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三修”对“五育”的启示

2022-08-15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俊馨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融合度五育道德

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俊馨

怀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郝 明

“五育融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理念,然而在具体实施时却颇为复杂,谁和谁融合,怎样融合,众说纷纭。回顾中国传统教育,儒家教育思想和实践给我们以重要启示,那就是“修辞——修身——修业”循序渐进,三位一体。作为高效言语行为的修辞、塑造健康人格和体魄的修身和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修业,都对德、智、体、美、劳进行了有机融合,对“五育”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修辞:德、智、美高度融合的言语行为

从古人的表述看,修辞不仅是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人格建构方式。“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传·乾卦·文言》)这句话中,修辞强调的“立诚”,至少包含三个判断,一是逻辑判断,即修辞的内容要真实;二是道德判断,即修辞的态度要真诚;三是功利判断(主要是审美判断),即修辞的目的要真切。这三个判断分别对应着智能、道德和审美。因此,我们认为“五育融合”首先应从学生的真诚、智慧、艺术的言语行为入手。

首先,修辞就是真诚的交际,而交际则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讲真话、办实事、抒真情的生活学习环境,并把“诚”熔铸成学生的人生态度。修辞不仅是个表达问题,同时也是个接受问题,所以,在各科教学和生活中,也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解读教材,准确地理解话语。就表达而言,无论是书面作文还是口头交际,都要诚实;就接受而言,无论理解各科教材,还是倾听别人谈话,都要真实。

其次,修辞就是艺术地言说。修辞不仅以真诚为原则,而且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言语艺术。我们既要用“诚”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要用“美”塑造学生的行为方式。言语的美,在于是否用得恰当得体。学生说话作文要言意相称,穿着打扮要称身合体,一切行为要适情应境。

再次,修辞还是智慧的行为。智慧就是高度发展的心理适应能力,而提高这种能力的前提是认识的关联性、反应的高速性、效果的合目的性。因此,中小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的适应能力训练。首先是联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知识的摄取,体现在对各门学科的学习上;其次是反应速度的训练,主要是增加对各种知识及其联系的感知频次。这种训练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交际的随机应变,表达的得心应手;体现在生存上,就是适应各种环境,快速应对各种挑战。

总之,“五育”从修辞入手,既可完成德育、智育和美育的自然融合,也可进行修辞对体育和劳动教育的比喻式投射。

二、修身:“五育融合”的人格塑造

修身是修炼人格和体魄,它是塑造自我的行为进程。古代的修身主要包括合礼、博学、健体、游艺、勤劳,分别对应现在的德、智、体、美、劳。

儒家的礼,是社会政治规范,合礼就是要遵守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度;是道德行为规范,合礼就是遵守维系社会关系的伦理;是行为尺度,合礼就是遵守和谐适度的原则。当今中小学的“合礼”教育,要选择“合理”的成分:作为社会规范的守德向善、遵纪守法,作为行为规范的忠孝仁爱、温良恭俭让等应是其核心内容。它不仅包含传统美德,更包含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

“游艺”主要指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教学主体的审美态度。当学生在学习中从容自如、兴趣盎然,他们不但会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自由,而且其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二是教学途径的美善并行。道德与美学相辅相成,共生互动。这在当前的教育中仍具时代意义。三是教学对象的致用功能。美不仅是一种空灵的属性,而且也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让人们关系和谐、风俗淳美。美育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更能提升人格魅力和经世能力。

劳动教育贵在真实体验。我们考察过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中学的小型家禽养殖场,在这里,学生主动用剩饭剩菜喂食家禽,打扫圈舍,积肥种田。他们把各种禽类当成绘画的模特,而且在实践中促进了对生物、化学等各科知识的学习。这可以说是“五育融合”的有益尝试。

修身就是修养身心、内外兼修,此为“五育融合”的最高境界。

三、修业:学科融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对学生而言,修业就是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古代的教育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这从“君子”一词的道德含义可以看出。“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意为君子必须是通才,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古人强调人的全能,却缺乏真正的专业教育理论,有的只是六艺的综合式教学,而这也正是当今“五育融合”教育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专业课程的融合,必须注重融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高融合度的自然融合,中融合度的适度融合,低融合度的不强行融合。但不管怎样融合,一个根本原则是必须以本课程为主体,兼顾相关课程。比如,道德与法治课讲授的是社会规范、个人修养、政治法纪等知识,所以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设计、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方式,都涉及道德、政治、法律、审美等各个方面。这是以思想品德为核心的德育主体部分,而这些知识又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与智育紧密相关,其表述方式往往又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因此,道德与法治是最能反映“五育融合”的课程。

对于低融合度的自然科学课程,要自然渗透而不必强行加入道德或审美因素。比如,讲化学可以提及我国的炼丹术和火药发明,但不必借题发挥;讲数学、物理也并非一定要在中国找到某些理论的源头,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古代的“三修”主要对当下的人文社会性课程、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课外的日常修炼有启示作用。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更好地为今天的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融合度五育道德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