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担使命 绿色发展谱新篇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08-15张有佳李琴霞刘汉国李慧荣
张有佳 李琴霞 刘汉国 李慧荣
2022 年4 月,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流域8 省区82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中荣获“第一”佳绩,被评为“优秀”等级,受到省林草局的通报表扬。这既是国家林草局、省林草局对莲花山保护区多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莲花山几代务林人秉承初心、持之以恒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进程的真实写照。
初心铸就绿色硕果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多年来,莲花山管护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目标,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强化保护管理措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资源管护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强,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2002 年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2006 年被原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林业系统51 家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单位之一;2010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列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同年12 月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15 年被原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6 年被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分会授予“中国濒危雉类研究基地”;2018 年被中国林学会授予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2020 年被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命名为“甘肃省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2021 年被中国林学会授予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2022 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持的黄河流域8 省区82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中,保护区基础保障、管理措施、管理成效、亮点工作与特色经验、负面影响等5 个方面26 项指标优良,排名第一,被评为“优秀”等级。
砥砺前行四十载,春华秋实践初心。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近40 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莲花山人坚守初心使命,与大山相依,与森林为伴,穿梭在山梁沟壑之间,将青春和热情融入保护区建设发展,用心血和汗水守护着莲花山这片绿色沃土;将忠诚和担当写在了葱绿的森林,铸就了莲花山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谱写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制度建设为保护区保驾护航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莲花山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监管制度,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强对涉及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监管,主动提前预警介入,加强行政许可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创新,根据保护区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了覆盖保护区全面工作的资源监管、巡护、监测、生态工程建设等业务工作制度、党建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办法共57 项,形成了以制度理财、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制度的规范性,强化制度的约束性,坚守底线思维,扭住红线不动摇;始终围绕业务职能抓制度、围绕日常管理抓制度、围绕机关运行抓制度、围绕队伍建设抓制度,努力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新机制。如今,“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管护中心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有力地保障了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为保护区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资源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为切实保护好莲花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甘肃南部的这片绿色,莲花山保护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新时代新起点,齐心勠力、开拓奋进,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担当作为,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中心,全面推动莲花山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以林长制为抓手,全面贯彻实施林长制,积极主动协调当地政府,健全林长制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推行林长制和治安林长制有机融合,建立执法行刑衔接机制;开展打击毁林、森林督查、绿盾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活动。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措施,层层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注重常态化抓好巡护监测,在保护区布设28 条巡护线路,近5 年来共巡护4441 次,出动巡护人员15170 人次,记录野生动物实体18866 只(次),累计拍摄照片2253 张,实现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全覆盖巡护。积极推进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自查发现的25个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省、州两级验收;进一步加强社区监管,密切关注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动态,积极做好提前预警介入,加强行政许可项目全流程监管力度。建立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地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新格局,扎实落实各项森林防火措施,实现了莲花山管护中心39 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持续加强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至今未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现象;全面落实防控责任,主动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等工作,重点落实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确保了保护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为保护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科研监测提升管理能力
40 年初心不改,40 载笃行致远。莲花山人始终坚守护绿人的初心,坚持在科研监测中探索、在交流合作中促进发展,用科研成果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
为做好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工作,充分发挥野外监测先进技术手段与科技含量,有效监测好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动态,2014 年保护区启动红外线监测工作,在保护区6 个保护站布设21 台红外线相机,对野生动物种群、分布动态进行监测。截至目前,拍摄到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雪豹、斑尾榛鸡2 种,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狍、血雉、蓝马鸡、豹猫4 种,国家“三有”野生动物环颈雉、猪獾、黄鼬等10 种,为保护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全面提升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管理能力,先后建成了以保护区管护中心为中心,六个保护站为分中心的森林资源视频监控监测预警系统,引入“无人直升机+森林资源巡航监测”新技术,保护区与省林业和草原局视频监控监测设备实现实时对接,有效提升了对森林资源的监控水平,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动态预警监控。
高度重视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2011 年以来,共同完成了莲花山保护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调查,编制出版了《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图谱》。组织实施“GEF 莲花山珍稀鸟类栖息地的研究与管理”、UNDP/GEF“利用生态方法保护洮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铅笔柏育苗与栽培技术推广”等科研项目12 项,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确定为生态定位研究站。目前,保护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合作交流,给保护区生态保护带来了新的理念,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可持续融资渠道拓宽,为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普宣传扩大影响力
绿色,既是莲花山的美丽容颜,又是它的精神内核。多年来,保护区管护中心致力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保护区宣传教育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运用多种宣传手段,积极拓宽宣传领域和渠道,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风尚。
依托“全国林草科普基地”“甘肃省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平台,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通过管护中心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LED 显示屏、互联网+森林防火督查等多种载体,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线监测、科技推广、森林防灭火等方面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展示保护区保护成效,不断提升保护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利用“3·12”植树节、“世界野生动植物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爱鸟周”、森林防火宣传月、科技宣传周、“6·5”世界环境日等宣传节点,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单、知识手册、纪念品,开展咨询讲座等多种方式,近3 年来组织开展“守护绿色家园”“环境保护我们在行动”“爱鸟护鸟、万物和谐”“严防林业有害生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宣传活动86 场次,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并在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推介,通过甘肃电视台、康乐县融媒体进行专题报道,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组织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暨甘肃省第六届科普讲解大赛,省林草局举办的“绿水青山新陇原”书画摄影展活动、“同讲红色故事·共建绿色家园”演讲比赛、“永远跟党走·绽放林草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利用报纸、期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先后在《中国绿色时报》《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林业》等报刊杂志刊发专题报道、通讯20 余篇。
莲花山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中面积虽小,但是管护难度却很大。由于保护区原住居民较多,在日常工作中林农、林牧矛盾异常突出,制约着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因此做好政策宣传至关重要。从起初的进村入户宣传,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进校园开展宣传工作,到现在的森林资源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启用、无人机巡航、手机移动巡护终端监测等林业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使用,从源头上确保了自然资源安全。近年来,保护区不断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对保护区网站建设平台进行多次升级改版,通过拍摄制作《印象莲花山》科普宣传片,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文化传承、保护区建设成效等工作进行全方位展示,大力宣传莲花山物种资源与多年来生态保护成效。积极争取资金实施管护中心科研宣教中心改造维修及科普宣传建设项目,建设保护区电子和实景沙盘,将立体再现莲花山保护区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建设发展历程。多渠道,多层次提升保护区的影响力,为保护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启航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如今的莲花山保护区已驶入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今后,管护中心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管理,强化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进一步规范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用执着和信念描绘绿色画卷,用忠诚和担当打造生态蓝图,用责任筑牢黄河流域甘肃南部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