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8%井冈·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2022-08-15陆怡然顾士光朱建文何毅方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井冈田块病株

陆怡然 顾士光 朱建文 何毅方

(1上海金山工业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201506;2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599)

水稻纹枯病是上海市金山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属于高温高湿病害,主要为害水稻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水稻纹枯病一般发生年份观测圃的自然发病率在30%~40%,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在10%左右;重发年份观测圃的自然发病率可达80%以上,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在30%以上。为了验证28%井冈·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适宜剂量和持效期,笔者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和药剂产品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金山区亭林镇周栅村的稻田内进行,试验田土壤为青紫泥,pH为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5%。供试水稻品种为“秀水134”,栽培方式为机穴播,于2021年6月2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4.0 kg,成片种植。施药时,水稻处于拔节期,长势中等,每667 m2有效分蘖数为25.98万株,稻株叶色偏黄,植株偏瘦,栽培条件一致。

1.2 试验设计和安排

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66.75 m2,随机区组排列,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其中处理(6)为高效对照药剂,处理(7)为清水对照。试验采用3WBD-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全株均匀喷雾,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15~0.40 Mpa,喷幅宽度为4~5 m,每667 m2兑水量为30 kg。试验共施药2次,于7月30日第1次用药,8月6日第2次用药。

表1 试验设计情况

1.3 调查项目和方法

第1次施药前(7月30日),调查水稻纹枯病发病基数;第2次施药后14 d(8月20日),调查各处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调查时,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5穴水稻植株,记录水稻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四张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张叶片);3级,第三张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二张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病株数×相应病级数)÷(调查总株数×9)]×100,病株率防效= [1-(对照区施药前病株率×处理区施药后病株率)÷(对照区施药后病株率×处理区施药前病株率)]×100%,病指防效=[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1.4 试验期间天气状况

7月30日(第1次施药),天气阴到多云,风力三级,平均温度为29.7 ℃,相对湿度为76%;8月6日(第2次施药),天气晴,风力二级,平均温度为28.5 ℃,相对湿度为85%。试验期间(7月30日—8月20日),最高气温为25.4~34.0 ℃,最低气温为21.7~27.6 ℃,平均气温为24.0~29.7 ℃,雨日共11天,分别为7月31日,8月1日、3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降雨量分别为1.4、0.2、1.2、2.3、29.0、35.6、6.3、25.6、35.4、3.3、1.2 mm。整个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因素影响试验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结合防效调查进行目测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均无明显药害症状出现,也未影响到小区内其他天敌和病虫害,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施药后14 d病株率防效分析

由表2可知,施药后14 d,各处理的病株率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6)、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病株率防效分别为90.32%、88.23%、73.07%、72.69%、66.25%、44.52%。可见,试验各药剂的病株率防效均低于高效对照药剂处理(6)的防效。在各试验药剂中,病株率防效最好的为处理(5),即每667 m2施用2次28%井冈·嘧菌酯悬浮剂40 mL处理,其病株率防效为88.23%。经方差分析可知,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相互之间的病株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性;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相互之间的病株率防效差异也均不显著;处理(2)的病株率防效显著低于处理(5)和处理(6)。

表2 各处理施药后14 d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比较

2.3 药后14天病指防效分析

由表2还可知,施药后14 d,各处理的病指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6)、处理(5)、处理(3)、处理(4)、处理(1)、处理(2),病指防效分别为96.34%、96.11%、89.22%,88.66%、78.27%、66.85%。可见,各试验药剂的病指防效均低于高效对照药剂处理(6)的防效。在各试验药剂中,病指防效表现最好的是处理(5),即每667 m2施用2次28%井冈·嘧菌酯悬浮剂40 mL处理,其病指防效为96.11%。经方差分析可知,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相互之间的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性;处理(2)的病指防效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3 结论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经2次用药防治水稻纹枯病后,于第2次用药后14 d调查发现,清水对照区的水稻纹枯病发病明显增加,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增加,而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较对照有明显减少,水稻也均无明显药害症状出现,说明供试药剂均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其中,每667 m2单次施用高效对照药剂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 g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优,每667 m2单次施28%井冈·嘧菌酯悬浮剂40 mL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也较好,虽防效低于高效对照药剂,但处理间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建议推广应用28%井冈·嘧菌酯悬浮剂进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使用方法为于水稻生育期喷雾施药2次,每667 m2单次适宜药剂用量为40 mL。

水稻纹枯病作为金山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自然发生均达偏重发生至大发生程度。从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数据分析可知,在水稻大面积生产上总体防效较理想,但水稻生长后期田间病情表现出两极分化明显,仍有部分田块水稻纹枯病发病较重,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水稻早插早播田块的面积逐年增加,部分田块的纹枯病始见期早,提前防治影响了药剂中后期的防治效果。据监测,金山区水稻纹枯病早插早播田块常年纹枯病始见期在6月下旬,一般播期田块的纹枯病始见期在7月上中旬,从而造成部分田块纹枯病发病中心点形成较早,即在7月上旬田间病情就很严重,过早进行药剂统防统治,影响了药剂对一般田块纹枯病中后期的防效。(2)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忽视了前期的农业防治措施,过度依赖中后期的药剂防治。因此,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需坚持“早治狠治”,重点抓好纹枯病发生初期的防治适期。例如,播插前“打涝浪渣”就是一种既便捷又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该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率偏低,大部分农户还是愿意选择中后期药剂防治,但受田间纹枯病发生基数、水浆管理水平、防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农户间、田块间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差异较大。

猜你喜欢

井冈田块病株
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对露天矿不同土壤重构方式的响应特征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井冈的山泉水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红杜鹃
《井冈学习有感》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井冈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