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忻一体化经济区 书写山西“十四五”新篇章
2022-08-13本刊综合
01 谋定后动 一张蓝图绘到底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山西中部城市群;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进一步明确支持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层面,成为国家政策的组成部分。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着眼山西百年发展大计,科学回答新时代山西发展之问,站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高度,做出了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重大决策。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不仅是山西“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更是新时代山西崛起的重要机遇。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简称太忻经济区。太忻经济区以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阳曲产业园区、忻州经济开发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建设重点,牵引带动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涉及太原市尖草坪区、杏花岭区、迎泽区、万柏林区、古交市、阳曲县,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繁峙县、代县、五台县。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提出将成为联通省会太原和山西北部城市共同发展的契机。
2021年12月29日,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及分支机构揭牌仪式在太原举行,正式按下了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启动键。
2021年12月31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正式在政策层面扬帆起航。作为山西“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建设坚持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遵循,把一体化发展作为主题,把打造高能级增长极作为主要目标。
《指导意见》明确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实施范围、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并从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转型发展产业新体系、打造太忻科创共同体、构建与京津冀联动发展高地、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区六个方面,明确了31项重点任务,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建设指明了道路。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紧密对接京津冀、服务雄安新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为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将着重建设转型发展产业新体系,打造太原新材料、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百亿级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新型绿色能源、专业化品质化高端化现代服务业、生态文旅康养、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集群;打造太忻科创共同体,包括共建创新合作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构建与京津冀联动发展高地,包括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协同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做强做优区域开放平台、打造营商环境等;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一体化、协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区。
站在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建设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至2025年,远期规划至2035年,逐步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完成强势起步到逐步完善的跨越。《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区域创新力、竞争力、带动力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2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域协同发展大格局中的位势和影响力实现跃升;到2035年,经济集聚度、区域融合度和政策协同度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区域首位度显著提升,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高效畅通,整体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进入2022年,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建设路径不断明确。2022年4月18日,山西省政府制定《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空间战略规划》(简称《战略规划》),指出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构建“一核双轴多组团”的开发格局,维育“两屏四廊多区块”的保护格局,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有效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
在“一核双轴多组团”的开发格局中,“一核”即以山西省会城市太原为核心,引领带动忻州与太原、雄安新区相向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和产城融合水平,建设开放发展前沿城市。“双轴”即以雄忻高铁、108国道沿线为双主轴,辐射青银高速等交通干线,串联太原至忻州主要城镇及产业密集区,构筑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的大通道。“多组团”是依托市政交通、产业结构及人文联系,按照核心引领、以点带面、拓展支撑的思路,打造形成繁峙—代县—五台、忻府—定襄—原平、尖草坪—阳曲—古交、杏花岭—迎泽—万柏林4个城镇组团。
在“两屏四廊多区块”的保护格局中,“两屏”即以恒山—云中山、五台山—系舟山为主体的两大生态屏障带,重点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保持生态屏障完整性。“四廊”即以滹沱河、牧马河、清水河和汾河为主体的4条生态廊道,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协同治理,形成联通山水、功能复合的绿色生态廊道网络。“多区块”即各类自然保护地,涵盖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等5个自然保护区,雁门关省级草原自然公园等22个自然公园。
根据《战略规划》,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启动区建设确定在阳曲县大盂镇、阳曲县东黄水镇及周边、忻州经济开发区、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核心区、五台县石咀镇、拟设古交经济技术开发区、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代县产业园区和繁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先行启动建设。
一张蓝图绘到底。《关于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空间战略规划》的先后出台为太忻一体化的发展筑牢了根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蓝图已就,蓄势待发。
02 因地制宜 优化发展新布局
站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两端,太原和忻州强化进位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太原、忻州结合两市实际,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编制过程协调、重大问题协商、成果互联共享等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方向和实现路径,共同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阔步向前。
“如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谋划‘成长坐标’,以‘一体化’思路统筹空间、功能和产业布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规划项目部高级经济师韩学良表示。
对此,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统筹太原、忻州两市现有产业基础和土地空间潜力,发挥比较优势,深化产业分工合作。太原市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现代金融、生物基、碳基、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忻州市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半导体新材料、特种金属新材料等产业,构筑太原产业首脑—忻州落地承载的分工格局,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与合作共赢。
在统一规划下,太原、忻州迎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需求,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协调区域发展资源,优化发展布局。
今年起,太原市将围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重点加强跨区域市场化协同合作,构建太忻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北引擎及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太原样板区。同时,实施人才政策互认互通,建设创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加强可持续发展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依托太原中北高新区,建设阳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载基地,促进太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有效对接,推动太原优秀科技成果在忻州落地。
忻州也在同步发力,忻州市发挥资源优势、铝工业基础优势、焦化企业优势,打造太忻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法兰锻造企业与太原优势产能互补,加快建设新松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整体构建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产业链相对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区,打造百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推进风电、光伏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谋划推动抽水蓄能项目,打造新型绿色能源产业集群。
5月18日,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随着重要资源保护清单和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新材料、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科技创新6个分领域实施方案的相继发布,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引领带动中部城市群强势崛起的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也被勾勒出来。
山西省工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闫林在答记者问中明确,将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现有的资源和产业基础,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突出特色为重点,延伸打造特钢、光电半导体、合成生物、高端碳纤维4个新材料特色产业链条。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资源状况与产业特色,特钢产业将依托中北高新技术开发区、阳曲产业园区,打造以太原北部、忻州东部为中心的千亿级特钢材料产业集群;合成生物产业依托阳曲产业园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全国一流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合成生物产业基地;光电半导体产业将依托中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忻州半导体产业园区,打造以太原北部、忻州中部为中心的百亿级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高端碳纤维产业则依托阳曲产业园区,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碳纤维产业基地。
“在规划和配套政策‘一盘棋’引领下,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将进一步释放区位、资源、要素和产业优势,激发‘一体化’发展潜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韩学良说。
03 齐头并进 跑出“太忻加速度”
全局“一盘棋”棋盘已开,自2021年12月29日挂牌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推动,太忻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已会同太原、忻州两市和山西省直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推动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强势起步。
2022年的春天,在三晋大地上,一大批具有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新兴产业迎着春风而来,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的太原、忻州两市,串联起中间的大城小县,一起推动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各产业建设并肩出发,大步向前。
3月9日,忻州市与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建设投资集团分别进行工作会谈,并签约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忻州片区能源宝精密装备制造及能源宝应用示范项目。
3月11日,距忻州70公里的太原市与华阳集团举行工作会谈,就推进光储网充、可降解塑料、气凝胶产品集成应用等项目落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防火等方面的合作事宜进行交流,并部署项目、合作相关对接工作。
3月15日,太原市与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工业硅+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签约活动举行。这个项目是太原市打造绿色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太原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副局长王彤表示,这是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今年签约的第一个投资过百亿的大项目,这个项目的落地,将对太原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3月28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首批18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3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0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1个,总投资422亿元,包括太忻大道、大盂产业新城基础设施等项目;产业类项目112个,总投资616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包括太原科创驱动中心、哈工大机器人华北总部基地、中北高新区战略性基础材料产业园二期、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等项目。
5月5日,忻州市采用线上对接交流签约方式,与全国70余家企业代表在云平台上相聚,总投资312亿元的36个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进行“云签约”,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等多个产业领域。
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域内,忻州经济开发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以新松机器人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领军现代企业强势入驻;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6亿元的山西同德科创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项目于4月19日正式开工;在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宝航重工有限公司继2021年2月首批直径7.5米海上风电法兰发运江苏泰州后,海上法兰七连跨3.9万平方米厂房内的生产线正在紧张生产中。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产业是先导,道路是基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起步以来,山西省围绕中北高新区、忻州经开区两大发展极,重点实施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原平至阳曲大盂段改扩建工程,以G108国道升级改造为重点,统筹推进区域普通国省道网建设改造,规划建设太忻大道等城际快速路,服务支撑构建太忻经济走廊;新建盂县至忻府区、浑源至繁峙至阜平高速公路,打通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的大通道。
据了解,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核心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道路工程共有10条。这10条道路呈网格状布设于大盂产业新城内,六纵四横,建设内容主要有道路、桥涵、排水、电力、通信管道等。今年以来,项目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推进。
从深冬到初夏,从规划到开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供热、供水、供气、供电、污水处理、环卫等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大盂产业新城启动区集中供热工程能源岛工程基础作业已经全线铺开、太忻大道等17条首批道路建设正同步实施供热管网敷设工程、太原科技创新驱动中心拔地而起、忻东新城加快布局……
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这片热土上,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正强势起步、迅速开局,奋力跑出了“太忻加速度”。
6月2日,太原、忻州两市人大常委会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协作工作座谈会在并举行。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说,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山西省委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着眼融入京津冀、服务雄安新区,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山西省委书记林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
太原、忻州两市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强势起步”的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各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快速推进,各类政策和资源快速集聚,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日益高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融通发展、协同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