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动作为,缓解“双减”焦虑
2022-08-13陈春红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
陈春红 | 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
“双减”之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主动作为,从政治高度来正确认识和对待“双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立足自身实际,谋篇布局,因地制宜,以“五个到位”为抓手,强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生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凝聚“双减”工作共识,思想认识到位
学校多次牵头召开干部会、教师会,引领全校干部教师深入学习“双减”政策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双减”是党中央关切、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教育适应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学校以“双减”为契机,通过提质增效,提高办学水平,以系统思维落实“双减”,统筹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学校家庭,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回应家长和社会的期待。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为学校“双减”工作指明了方向,排除了疑难,确保了全体干部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落实“双减”,还需要家校合力。学校通过线上家长会进行调研,缓解家长对于“双减”的焦虑情绪,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提升“双减”工作执行力,队伍建设到位
“双减”政策的落实,对学校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干部教师队伍必须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学校通过“三抓”,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教师对“双减”工作的执行力。
学校划定教学干部日常工作四条达标线:“日听一节课,一人管一组,帮扶一教师,展示一节课。”要求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教学主管、教学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兼课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定期检查干部听课本。达标线的划定,促使教学干部深入课堂,指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重督更重导,有力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学校充分发挥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提质减负”骨干先行。同时,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学术资源,带领骨干教师团队进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项目研究,依托马芯兰“翼课程”数学课程改革项目、小学英语情景化教学研究项目的探究实践,促进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双减”工作的探究实践中,形成教师梯队结构。
学校立足校本教研,积极探索“纵横交替、大小衔接”教研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确保“双减”不减教学质量。
纵向为“大教研”,打破校区壁垒,打通“学科”通道,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由学科骨干教师任学科大组教研组长,定期组织学科教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邀请学科专家走进校园进行专业指导,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
横向为“小教研”,是指校内的学科教研活动,包括在课堂中落实具体的教学方法,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等。“大小教研”的衔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落实“减负”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教学管理到位
课堂是落实“双减”的主阵地,落实“双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学校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为突破口,让“双减”落地生根。具体做法是:
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学校每月安排不同年级的学习习惯督导活动,督导组成员走进校区、年级、班级,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学校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而前提就是认真备课。只有备好课,心中有标,眼中有生,才能让40分钟的课堂互动起来、有趣起来、高效起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减负增效护航。
学校要求教师备课做到“三明”:明背景、明目标、明过程;同时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读懂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尊重差异、学情,优化教学过程。
对于重点课、难点课,学校提倡依托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并引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所教班级实际学情的复备,撰写教学反思。同时要求教师按照课程要求、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规范备课。
学校构建“乐课堂”文化,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原则,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激励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动、有所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乐课堂”重视突出学生主体、重视思维培养、能力提升,也重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重视讲练结合,重视知识点、能力点与考点相结合。学校加强对常态课的监督与指导,通过常态听课、内部督导等形式检查教师落实“乐课堂”的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作业管理到位
优化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的重要支点。学校加强作业管理,确保减负提质增效。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布置统一必做作业与自主选做作业,不留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学校坚持育人导向,对作业设计、时间、批改、评价等提出明确要求。丰富作业类型,鼓励教师开发并布置跨学科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精讲多练;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固定作业记录点,便于各学科教师相互观察协调;统一批改要求;教师批阅符号做到规范等。
一年级采用“乐考”形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公示学生成绩,不给学生排名,不以成绩引发家长焦虑,为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减负。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有统一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学生们作业少了、类型多了、内容丰富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支撑“双减”落地,课后服务到位
学校提供体育锻炼、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答疑辅导等方面的课后服务,并制定课后服务清单,列清每天提供的课后服务内容,便于学生和家长按需选择。
把体育锻炼纳入整体课后服务工作中,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有效落实。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当日无体育课时,下午三点到三点半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除此之外,各校区结合自身特点利用“碎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学校开展篮球、足球、跆拳道、冰壶、健美操、拉丁舞、民族舞等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快乐成长、展现自我的舞台。
“双减”工作中,学校以劳动教育打开课后服务新天地,利用校园空地设置种植区,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劳动意识。
针对部分学科部分学生,打破行政年级班级或学段,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一类是自上而下辅导,学科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征得家长同意,下午三点半后在学校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一类是自下而上辅导,家长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请求教师无偿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
现在,学校的课后服务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每周五天全覆盖、学生全覆盖、学科全覆盖。课后服务采取“托管+拓展”的模式,托管强化作业管理,完成学科作业和学困辅导;拓展强化课程管理,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教育的根本,事关国家民族未来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从校情、学情出发,落实五个到位,努力办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