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3%种菌唑·甲霜灵ME预防直播早稻恶苗病效果评价

2022-08-15郑能文盛仙俏廖旋刚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早稻病株药剂

郑能文 盛仙俏 廖旋刚

(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植物保护和耕肥管理站,金华 321025;2浙江省金华市植物保护站,金华 321017;3浙江省兰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兰溪 321100)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由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其病症表现为病株茎或节间异常伸长,茎节长出不定根,植株瘦高细长,叶色变淡,分蘖少,穗小或包颈,结实差或后期死亡[1]。近年来,恶苗病在浙江省金华市早稻生长期间常有中等偏重发生,给早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已逐步成为早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药剂浸种是预防水稻恶苗病发生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但随着咪鲜胺等浸种药剂的不合理使用,恶苗病病菌已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4.23%种菌唑·甲霜灵ME是近年来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新型药剂,为进一步明确该药剂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笔者于2021年进行了4.23%种菌唑·甲霜灵ME预防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效和安全性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2) 运价公开性.华南公共驳船快线运价不透明,各家驳船公司运价不统一;且运价不稳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随时变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浙江省兰溪市永昌街道姜坞底村进行,试验田土质为沙壤土,土壤pH为6.5,有机质含量为2.9%,肥力水平中等,试验地面积约为667 m2。试验田经机耕机耙、封田除草后排干田水,划区开沟。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4.23%种菌唑·甲霜灵ME[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50 g/L咪鲜胺EC(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和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准确称取(0.2 ± 0.01)g样品(城市固体废弃物模拟组分和厨余沼渣)与0.2 g艾士卡混合剂在坩埚中(研磨至粒度小于0.2 mm)均匀混合。再用1 g艾士卡混合剂将其全覆盖,在马弗炉中 680℃下灼烧3 h,待燃烧完毕后将灼烧样品从马弗炉中取出。在通风橱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将灼烧样品转移至250 mL烧杯中,随后将烧杯中的悬浊液在2 μm孔径的水相定性滤纸上进行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坩埚和烧杯内壁3次,将冲洗液全转移至抽滤器中。最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抽滤器和滤纸中的残渣,将滤瓶中所得的滤液转移至250 mL的容量瓶中并定容。

宴西园话音刚落,便指挥翼龙在空中跃升,袭扰飞鼠群。灰色翼龙趁机前去接上曼香罗,凌空飞去。蓝蓝、橙橙和紫丁儿忙着在地上制造声势。一时间,飞鼠群阵脚大乱,有的愤怒地向翼龙追去,有的则在灯市中穿梭,拼力追捕在地上乱窜的紫丁儿和蓝蓝。

(1)教师对作业的作用认识不够。很多教师只把作业当成是教学中可有可无的点缀,是督促、检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一种习惯性方式,忽视了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让作业成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活动。

1.3 试验设计

试验数据采用DPS 7.05进行处理,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百分数经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再进行分析。

1.4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于播种前检查各处理种子的出芽情况;播种后3、7 d,目测各处理区的种子出苗情况,并考查各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播种后32 d,水稻恶苗病进入稳定期,采用5点取样法,在每个小区每点框取0.5 m×0.5 m的范围,调查并记载每点的总株数和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治效果。同时,统计每个秧盘的无病苗数,计算成秧率。计算公式[3]: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成秧率=(成秧株数÷播种粒数)×100%。

1.5 调查内容和方法

播种后5 d内均无明显降雨,日平均气温为12.0~20.1 ℃;播种后32 d内以多云和晴天为主,日平均气温为12.0~25.5 ℃,日平均气温大于15 ℃的时间为25 d,日降雨量大于5 mm的时间为6 d。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4.23%种菌唑·甲霜灵ME 500倍液浸种、(2)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3)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4)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5)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6)清水浸种(CK),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均为30 m2。具体浸种方法为:先用清水预浸种3 h,再进行各药剂浸种45 h,催芽48 h至破胸露白后播种,其中用250 g/L咪鲜胺EC处理的种子需清洗后再催芽。各浸种处理完成后,于播种前每处理随机抽取900粒种子(剔除未露白种子)独立播于含有育秧基质的秧盘中,秧盘规格为60 cm×25 cm×3 cm,每盘播种300粒,统计成秧率。试验田间管理与大田直播稻管理措施相同,试验期间未使用任何杀菌剂防治病害。

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早39”,易感水稻恶苗病,于4月4日采用人工撒直播方式播种,播种量为127.5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用4.23%种菌唑·甲霜灵ME 500倍液浸种处理的直播早稻恶苗病病株率为0.46%,极显著低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CK;其防效为98.36%,极显著优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防效。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直播早稻恶苗病病株率和防效均相仿,病株率分别为0.90%和0.59%,防效分别为96.78%和97.87%,病株率和防效与4.23%种菌唑·甲霜灵ME 500倍液浸种处理间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直播早稻恶苗病病株率极显著低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CK,防效极显著优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说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与250 g/L咪鲜胺EC复配较250 g/L咪鲜胺EC单一药剂的防效具有极显著的提升效果。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直播早稻恶苗病病株率明显低于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CK,防效明显优于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说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与25%氰烯菌酯SC复配较25%氰烯菌酯SC单一药剂的防效有明显提升。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直播早稻恶苗病的病株率为2.02%,防效为92.73%,明显好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对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病

表1 不同处理对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株率为3.92%,防效为85.93%,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说明恶苗病病菌对250 g/L咪鲜胺EC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2.2 不同处理对直播早稻成秧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4.23%种菌唑·甲霜灵ME 500倍液浸种处理的早稻成秧率为91.78%,极显著高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CK,与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成秧率相当;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成秧率相对较低,为85.33%,说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对水稻出苗的安全性较高。

表2 不同处理对直播早稻成秧率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对直播早稻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水稻生长安全。4.23%种菌唑·甲霜灵ME对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效极显著优于250 g/L咪鲜胺EC和25%氰烯菌酯SC;4.23%种菌唑·甲霜灵ME与250 g/L咪鲜胺EC复配或与25%氰烯菌酯SC复配对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效相当,且与4.23%种菌唑·甲霜灵单药使用的防效无明显差异,但均较250 g/L咪鲜胺EC和25%氰烯菌酯SC单药使用的防效有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4.23%种菌唑·甲霜灵ME可作为预防直播早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且可与250 g/L咪鲜胺EC、25%氰烯菌酯SC复配使用,以缓解单一药剂长期使用而引进的恶苗病病菌抗药性的发生。

猜你喜欢

早稻病株药剂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国家统计局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
2016年早稻产量同比下降2.7%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