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2-08-15肖燕飞彭家庆刘嘉铭王瑞祥焦芸芬

高教学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工科毕业设计毕业

肖燕飞,彭家庆,刘嘉铭,王瑞祥,焦芸芬

(江西理工大学 材料冶金化学学部,江西 赣州 341000)

我国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意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为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作为工科专业本科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最不可或缺的课程环节,同时它们也是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和是否能获得良好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近年来,随着本科生人数增加及实验实践设施和环境的弱化,使得学校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被简化甚至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了冶金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2018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习实践环节,并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产教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健全合作、开放的实践育人机制。本文提出工科类高校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协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实施“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以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从而提升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工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是通过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使其亲身接触生产实际,建立起工程意识和社会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毕业设计则是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运用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了解,对现实的工程问题或企业科技瓶颈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育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显著体现工科专业的工程性和应用性,还可以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拥有一个预上岗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适应性。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毕业设计、实习与就业工作相互脱节,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实现较好转化、毕业设计没有较好地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毕业实习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新工科的建设,本科生实习人数和实习环节增加,同时还有社会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了实习所需的经费和可支配的实习经费相差甚远,影响了学生实习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并且不能很好地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而且,近几年随着高校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教师缺乏课程教学的经验和对企业现场技术、工艺、设备的掌握,严重影响着实习教学的效果。此外,企业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以及存在怕影响工厂日常生产的顾虑,不会轻易接受学生的实习申请,更无暇顾及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导致实习教学的场地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就业压力大、企业实习现场环境较差、教学过程走马观花等都导致了学生实习不够积极,态度不够认真端正,实习教学交流不深入。

(二)毕业设计

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其开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学术性,脱离工程实际,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因素较少,有的选题沿用多年,没有与时俱进。而且,一名教师带的学生较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经常会出现题目类似,多人同题的现象,导致了毕业设计抄袭现象严重,有些毕业设计的重复率甚至高达80%以上。而对于学生而言,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也是找工作的时间,很多学生这时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参加招聘会以期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而没能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最后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是在抄袭或是在答辩前“突击”的情况下完成。其次,有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述原因导致了毕业设计培养质量不高,无法真正达到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课程目标。

(三)学生就业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工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毕业生对企业工作环境熟悉不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不一致,将来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期来适应新工作,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适配度不高,学生就业存在很大难度。而且,现在高等学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就业竞争激烈。

二、“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意义

“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即是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三个环节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实现时间、过程、内容、指导的一体化。具体而言,从大三暑假开始至大四毕业前结束,三个环节时间合并,学生在专业相关的实践单位进行一学期的不间断实习。学生在这个培养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真刀真枪”地进行实践锻炼,丰富毕业实习的内容,在毕业实习中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强化实习过程,最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其次,通过半年多在企业的“实习-设计”,学生熟悉了毕业后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由学生到技术人员的角色转换。总的来说,“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有效提高实习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实现校-企-学生的互利共赢。

1.弥补校内硬件教学资源的不足,可提高企业参与实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实习企业提供学校所没有的硬件装备和软件环境,让学生进行实习并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和了解。通过学生在不同岗位上的具体表现,企业提前发现并有意识地针对性培养其所需的优秀人才,构建稳定的人力储备库,充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可见,“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提高企业参与实习的积极性,解决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

2.学生可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质量。学生在企业现场结合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全面了解企业工艺、设备及生产管理运作等内容,提高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参与到企业的研发项目中,能更加全面充分地理解毕业设计内容,有条不紊地做好设计报告的撰写完善工作,可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质量。

3.通过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有效弥补了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足和毕业设计课题脱离实际的问题。“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教学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研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和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弥补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时间和学生交流以及毕业设计课题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

4.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开展校企协同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可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衔接及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才培养质量可得到较大提升。

5.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与完成学业的矛盾,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学生,如果就业单位意见确定,学生将没有就业方面的担忧,可专心在企业实习实训。同时,毕业生经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熟悉了单位环境、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了岗位需求,将大大缩短他们的工作缓冲期,可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

6.有利于建立校企常态化的沟通反馈机制,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引领学校发展。“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的实施,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常态化监督管理沟通机制。通过“实习-设计-就业”信息的反馈,学校可深入了解各类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基于此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及时地调整、完善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建设的与时俱进,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提供新思路。

三、“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联系实践,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要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三者的有机结合,制定合理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首先应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学时、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其次,在人才培养制定的过程中,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进来,通过座谈会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此为目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删掉和生产实际及社会需求脱节的课程,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能够统一,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实践学习和就业工作打好基础。此外,要实现“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应安排在前三学年,这样教学安排上就可以在第七学期提前启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工作,此时学生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完成文献阅读、综述撰写、外文翻译等内容,从而掌握做毕业设计的基本方法,以便在企业实习时,可以结合企业的实习情况和现有的项目,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更贴近实际,并在实习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和写作。

(二)与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完成毕业实习环节所必需的场地条件,建立稳固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以应对各种环节因素变化,是保证实习环节质量的基础。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具有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前往企业实习打好一定的基础。如对于冶金专业可以建立包含重、轻、稀、贵、钢铁冶金单元操作的实训装置和仿真软件等,这样即使在疫情暴发的时期,也能保证学生能零距离了解到生产实际现状。另一方面,学校应本着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选择理念契合、技术先进、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牢固的科技交流、技术支持、人才供需关系,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可利用自身具有的人才、平台和技术优势为实践基地提供相应科技讲座、课题申报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难题,使企业获得利益。而企业方面则应提供实习实践的场地,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就业环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实践。同时,企业也应为实习教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如选派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实习-设计-就业”双导师制

“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建设要求指导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质量,协助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还要担任学生就业导师,引导其进入企业学习,并为企业解决岗位招人难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高校教师理论指导和企业教师实践能力强的优点,建立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有机结合的“双导师”培养体系,扬长避短,使学生在“实习-设计”等环节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的目标。

对于高校教师应面向生产实际,积极进入实践基地学习,开展技术开发、产品更新换代、项目服务等合作,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高校教师还应及时了解行业企业需求,使教学内容、科研开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增加实践教学经验,使其在实际理论教学中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高校指导教师还应做好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以保证学生在企业能顺利地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对于企业指导教师来讲,其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预期就业方向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与高校教师一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同时企业教师还应定期督促和检查学生进度,协调帮助毕业生解决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最终只有在双导师的引领下,以及在就业愿望的推动下,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等工作,才有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建立、完善“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考核和管理制度

“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涉及学生、校内外指导老师、学校、企业和相关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为了理清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学校应构建科学有层次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做到评价有依据,管理有规范,制度有保障,以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和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实现。如签订产教合作协议,明确企业和学校在实习实践、就业等环节中的职责;建立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考核及课题答辩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细则,确定学生完成相关环节的要求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实时监督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反馈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及毕业论文进度,建立学生实习就业档案,记录跟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整理表现;建立指导教师遴选和管理办法,明确校内外导师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所担任的角色,以及其所对应的责任义务。

猜你喜欢

工科毕业设计毕业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毕业季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