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理念下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8-14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训练业余

林 宇

(江苏省无锡市广勤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体魄强健、健康发展,对国家、民族、社会和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学校体育工作、体育赛事体系构建、运动队建设、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意见,为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指明了方向。

1 体教融合理念下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内在需求

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不仅应培育其文化知识,更应培育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使青少年获得强壮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

1.1 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力量、协调性、心肺功能等素质的发展关键时期。青少年普遍接受能力好且表现欲望强,特别表现在对体育运动项目有强烈的兴趣,也不乏有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就展现出优异的运动天赋。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不仅可以较好地发挥青少年的运动潜力,而且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1.2 实现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多样性

随着“双减”“五项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青少年过重的学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许多家长逐渐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从而选择让青少年退出无尽的学科知识竞赛圈,关注的目光从学科类培训逐渐转移到体育艺术类培训上,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时间有了更多的保证。业余体育训练能有效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既能进一步减轻家长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也能确保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1.3 推动课程发展的创新性

随着近年来体育中考分值的逐步提高,体育课在青少年所处学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体育课程尤为关注体能指标,特别是一些考试固定项目的结果性测试。青少年在体育课上会经历无数次重复的项目训练和测试,从而使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青少年缺乏对运动技能的深层次了解和训练兴趣。开展融练习和竞赛于一体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能够有效地转变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固有印象,使其逐渐产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这种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模式,也将成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2 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困境

尽管各地在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上做了一些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与文化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师资力量配备、训练实效强化以及优秀体育人才培育选拔上,仍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 学训矛盾突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断档

近些年,青少年体育发展迎来了大变革,教育部频繁出台相关文件,大力提升体育学科的地位。但仍有一些家长受传统“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将体育学科定位成边缘学科,认为在学校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占用了青少年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因此,文化课学习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矛盾,在青少年时期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例如,近年来,无锡市体育局和教育局联合推行“市队校办”的发展模式,以“名校纳名队、名队入名校”的形式推动了青少年体育的快速发展。全市共有13个项目23支运动队落户普通中小学。这种“组建校队型”的体教融合发展方式,使青少年的学习与训练时间有了一定的保证,但从后期的升学率、竞赛成绩、入选高水平运动队人数等评价指标来分析,并未真正达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然而,在升学压力下,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未得到有效支持,一些青少年只能放弃业余体育训练,体育特长优势未得到充分肯定,运动技能水平未被充分挖掘,导致青少年中的优秀后备人才断档。因此,如何平衡文化知识学习与业余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多方联动尤为重要,只有抓住学训矛盾问题的核心点,才能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

2.2 以“体”育人未充分体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青少年学业任务繁重,导致其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时间和机会被大量压缩。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堂的推进。体育教师应切实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激发青少年对业余体育训练的兴趣,从而使其更主动地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目前,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过多地在课堂中讲解单一的运动技术或者反复进行枯燥的体能练习,都会让青少年在运动能力的发展上产生懈怠情绪。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体育课堂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技能学习,缺失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2.3 专业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师资力量是指导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强调,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制度,打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学校组织各种青少年运动队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但是绝大部分学校往往没有足够的专业体育教师或教练员指导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尽管目前体育教师招聘已经非常规范与专业,各市(县)区、直属学校也结合自身师资配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招聘,旨在招收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然而调查发现,无锡市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课时多、教学任务重、学校工作繁忙,在业余体育训练和基层赛事的组织上,体育教师或教练员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影响了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赛事的组织及参与,体教融合理念未能在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中落地生根。

2.4 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有待完善

《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教育、体育部门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基层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校内比赛,周末组织校际比赛,假期组织跨区域比赛要求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但是实际调查显示,无锡市部分学校仅在形式上开展业余体育活动和训练,在具体的课外体育锻炼课程内还没有清晰的思路进行引导,造成青少年在运动技能的掌握上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得不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指导。此外,部分无锡市中小学虽然安排了固定的时间开展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但是并没有长期有效的“赛事”作为支撑,青少年缺少比赛的锻炼,久而久之对业体育训练失去了兴趣。这也是绝大多数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也没能掌握1~2种运动技能的原因,青少年只有参与比赛才能将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展现。

3 体教融合下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实践路径

3.1 破除固有认知,平衡学与训的矛盾

在体教融合理念下,首先,要改变家长的固有认知,将体教融合纵向方面的升学优势进行有效宣传。其次,要拓宽运动员的成才渠道。过去很多青少年虽然有着竞技体育的天赋和才能,但是面对进入专业队还是升学却是两难选择。因此,应打通渠道、平衡矛盾,将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纳入学校体育的发展体系。最后,学校要向家长解读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在解读体教融合政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各地区各学校的招生政策进行举例。例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特长生的招生方案、体育竞赛获奖在考试分数上的优惠政策等。在体教融合理念下,让家长了解利用业余体育训练成功升学的实例,让家长对体教融合有更清晰的概念认知,了解政策引导下青少年的全新培养方式,调动家长、青少年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热情。

3.2 注重健康行为养成,全面发展青少年核心素养

当青少年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运动技能逐渐强化时,学校就应该考虑青少年主动运动意识的培养,广泛调动青少年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增强其体育意识,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使青少年认识到在业余体育训练时掌握的技能学习方法与逻辑理解思考过程同样也可以迁移到学习文化知识的课堂中。同时,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应依据青少年已有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现状,制定符合其自身情况的学习任务,确保青少年在每天高质量的业余体育训练同时,提升有效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在解放家长思想的同时,将体教融合理念融入常态化的学习、业余体育训练生活,真正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

3.3 推行“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师资力量

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的课堂教学思路,将“比赛”情境作为指导思想和学习目的,将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要点和应用情境进行归纳。利用课堂教、练、赛的环节加强技术运用,结合比赛情境让青少年学以致用,在体育课堂上切实提升自我的运动能力。同时,引进和培养专业水准高的体育教师,聘请业余体育俱乐部或机构里的高水平教练员进入学校指导业余体育训练,为体教融合提供保障。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要明确指导思想,根据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分类,如特色项目运动队、专项训练队、业余体育训练队等多种形式,同时学校要抓住业余训练开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提升业余体育训练的侧重点,在业余体育训练中坚决贯彻体教融合理念,利用体育的手段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加速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工作的衔接。

3.4 借助“家、校、社”联合发展模式,构建业余体育训练“常赛”新平台

打破竞赛设置壁垒,鼓励青少年群体在不同平台竞赛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而“家、校、社”联合发展的思路是体教融合落实落细的重要举措。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除了形式上的联合,还要借助社会相关的体育组织进行宣传转播,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健康行为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业余比赛并非任务式清单式地完成任务,需要将比赛的设计转变成常态化机制,并运用于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中。只有通过大量系统的赛事,积累实践经验,青少年才能充分发挥所学的运动技能。

家庭、学校、社会在构建“常赛”平台时,要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通过三方产生的合力,助推赛事开展。(1)家庭是赛事的发起点,所以家庭在联合发展的模式下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更多地关注赛事信息。(2)学校在“常赛”平台中,需要做好宣传与组织工作,加强家庭与社会的协调与沟通,根据赛事要求,为青少年提供相应的报名信息,并做好项目划分。(3)学校要采取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形式,依靠社会力量,以合作共建的方式推动各项赛事进校园。(4)社会则要积极提供比赛场地,做好赛事片区的划分工作,同时拟定相应的赛事组织方案与细则,积极创建“社区联赛”,与学校、家庭做好对接工作。(图1)

图1 构建“常赛”新平台示意图

4 结 语

在体教融合快速推进的今天,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蓝图离不开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强有力的支持。“家、校、社”在体教融合中交替,在交替中前行,通力合作,能够促进好学校体育课程中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以体育特有的育人功能,促使青少年在业余体育训练中得到意志磨炼与技能提升,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助力。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训练业余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为业余棋手诊脉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