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

2022-08-15崔晓迪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产业

崔晓迪,付 强,曹 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文化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拉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健康发展[1]。京津冀区域文化资源一脉相承,文化产业以其低耗能性和高融合性等特点,在推动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中起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文化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之间应实现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增强区域竞争力,不仅是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力,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协调发展的能力。实现京津冀三地自身文化产业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挖掘各自经济增长潜能、提升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之间“大协同”的前提,更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对“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等研究中,得出的一致性结论为: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显著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即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相关关系[2]。

Helms[3]以美国48 个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增加文化教育支出可以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Collins 等[4]对亚洲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认为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Beyers[5]运用OECD 国家16 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欧洲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

陆立新[6]利用协整分析等多种定量化分析模型,采用样本数据,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作了实证分析。施卫东等[7]基于PLS 模型,构建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模型并进行效用分析。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以某地区为对象展开具体研究,如王林等[8]、陈石清等[9]、黄小军等[10]分别以长三角地区、湖南省、广东省为例,分析了特定区域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与作用机制等。但是,目前还未发现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与互动机理的研究成果。现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协同,如陈胜棋[11]从供需角度出发,参考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度进行评价,并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提出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进程的建议。秦洪军等[12]和蔡雪媛等[13]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策略和文化对接基本策略等。

综上所述,一方面,在当前研究成果着重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三地文化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基于特定地区的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中缺少面向京津冀区域的研究成果,且这类研究多是运用数理模型分析文化产业中不同指标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或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缺少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分析。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对京津冀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加以分析,具有较迫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此外,需指出的是,当前关于不同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其量化分析方法大多采用协调度模型或耦合协调度模型。如高楠等[14]构建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彭说龙等[15]从时间和空间2 个维度探讨了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在借鉴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平均增长率指标,以期反映系统的发展速度,从而将协调度与发展度相结合,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综合衡量京津冀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2 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理论模型

本研究基于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协同学等相关理论,在借鉴并汲取以往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3 个维度对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细化各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理论模型

本研究的重点是在对各“协调发展度”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等原则,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对照性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集数据并运用相关量化方法加以分析,从而了解当前京津冀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在分析中以全国总体水平为参照,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2020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等。

2.1 规模协调发展度分析

由于规模相关指标的年增长速度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发展状态和趋势,故首先采集2013—2019 年反映全国以及京津冀文化产业规模和区域经济规模的相关指标,然后用平均增长率作为各指标的发展度,进而将平均增长率之间的差值作为各指标的协调发展度来构建模型,最后进行规模协调发展度分析。

从支出、收入、供给、需求等多角度出发,定义支出规模协调发展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平均增长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长率;收入规模协调发展度=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长率;供给规模协调发展度=文体娱业就业人员平均增长率-城镇总就业人员平均增长率;需求规模协调发展度=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平均增长率-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长率。之后,定义总规模协调发展度为以上4 个分项规模协调发展度的均值,如果该值大于0,则说明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速度超前于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反之,则说明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速度滞后。另外,规模协调发展度的绝对值越趋近于0,说明规模发展的协调性越好。分析过程与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2013—2019 年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规模协调发展度

从反映文化产业支出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规模来看,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增速较快,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且均超出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协调发展度大于0,这说明京冀文化产业支出规模发展速度超前于其区域经济支出规模发展速度。天津市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平均增长率仅为0.69%,增长不明显,且小于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5.7%,协调发展度为负,文化产业支出规模发展速度显著滞后。

从反映文化产业收入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规模来看,北京市的增速最快,高达16.44%,津冀在该指标上6 年间基本没有变化。而京冀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8%,天津为2.5%,这使得在收入规模协调发展度指标的表现上,北京市显著大于0,天津市小于0,河北省显著小于0。

从反映文化产业供给的文体娱业就业人员数规模来看,北京市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而津冀均有所下降,且天津市下降较为明显。同样,在城镇总就业人员数这一指标上,北京市为正增长,而津冀出现较明显的负增长。在供给规模协调发展度的表现上,北京市是负值,津冀是正值。京津供给规模协调发展度的绝对值更接近于0,其供给规模发展的协调性较好。

从反映文化产业需求的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规模来看,天津市的增速最快,达到11.11%,且超出其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协调发展度显著大于0;河北省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速略高于其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协调发展度也大于0;但北京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平均增长率仅为1.06%,明显低于其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协调发展度显著小于0。

从以上4 个分项规模协调发展度平均后得到的总规模协调发展度来看,北京市的值大于0;津冀的值小于0;全国的值趋近于0,发展的协调性最好。这说明总体看来,北京市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速度超前于其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度,而天津市与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速度滞后于其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度,且相较而言,天津市的总规模协调发展度最低,规模发展的不协调程度最显著。

2.2 结构协调度分析

对于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从文化产业链条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环节出发,文化及相关产业一般分为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3 个类别。相应地,考虑到数据的对照性,可将区域经济行业结构对应划分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服务业(除批发和零售业外的第三产业)3 个类别。

采集2019 年反映全国和京津冀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区域经济行业结构的相关指标,计算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中的文化制造业企业、文化批零业企业、文化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进而计算区域经济行业结构中的制造业、批零业、服务业(除批零业外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对于制造业产值数据缺失的情况,通过计算相邻年份制造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的方法补齐),最后对比二者差异并进行结构协调度分析。2019 年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和区域经济行业结构如表2 所示。

表2 2019 年文化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

从表2 可知,一方面,从文化产业内部来看,全国和天津市呈现出文化服务业收入占比最高,文化制造业收入占比居中,文化批零业收入占比最低的结构;北京市同样是文化服务业收入占比最高,但其文化制造业收入占比最低;而河北省的文化制造业收入占比最高,其次才是文化服务业。不难看出,京津文化服务业收入占比优势明显,北京市接近80%,天津市则达到70%以上,而河北省文化服务业收入占比偏低,仅为25.8%。另一方面,从区域经济行业来看,全国以及京津冀的结构基本一致,均为服务业产值占比最高,制造业产值占比居中,批零业产值占比最低的形态,其中,北京市服务业产值占比达到80%以上。总体来说,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其所对应的区域经济行业结构之间表现出协调的状态,而河北省则为不协调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河北省文化服务业收入占比过低而导致的。

2.3 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度分析

2.3.1 研究方法

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能够较全面反映2 个系统整体发展状态和协调效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评价原始矩阵X= (xij)m×n,将指标分为正、负向之后,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处理。

式中:xij为第i 年第j 项指标的初始值(i=1,2,…,m;j=1,2,…,n);xij'为标准化之后的值。

(5)计算社会效益S(x)和经济效益E(y)2 个系统发展状态的评价值,具体为

式中:ai和bj分别为2 个系统各指标的权重值;xi和yj分别为2 个系统各指标的平均增长率;m 和n 分别为2 个系统所包含指标的个数。

(6)计算2 个系统发展状态的综合评价值T。

式中:α 和β 属于待定参数。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因此取α=β=0.5。T 值越大,表示2 个系统的整体发展状态越佳。

(7)计算社会效益系统与经济效益系统的协调发展度C。

若C 值大于0,说明社会效益发展速度超前于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反之,则说明社会效益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效益发展速度;C 的绝对值越趋近于0,说明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的协调性越好。

由于在对不同对象之间的社会效益系统与经济效益系统协调发展度比较时,可能会出现2 个系统发展状态的评价值都较低,而协调发展度却较高的情况,这与2 个系统发展状态的评价值都较高且协调发展度也较高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除了要考虑2 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C 之外,还需要注意紧密结合2 个系统各自的评价值S、E及综合评价值T。

2.3.2 指标体系

选取反映文化产业社会效益[16]的8 个指标和反映其经济效益的5 个指标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社会效益系统中,定义:图书馆流通率=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人口数,其他同理。经济效益系统中,定义投入产出率=文化产业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利税率=文化产业企业利税总额/资产总额;营业利润率=文化产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劳动生产率=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市场化率=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人均消费支出。首先,以各指标为单位将全国以及京津冀的数据加总平均后,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社会效益系统与经济效益系统各指标在2013—2019 年的平均增长率。进一步地,根据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计算2 个系统的评价值S、E 和综合评价值T,最后得到协调发展度C,具体如表3 和表4 所示。

表3 2013—2019 年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指标值

表4 2013—2019 年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度

2.3.3 结果分析

首先,在社会效益系统S 的表现上,从上述8 个指标出发,2013—2019 年京津冀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年均增速达到6%及以上,其中,北京市的值最高,达到10.7%,天津市的值其次,河北省的值最低;在经济效益系统E 的表现上,从上述5 个指标出发,天津市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年均增速为3.78%,高于全国水平,北京市增速与全国水平相当,河北省增速为-9.40%,出现显著负增长,其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下降态势尤为明显。

其次,综合评价值T 反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整体发展状态。对比京津冀三地,天津市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整体发展状态最佳;而河北省在2个系统上的表现均为最低值,且经济效益负增长显著,使得其整体发展状态欠佳;北京市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增速最高,但经济效益增长不明显,其整体发展状态处于居中位置。

再次,从协调发展度C 来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状态。全国以及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度均大于0,说明其社会效益发展速度均超前于经济效益发展速度。进一步地,天津市社会效益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发展速度的差异最小,协调发展度最接近于0,说明其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的协调性最好;北京市二者间的差异略大,协调性居中;河北省2 个系统发展速度的差异最大,最不协调。

最后,将协调发展度与2 个系统各自的评价值以及综合评价值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天津市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整体发展状态和协调效应上的表现均为最佳;北京市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发展状态最优,但在整体发展状态和协调效应上的表现均居中;河北省的S、E、T、C 4 个值均靠后,尤其经济效益E的负增长过于显著。故就京津冀三地而言,在2013—2019 年间,天津市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状况良好,北京市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状况居中,河北省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状况不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从支出、收入、供给、需求等方面总体来看,北京市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速度超前于其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将文化产业按照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划分后,当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其所对应的区域经济行业结构之间处于协调状态;北京市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增速显著高于其经济效益增速,二者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为居中水平。

(2)在规模上,天津市的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速度滞后于其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尤其文化产业支出规模偏低;在结构上,当前天津市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其所对应的区域经济行业结构之间表现出协调的状态;在质量效益上,天津市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状况良好。

(3)河北省在3 个维度的表现上,文化产业规模发展速度滞后于其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当前文化服务业收入占比过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其所对应的区域经济行业结构之间呈现出不协调的状态;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显著下降,与社会效益发展速度之间的差异过大,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状况欠佳。

3.2 建议

(1)北京市可考虑在保持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更高效地利用文化产业资产以提高资金利税率,同时加强文化产业企业经营管理以提高营业利润率,并进一步拉动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

(2)天津市可考虑顺应市民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着力加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规模,促进文化产业规模的整体提升。另外,继续保持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结构,并进一步挖掘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潜能,争取更高水平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3)河北省可考虑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2 个方面:一是优化调整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提高文化服务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占比;二是着力强化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在促进博物馆参观率、群众文化机构举办训练班培训率和艺术表演场馆观看率等社会效益提升的同时,更加需要重视文化产业资金利税率、营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提高。

(4)在京津冀三地推动自身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明晰三地文化资源禀赋与差异,发挥各自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分工,统筹规划,构建京津冀文化产业“大协同”格局,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形成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乃至区域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产业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好刊社会效益高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