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苏区精神:内在逻辑、赓续传承与弘扬路径

2022-08-13李文瑞胡龙华

苏区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苏区建党马克思主义

李文瑞 胡龙华

提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与逻辑起点,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党在苏区时期锻造形成的苏区精神遵循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根基、文化根脉、价值禀赋和实践品格,赓续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信仰、宗旨情怀、坚强意志和道德准则,生动诠释和创造性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新时代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就要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生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在新时代继续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骨,构筑起了历久弥新、灿若星河的精神丰碑,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壮大的核心密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明确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并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重大论断和理论创新成果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出发”“要干什么”和“怎样干成”的历史命题,在今昔对话中勾勒出了百年大党精神锻造的完整链条。而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上的璀璨明珠,其价值根脉和历史源头来自伟大建党精神。从溯源研究和动态流变的维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内在逻辑,准确理解其源流相继的主旨主线,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交出新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源头活水

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于内忧外患、风雨如晦、救亡图存的动荡时代,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和价值准则,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自立到自强的精神密钥。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苏区精神的传承创新,有其共通的生成条件、相通的文化气质、互通的精神要义和联通的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为苏区精神的孕育和生成奠定了理论根基、铸就了文化根脉、标定了价值禀赋、锻造了实践品格,是贯穿苏区精神的主线、红线。

(一)伟大建党精神奠定苏区精神的理论根基

一种科学精神的产生绝不是空穴来风、虚无缥缈的,必然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以科学之理、理想之光和革命之魂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根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任人宰割、任人蹂躏的悲惨境地,“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追求进步的爱国志士苦苦探索救亡图存的种种方案,但封建复辟的迷梦、全盘西化的妄想都如过眼云烟般终结,中华民族始终未能从沉沦走向复兴、从黑暗走向光明,依然在穷途末路中犹豫彷徨。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一道真理之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照进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开始高度关注十月革命的胜利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创办报刊、创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等方式,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激烈论战,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点亮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光。”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救亡图存的科学真理和先进领导力量。中国人民从被动转向主动中开始有了饱经挫折仍不屈不挠的主心骨。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自然而然地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根脉。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伟大建党精神与苏区精神在理论基础上同根同源,伟大建党精神为苏区精神的孕育和生成奠定了理论根基。建党时培养的一大批马克思主义骨干成为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领导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理论教条,必须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为科学的行动指南,才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局部执政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培育了永放光芒的苏区精神。可以说,苏区精神就是在伟大建党精神奠定的理论根基上、在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起来的精神形态。

(二)伟大建党精神铸就苏区精神的文化根脉

“任何一种精神品格都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文化自主的深厚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又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者的结合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清醒和文化自觉,赋予了伟大建党精神独特的文化气质。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母体,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这充分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文脉和民族特色。

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苏区精神,一脉相承地发扬了辉煌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苏区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苏区时期,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军事“围剿”、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始终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不断推动苏区革命事业发展壮大,培育形成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鲜明苏区特质的精神样态,具体表现在:树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高远志向,形成了“坚定信念”的理想追求;弘扬“知之非难,行之惟艰”的唯实作风,锤炼形成了知行合一、“求真务实”的工作新风;秉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践行了“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传承“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义利观,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光辉典范;汲取“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精神品格,孕育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砥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优秀品格,激发了“争创一流”的崇高追求;彰显“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无我境界,培育了“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苏区精神提供了文化滋养,苏区精神也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伟大建党精神标定苏区精神的价值禀赋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特质、政治本色、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具有独特的价值禀赋。首先,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映照着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价值禀赋。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这样无坚不摧的精神品质,才锻造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使中国共产党在历经风霜雨雪洗礼后依然保持勃勃生机,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领导核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证。其次,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明确的人民性,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禀赋。《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真心为人民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必然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的价值立场,伟大建党精神也必然贯穿着一心为民的本质属性,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情怀,生动诠释着不负人民的赤胆忠诚。再次,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展现着善于把握历史主动的价值禀赋。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就体现着面对困难不推诿、不逃避的主动作为,面对历史机遇不犹豫、不观望的主动出击,面对风险挑战不畏缩、不退却的主动担当。伟大建党精神不管从内涵还是外延,都立体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进取精神。最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突出了敢为人先的价值禀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历史先河,本身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必然带有创新的品格,这种创新的精神也成为伟大建党精神接续传承、历久弥新的内在动力。

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苏区精神,一以贯之地体现着特质相通、秉性相连、风骨相生的精神精髓。也就是说,伟大建党精神从源头上标定了苏区精神乃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禀赋。从“坚守理想”到“坚定信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矢志不渝和铁骨铮铮;从“践行初心”到“一心为民”,标注着中国共产党人质朴的人民情怀和坚定的人民立场;从“对党忠诚”到“清正廉洁”,熔铸着中国共产党人廉洁自律、高风亮节的精神风骨;从“不负人民”到“无私奉献”,定格了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铿锵誓言。由此看来,伟大建党精神是苏区精神的价值逻辑起点,精准定位了苏区精神的价值坐标,明确了苏区精神的价值内核,框定了苏区精神的价值要求,铸就了苏区精神历久弥新的价值力量,蕴藏着苏区精神永放光芒的基因密码。

(四)伟大建党精神锻造苏区精神的实践品格

伟大实践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事业。伟大建党精神不是抽象的精神存在,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存在,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筹备建党实践活动中孕育形成的,是建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并在精神力量转化为变革实践的物质力量中得到张扬。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不断用这一精神武装群众、掌握群众,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用理想的星火点燃了革命的燎原之火,战胜了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的人间奇迹。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始终在观照现实、解决现实问题中使其精神品质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并在实践中检验着这一精神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伟大变革、取得的伟大成就既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为形成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根基。因此,实践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属性,实践品格是伟大建党精神生生不息的内在驱动力。

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苏区精神的实践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和苏区政权建设的实践要求,接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品格,不断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苏区人民作为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推动苏区革命事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并在实践中孕育了苏区精神。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开创了局部执政探索与实践的新局面,推动了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积累了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骨干人才,培育了党的优良作风,绘就了苏区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轰轰烈烈土地革命的壮丽画卷,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在苏区革命中形成的苏区精神也以变革性的实践力量,为推动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也为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和样板。因此,可以推演出这样的结论:正是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实践性特质,才使苏区精神具有推动革命事业发展的实践动能;正是苏区精神发挥的实践性力量推动苏区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再次确认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源泉作用和实践品格。

二、苏区精神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伟力

伟大建党精神与苏区精神尽管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二者并不是割裂对立的关系,而是源与流的动态延续关系,具有内在逻辑上的契合性。苏区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信仰、宗旨情怀、坚强意志和道德准则,既延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特质和永恒追求,又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伟力和道义力量。

(一)苏区精神赓续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信仰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和“坚定信念”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的思想旗帜,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信仰和对信念的坚守。苏区精神与时俱进地赓续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信仰。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让根据地遭受致命重创,经济封锁让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举步维艰,加之红军内部出现的右倾悲观情绪,使苏区革命斗争异常艰难、困难重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建党先驱们,始终坚守着建党时的信仰信念。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科学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局势和敌我力量,批评了红军中存在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论调,提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毛泽东的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清醒把握,使党和红军坚定了信念、经受住了考验。在后续的苏区政权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苏区人民的理想信念教育,使革命信仰的火种越烧越旺,一大批革命志士留下了矢志不移坚守信念的传世佳话,“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便是典型代表。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熔铸了苏区精神的根和魂,也让伟大建党精神高擎的信仰火种永不熄灭。

(二)苏区精神践行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宗旨情怀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和“求真务实”“一心为民”都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宗旨情怀、高尚品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镌刻在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丰碑上的政治誓言,苏区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实践探索中映照着党的初心使命。苏区时期,毛泽东大力发扬唯实求真作风,深入农村调查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群众生活、社会组织等情况,把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状况,写下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有力克服了党内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为巩固苏维埃政权、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现实依据。同时,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一心为民的性质宗旨。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从土地、生产、吃饭、劳动、住房、疾病、婚姻等方面关心群众生活,这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并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一时期,党和红军在践行宗旨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感人事迹,毛泽东带领军民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等动人故事成为今天党性教育的鲜活资源。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政治情怀,也得到苏区人民的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这种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缩影,也是苏区精神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价值追求的生动实践。

(三)苏区精神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强意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争创一流”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意志品质的生动体现,苏区精神在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强意志的过程中继续谱写了革命斗争史上彪炳史册的革命篇章。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斗争形势极为严峻,人民生活极度艰难,尤其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后期,根据地范围日渐缩小,苏维埃政府面临着财政窘迫、物资严重匮乏的考验。但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未屈服,毅然决然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斗争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敢于斗争、苦干实干。临时中央政府于1933年12月通过《红色中华》发出“实践六项节省规约”的号召,果断采取建立精简高效机构、实行官兵一律平等、开展节约运动、扩大春耕生产等措施,缓解经济压力。经过苏区军民的艰苦努力,苏区有效克服了面临的各种困难,一个又一个模范县、模范乡不断涌现,交出了苏区革命斗争史上“创第一等的工作”的优异答卷,书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不朽诗篇。在这种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苏区人民依然保持对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牺牲,积极踊跃参军参战。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达5万余人,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历史雄辩地证明,伟大建党精神昭示的科学真理、崇高信仰,是苏区人民坚持为真理和道义事业而进行艰苦奋斗、顽强斗争、英勇牺牲的动力之源,苏区精神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意志品质,以铁一般的历史事实,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丰碑上。

(四)苏区精神坚守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道德准则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和“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的政治属性和道德准则,其中“对党忠诚”“清正廉洁”反映的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律令和刚性要求。列宁强调:“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性要求每个党员必须把信仰体现到对党的忠诚上;而“不负人民”“无私奉献”反映的是一心为民的道德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性的集中体现。苏区精神在实践中坚守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准则,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为了建立廉洁政府,建立和完善了惩治腐败的规章条例,出台了《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等刚性训令;不断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成立了监察委员会,在《红色中华》开辟监督曝光专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强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武装;严厉惩治了贪污腐化行为,查处了钟圣琼、钟铁青等贪污腐败案件,使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同时,苏区干部发扬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涌现出了“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刘启耀、“以身作则的好干部”何叔衡等一大批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典范,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可以说,苏区精神进一步深入践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准则和高尚情操,在新的革命实践中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无私无畏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境界。

三、新时代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实践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火炬和信仰灯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继续交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优异答卷,就必须在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汲取统揽“四个伟大”的奋斗力量,让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继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坚定理想信念,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构筑思想之魂

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旗帜和思想优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奋斗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的历史伟业,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继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轮才能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行稳致远。建设伟大工程要把培根铸魂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加强全党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科学理想的指引下让党继续充满活力、领航远行。而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无疑是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精神瑰宝和力量源泉,其蕴含的所有要素和精神品格都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武器。

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全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和“坚定信念”继续深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的理论之魂,更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笃信笃行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识,在学思践悟中汲取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积淀的营养,让全体共产党员接续体味“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朴素道理,继续挺直中国共产党信仰立党的精神腰杆,毫不动摇践行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的伟大预言。

另一方面,在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筑牢思想之基,特别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强筋壮骨、保持定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以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的政治清醒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政治自觉。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走深走实,在学懂中感受真理之甜、在弄通中高擎理想之光、在做实中弘扬信仰之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挺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自信豪迈的精气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让信仰的火炬在各种惊涛骇浪、风险考验面前熊熊不息。

(二)践行初心使命,在推进伟大事业中筑牢人民之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党同人民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历史,就是依靠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党的初心使命映照着党的性质宗旨,镌刻着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伟大事业勇毅前行、砥砺奋斗。新征程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成为谁”的基本问题,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汲取推进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继续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筑牢“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的人民根基,让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精神牵引。

第一,要让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成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征程上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精神纽带。经过党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现代化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生机活力,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浓缩着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实践伟力,尽显独特的领导优势和制度优势,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新道路,也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生活提供了全新选择。必须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蕴含的道路之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感召下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行动路线,毫不动摇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切实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和重要精神支撑。

第二,要让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成为加快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力量源泉。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依然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映照着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过去,也昭示了党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新征程上,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践行初心使命就是要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伟大事业的着力点,以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担重任、勇毅前行,以更加充沛的干劲积极攻克实现共同富裕路上的各种障碍,不断增强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心和决心,让伟大精神既映照初心又成就初心,切实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第三,要让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成为夯实党的群众工作基础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体,也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力量之源。当前,群众工作领域依然还有不少短板,党的群众工作基础还要继续加强。而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明确了党根基在何处、走向何处去的行动逻辑,蕴含着党的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新征程上,必须从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汲取做好群众工作的优秀基因,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坚定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立场。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切实把践行初心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把勇担使命记在心里、抓在手里、扛在肩上。要深化人民是唯一阅卷人的认识,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同时,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用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鼓舞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赢得民心、汇聚民力中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三)发扬斗争精神,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夯实奋斗之基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同各种损害国家利益行为作坚决斗争的历史。面向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瞬息万变,奋斗的征程上依然充满风险考验,要顺利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就要直面困难挑战,继续弘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斗争精神,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

首先,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保持清醒的斗争意识。“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斗争环境中诞生,在领导人民建立政权的斗争中成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斗争中壮大。而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足迹,也浓缩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艰难历程,是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一面精神旗帜。毋庸置疑,一百年的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威胁党和国家利益的各种行为斗争亮剑,同危害人民群切身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英勇斗争并取得了一个个伟大胜利。新征程上,必须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时刻保持斗争意识,坚持正确的斗争立场、方向和原则,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够斗争、赢得斗争中继续书写世界政党史上的中国奇迹。

其次,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强化善于斗争的意志。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无坚不摧的斗争意志,彰显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的高尚品格。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苦难吗?”正是中国人民的这种英雄本色,才创造了一个个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却成为可能的人间神话。新征程上,必须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从中汲取斗争智慧,壮大斗争力量,以坚强的斗争意志,跨越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障碍,不断锤炼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奋斗终生的钢铁意志。

最后,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练就过硬的斗争本领。中国共产党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过程中锤炼了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品质,锻造了过硬的斗争本领,成为永葆生机活力的基因密码。新征程上,要战胜斗争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就必须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践行伟大精神中掌握斗争艺术,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要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练就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火眼金睛,把伟大精神转化为斗争征途上的实践力量。要大力汲取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内蕴的自我革命精神,在自我革命中淬炼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清除一切滋生腐败的毒瘤,永葆党的机体健康,不断提升党驾驭风险的本领,让每位中国共产党员都能成为经得住各种考验的斗争战士。

(四)永葆政治本色,在实现伟大梦想中践行忠诚之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滋养。面向未来,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每个人、每位共产党员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的炽热情怀、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把对党忠诚的政治誓言、不负人民的座右铭内化于自身的党性修养,外化为实现伟大梦想的自觉行动。

第一,要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涵养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宽广胸怀,把对党忠诚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自觉。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始终体现着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实践要求,彰显着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自1927年10月毛泽东写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以来,“永不叛党”便成为入党誓词中永不褪却的政治底色。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把“对党忠诚”的铁律和“清正廉洁”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体系,积极践行对党忠诚的铿锵誓言,坚决维护全党团结统一,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要求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要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中强化宗旨意识,把不负人民的政治宣言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奋斗行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人民的公仆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的集中体现。”实现伟大梦想,最根本的就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旨归,把守护人心作为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要积极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求,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深刻理解跳出历史周期律“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两大法宝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全面推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继续发扬广大,让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赢得人心的意志风骨和精神血脉。

结语

树高千尺有其根,水流万里有其源。我们从伟大建党精神到苏区精神的逻辑演进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铸就伟大精神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文化根脉和实践基础,读懂了这一红色精神样态独有的精神魅力、价值禀赋、理论张力和道义支撑,厘清了伟大建党精神与苏区精神的源流关系。同样,我们从苏区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延续中,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和精神自信,切实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构筑的精神丰碑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不断在革命精神的洗礼中实现了思想升华、价值认同、行动自觉的统一。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等精神样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伟大道路、成就伟大事业、锻造伟大精神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使命担当和深厚情怀,是迈向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精神源泉。

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精神之美在于实践,在于精神掌握群众之后而催生出改变客观世界的强劲力量。当前,我们正意气风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人用血和泪铸就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将是新赶考路上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铸就新的精神丰碑,也必将在伟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动实践中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猜你喜欢

苏区建党马克思主义
苏区的故事
苏区精神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
小画家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