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吻合方式对行LDG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相关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评估
2022-08-15杜波涛宰守峰毛争强
杜波涛 宰守峰 毛争强
胃癌在我国较为常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较低,诊断时往往已处中晚期[1-2]。而对于中晚期的远端胃癌来说,目前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远端胃癌根治术最为常见,同时由于微创理念在外科中的不断深入,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LDG)现已成为远端胃癌的标准术式,但此术式常损伤患者胃部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患者术后胃部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并易导致严重并发症,最终不利于患者预后,同时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目前仍未统一,因此,探究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于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来说十分必要[3]。有研究发现三角吻合术操作较为简单,不仅符合生理特征,可降低消化道重建难度,同时其创伤小,从而利于患者恢复,而Roux-en-Y 吻合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残胃炎发生率,从而预防胆汁反流,但此吻合方式操作相对复杂[4]。为进一步确定上述两种吻合方式对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疗效,本研究通过分析上述两种吻合方式对行LDG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相关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此类患者术式的进一步优化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远端胃癌(均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消化道吻合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三角吻合术治疗,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为46~69岁,平均年龄为(55.2±7.2)岁;体重指数范围为19.9~23.9 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2.6±4.4)kg/m2;肿瘤直径为2.5~7.8 cm,平均为(5.3±0.8)cm;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而对照组患者57例,则采用Roux-en-Y 吻合术治疗,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为(56.4±6.6)岁;体重指数范围为19.6~24.1 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2.9±5.3)kg/m2;肿瘤直径为2.7~8.1 cm,平均为(5.9±0.6)cm;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24例、糖尿病17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患者均经相关标准诊断为远端胃癌且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②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患者均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或术前治疗史;④患者均具备手术适应症;⑤患者均签署手术治疗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LDG治疗,患者平卧位并给予全麻,建立气腹及置入腹腔镜,而后行远端胃切除及D2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消化道重建。
1.3.1 研究组行三角吻合术治疗 应用切割闭合器将十二指肠球部离断,并沿着胃大弯、小弯用切割闭合器将远端胃离断,这时将标本置入取物袋,同时在残胃大弯、十二指肠后壁残端作两个小孔,并用直线切割器将一侧残胃大弯及十二指肠后壁吻合,而后对另一侧进行牵拉,并在共同开口两端及中点缝一条牵引线,将其提起,而后用直线切割器将共同开口闭合,同时检查吻合口张力并常规止血,最后扩大脐部切口,将标本取出。
1.3.2 对照组行Roux-en-Y吻合术 在上腹部正中处做一长约5 cm的切口,并在直视下用切割闭合器将十二指肠球部离断,而后在距Treitz韧带约20 cm处沿着远侧肠壁、肠系膜游离6 cm肠段并离断该处空肠,然后将远端空肠上提至胃部,并在近端空肠断端全层作绕边荷包缝合后置入吻合器抵钉座收紧荷包线结扎固定;同时在胃近端拟离断处近端约4 cm处胃前壁上切开一小口,将GF中心杆置入后从相同平面的胃后壁上浅出穿刺器与抵钉座嵌合击发完成胃肠吻合;切割闭合器离断远端胃并关闭断端,这时在距胃肠吻合口约40 cm的空肠系膜对侧缘做一小孔,置入吻合器抵钉座,并在近段空肠断端置入吻合器中心杆,约距断端6 cm处浅出穿刺器与抵钉座嵌合击发完成肠肠侧吻合,切割吻合器关闭断端,最后检查吻合口张力。
术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的差异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情况;④采用Visick分级指数[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1月并发症的差异情况比较
术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研究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比较
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胃癌作为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数据统计我国胃癌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67/10万及49/10万,同时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胃癌的病死率逐渐上升[6]。而大多数胃癌患者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常常处于中晚期,若不及时诊治,势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7]。而目前针对此类疾病,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对于远端胃癌常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此术式不仅微创且术中出血较少,同时还可彻底清扫周围淋巴结,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此类术式会损伤消化道结构,使得胃部消化及储存食物能力下降,从而易引起营养吸收障碍,最终诱发严重并发症,因此,选择合理且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在临床上显得十分必要[8-9]。而目前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较多,主要包括三角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等,其中三角吻合术术式操作简便,吻合后更接近患者生理,而Roux-en-Y吻合术可有效预防胆汁反流,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但操作相对复杂,且对医师要求较高,因此基层医院中应用少[10]。但目前关于具体应用哪种消化道重建术使得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效果更佳仍存在一定争议[11]。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上述两种吻合方式对行LDG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相关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术式的进一步优化选择提供临床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在LDG中行三角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疗效更佳,从而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12]。研究报道其中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均能经受损的肠黏膜入血,从而可灵敏分析肠黏膜屏障损伤情况,而本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肠道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此结果表明在LDG中行三角吻合术重建消化道可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①三角吻合术术式操作简单,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②三角吻合术术式过程不离断空肠,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空肠的延续性,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肠道蠕动,提高患者胃肠功能[13]。另外,研究发现,术后1月,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研究组低(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Roux-en-Y术式可预防胆汁反流,进而降低残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而三角吻合术虽不引起解剖生理变化,但残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相比较高,因此升高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最后,我们对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情况做了比较,发现术后一月,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结果表明在LDG中行Roux-en-Y术重建消化道对于提高患者长期的生活治疗有着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三角吻合术应用在LDG消化道重建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及胃肠功能,而若应用Roux-en-Y术重建消化道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后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由此可知,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吻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