是过了三五年或者十来年之后,大部分教师觉得一切都轻车熟路,对工作的热情开始日趋平淡。
有的或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好像看到了教学生涯的尽头,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职业倦怠随之而来;有的或因负担太重、面临的各种压力太大,进而消极、倦怠……教师的倦怠之心一旦产生,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就会大减,对学生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教育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认为,要消减教师的职业倦怠,外在的激励作用虽然不可忽略,但是,内因才起决定作用。于漪老师在其著作《点亮生命灯火》中曾经提到有媒体记者一再问她:“您当了六十几年的老师,重复做着上课的事,不倦怠吗?您怎么坚持下来的?”她说:“我从未倦怠过,也从未搞过一节‘样板课’、一次克隆或抄袭。教育的每天都如旭日东升,新鲜,光亮。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天我都要认真读懂他们,发现他们的奥秘,引领他们前进,有趣的事、捣蛋的事、有意义的事、使人啼笑皆非的事,层出不穷,怎可能倦怠呢?”“其实,我数十年的勤奋坚守、倾心投入,是因为心里有一团火,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让自己的生命与肩负的育人使命结伴同行……”
于漪老师所讲的“心里有一团火”,就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这实际上就是始终葆有教育情怀的体现。何为教育情怀?笔者比较认同韩延伦和刘若谷两位老师在《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一文中的阐述:“教育情怀,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是教师内心执念于教书育人的精神品性。”
当一个教师始终葆有教育情怀,他就会——
具有使命和担当意识,会执念于立德树人,会以此责任鞭策自己,以教书育人为乐,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而高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懈探索,始终对教书育人有一种生命之爱。
具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意识。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浅陋和不足,不会故步自封,抱残守缺,会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研究学生的本领,提升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使自己拥有持续进步的内驱力。
具有自我挑战和超越意识。永远不会满足现状,不会满足自己眼前所取得的一点成绩,会不断地自我清零,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给自己确立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不断学习新知识,追求人格的完善,力求教书育人技能的日臻成熟,达到一个新的教学境界。
具有不断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让自己明白,教学过程中有多少可以问心无愧,有多少令自己汗颜不已,愧对学生和家长,这种反思会让每一位教师获得永恒的内驱动力,倦怠之心何敢存于内心?
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信仰。不把教育当成一个单纯的职业,而是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面对种种诱惑,依然能保持那份定力,“固执”地守护“三尺讲台”,追求自己的教育境界。当专业发展遭遇瓶颈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依旧怀着满腔热情,砥砺前行,高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仍然不改初衷,向自己心中的教育高地发起冲锋。
当然,我们倡导教师葆有教育情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也当责无旁贷,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师的待遇,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等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公平公正,让评价机制真正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让真正钟情于教育事业、葆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回报,切实激发起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让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