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三晋大地谱新篇

2022-08-13

记者观察 2022年19期
关键词:汾河山西总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山西考察调研,为山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句句问候、一声声叮嘱、一份份嘱托,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人民的亲切关怀,对山西工作的殷切期望,激励着3500万三晋儿女众志成城、奋发向上,不断取得新成绩。

3500万三晋儿女牢记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化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希望山西“用好这一机遇,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支持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寄予厚望,“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西全力以赴破难题、增活力、蹚新路、保供应,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三晋大地深入推进。

今年1月27日,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书记的话给了我们企业极大的鞭策和鼓舞。”山西瑞光热电公司总经理胡俊峰介绍,近年来,瑞光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二氧化碳捕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余热梯次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正在通过智能化管理,进行数值的再优化,进一步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并拓展二氧化碳产品的延伸应用。

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煤矿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轻点屏幕上的“一键启动”,井下智能采掘机与放煤机、运输皮带开始联动运转,滚滚“乌金”顺着传送皮带奔向地面。这个千万吨级矿井,已建成7个智能综采作业面。

面对“双碳”目标要求,山西将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向纵深推进,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等,全面提升能源稳定供应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如今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3%。去年,山西原煤产量达到11.93亿吨,较上年增加 1.3亿吨;向 16省(区、市)累计发送电煤4356万吨。

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走进太钢考察调研。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时,称赞“手撕钢”:“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在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廖席展示用手撕开超薄精密不锈带钢。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不懈攀登。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不锈钢箔材,再到0.07毫米超平不锈钢精密带材、无纹理表面不锈精密带钢两项新产品全球首发,精密带钢公司在高端制造业关键材料领域不断实现颠覆性创新突破,即将再推两项重量级新产品。精密带钢公司的“手撕钢”打破德、日技术垄断,为我国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高精尖领域的长远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在创新发展上鼓足了劲,一刻也不敢懈怠。”精密带钢公司经理王天翔介绍。该公司正在瞄准氢燃料电池、5G手机、柔性显示屏、国产大飞机等新兴领域用钢需求,不断开发培育新产品,解决行业共性难题,高效推进规模化生产。

山西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4.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4.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产业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就有两个: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深入吕梁山区,看望特困户,详细了解扶贫措施落实成效,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山西考察,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深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了解黄花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今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晋南霍州市和汾西县,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等情况,强调“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山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产业发展贯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全过程。

脱贫攻坚战中,山西针对10个深度贫困县精准施策,每年约30%的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向深度贫困县,重点支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经济林提质增效等项目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同时,大力发展小杂粮、黄花、梨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支持打造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如今,山西329万名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贫困县贫困村变了模样:岢岚县贫困人口4338人搬出大山;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5万亩,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花”;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修好污水管网、建起公共浴室……山西这片土地上,摆脱贫困的乡亲们正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蔡文明家是习近平总书记看望的脱贫户,2014年通过小额扶贫贷款买了20多只羊,靠养羊脱贫摘帽。“去年我家卖羊净收入4万多元,我和老伴又种了10多亩玉米,还能净赚1万多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这最重要的是有党的关心,有支部带领。”

山西正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牵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工作、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用干部的辛苦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

位于忻州市岢岚县的宋家沟村,从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逐步变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赵文君摄(中经视觉)

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一次不行就再种一次,一年不行就来年再种。”右玉县右卫镇头水泉村党支部书记王明花总是这样向后辈讲述右玉人的坚持。

因为这样的坚持,黄沙洼,小老杨、油松、樟子松随着山坡延伸;马头山,落叶松、柠条、杏树在荒沟里扎下根;苍头河湿地,黑鹳、鸳鸯、苍鹭在这里繁殖停栖……今天的右玉,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成为山西唯一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新中国成立之初,林木绿化率不到0.3%,如今提高到57%。历任县委书记展开植树接力,带领人民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铸就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着力推进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山增绿,全面开展汾河、桑干河等“七河”治理……山西牢记嘱托,大力发扬“右玉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打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万木并秀、波光旖旎,汾河宛若一条玉带穿过太原城。水面上,几名皮划艇运动员正在训练。

“以前的汾河,无论是水量还是水质,都达不到练习皮划艇的标准,我们只能‘远走他乡’训练。”太原市体育工作队水上项目划艇教练金刚感慨道,“近年来,汾河水质、周边风景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训练的愿望。”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在太原市区有9条主要支流。由于历史原因,汾河水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山西出台《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启动全省汾河治理攻坚战。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太原市近年来实施“九河”综合治理工程,汾河逐步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站在汾河岸边,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展板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介绍,听到汾河逐步实现了“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他点头称赞:“真是沧桑巨变!”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当好汾河的守护人。”太原市汾河景区管委会主任张平国介绍,汾河流域太原城区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已全面完成,“汾河晚渡”景点建成开放,贯穿汾河景区的滨河自行车道也正式投运,汾河景区成为太原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随着一项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果: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水位连续多年持续回升;2021年,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全部提升到Ⅳ类及以上水质。

“太行、吕梁山区是山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主战场。”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袁同锁说,山西持续将全省90%的林草项目向“两山”地区的81个县倾斜,已经初步建成区域防护林体系,全省黄河流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已达25%。

将黄河流域4685.91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纳入立法保护,将黄河流域46%的湿地纳入保护范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万平方公里……坚决守好“华北水塔”、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山西空气质量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森林覆盖率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山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介绍,为了保护好云冈石窟,研究院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为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云冈石窟整体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1/3。

云冈研究院还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对第3、12、18窟的等比例复制,探索把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可移动展示。VR(虚拟现实)、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让历经千年的石窟艺术飞上“云端”、走向世界。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考察,步行感受古城的历史点滴,登上城墙俯瞰全貌,在平遥县署了解古城历史沿革。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近年来,山西对平遥古城的守护始终用情用力。修护古城内明清民居百余座、修缮内墙十余段,今年3月,针对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陆续开工,重点对古城电力、通信、雨水、燃气、消防等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改造。困扰古城多年的雨污不分、积水内涝、电力负荷不足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在古城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沿街巷察看古城风貌,走进平遥牛肉店、推光漆器店、东湖老醋坊,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展特色经营情况。他指出,“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平遥推光漆器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被誉为平遥县“三宝”之首,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传统技艺人才及技术资源的断档,平遥推光漆器面临发展困境,传统工艺处于濒危状态。

“要保护和传承推光漆手工技艺,首先要保护传承人、培养漆艺人才。”作为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首届毕业生,如今已经成长为晋中市工艺美术大师的刘煜,受聘母校后致力于教育培养优秀平遥传统技艺传承人。刘煜说,为抢救平遥推光漆艺,在平遥县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围绕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开设工艺美术类推光漆特色专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山西省投资上亿元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全省历史文物专项巡视,并鼓励社会力量以“认养”方式参与文物保护。为加强基层文保力量,山西着手准备为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文物全科人才。一个集保护、研究、利用、展示、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文物工作格局,正在山西形成。

猜你喜欢

汾河山西总书记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山西农大与山西云时代共建智慧农业创新中心
陪汾河走一走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汾河白鹭
汾河水韵
谈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