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标新定位下的温州养老照护模式研究*
2022-08-12邹非
邹非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1)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对浙江提出新要求:“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是对浙江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养老事业事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该成为“重要窗口”的关键展示单元。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养老事业给予支持。这些政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综合性的政策指引,这类政策内容全面,从多角度对养老业发展进行指引。如国办发〔2020〕52 号文件就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出“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策体系”“扩大多方参与、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打造创新融合、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完善依法从严、便利高效的监管服务”等4 方面23 项举措。国办发〔2019〕5号文件对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显著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6 方面28 项措施。第二大类是专项的政策指引,这类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又可分为税费和保险两小类政策。其一是关于税费等政策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如财政部公告2019 年第76 号文件为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提出了相关优惠税费政策。其二是各类养老保险基金的政策支持。如国发〔2018〕18 号文件对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中央调剂基金筹集、中央调剂基金拨付、中央调剂基金管理、中央财政补助等4 方面的举措,对各省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再如,国办发〔2017〕59号文件的相关指导意见。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是人口大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文化需求等日趋增加。因此,研究温州养老照护模式具有现实价值。
一、文献回顾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不能回避的现实重大议题,学者们对这个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
(一)对国外养老实践模式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已成熟的养老照护经验进行归纳,希望给我国提供借鉴。美国的养老模式有“居家扶助型”养老[1]、“全包式养老计划”[2]、互助养老“村庄运动”[3]等;英国的养老模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分为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类)[4];日本的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养老模式[5]、人工智能养老模式[6]、“居家-社会型”和“年金-医疗-护理”养老模式[7];德国的三种主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8];瑞典的居家养老、老人公寓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三种形式[9];澳大利亚主要是社区照料养老模式,其又细分为居住式和居家式两种照护服务[10]。当前,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对我国各类照护模式的探索
这类研究多以个案为例,对照护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左敏和胡鹏(2020)[11]探讨了整合家庭和同辈群体、社会工作、志愿者等资源照护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的协作模式。王雯和张菲(2020)[12]研究了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张丽萍和秦燕(2017)[13]对甘肃省失能老人养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包世荣(2018)[14]分析了国外四种典型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提出“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白春兰、陈茜和胡秀英(2019)[15]分析了现有的老年住院照护模式现状并提出了建议。吴忠(2019)[16]对国内城市各种养老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上海养老模式发展现状,提出了上海进一步拓展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和政策举措。以上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常见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3种模式。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对养老照护还是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和成熟的模式,需进一步凝练相关成果,形成一个普适的研究框架。
二、温州老年人现状
《温州年鉴2020》显示,2019年温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56.19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6%,比上年同期增加5.04 万人,同比增长3.33%。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01.9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29%;7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64.64 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1.38%;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3.86 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27%;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3.4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0.20%。鹿城区和瓯海区老龄化系数排在全市前2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2.89%和20.30%;龙港市老龄化程度最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2%。2020年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0.56万张,其中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0.1万张,新增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2个①。
统计温州市2008—2019 年老年人口增长情况(见表1),2019 年末达到156.19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6%。2008 年至2019 年老年人口净增52.58 万人,年均增长4%。高龄化发展趋势迅猛,2008 年末,全市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9.43 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75%;2019 年末达到23.86 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5.27%。2008 年至2019 年间高龄老人净增4.43 万人,人口高龄化特点显著。2020 年,温州市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继续增加,反映温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表1 温州市2008—2019年老年人口增长情况
2019年,温州市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室)4 776个;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室)“一星级”280个、“二星级”1 940 个、“三星级”67 个、“四星级”2个。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29家,探索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签约”等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开设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病区床位6 652张,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老年病科设置率96.6%,6家三级中医院全部设立康复科,千名老人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4.35张。
2019年,温州获批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各县(市、区)指定至少1 家医院和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开展“互联网+健康养老”示范项目,运用可视化装置数字电视机顶盒、紧急呼叫仪,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平台开通用户126 222户,覆盖全市40%镇街。
社区老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温州市2017 年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共有483 个社区建立了老龄工作小组,占社区总数的88.79%。544 个社区已建440 老年人协会,占社区总数的100%。老年人入会总人数22.6 万人,占社区老年人口总数的41.07%,入会率最高的是龙湾区、瓯海区为100%。目前,温州市拥有的养老机构数量超过350 家,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超过200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45 000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20 000张以上,平均每百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3 张以上,在院老人数为20 000 多名。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 789家,建有老年食堂2625个,为70 440名老年人提供了配、送餐服务;建立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队伍2 414支,参与志愿者29 294人。由政府补贴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达到39 580人,各级政府补贴总额达4 898.65万元。
三、温州市养老照护模式研究
为了解温州市老人对养老照护模式的态度,2021年8月15日至8月20日对家有老人的家庭,采用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研,问卷题项参考了项方旭[17]的成熟问卷,共收回440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PSS26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温州市养老照护模式实证研究
1.年龄分布。从被调研者年龄分布看,60岁以下及60~69 岁占了多数,分别达到47.73%和40.91%,说明这一年龄段是老人分布的主要成分,这与温州市的总体老人分布情况吻合,这也预示着未来10~20年,温州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2.退休前的职业分布。从被调研者退休前职业分布看,政府、企事业单位占了多数,二者合计达到68%;个体、私营企业也占了一定份额,也有一些被调查者无固定职业。
3.性别。从被调研者性别分布看,女性占62.91%,男性占34.09%。
4.收入来源。从被调研者收入来源分布看,依靠自己工作所得占比38.64%,其次是退休金占29.55%,第三是养老保险18.18%,其余儿女提供支持、积蓄等有一定比例。
5.月收入分布。从被调研者月收入分布看,4 000元以上占了一半以上,无收入9.09%,说明大部分老年人有一定收入。
6.患病情况。从被调研者患病情况看,一半以上有慢性病,但对生活影响不大;其余由于慢性病导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占了4.55%,尽管比例不高,但这部分病人的照护成本应该非常高,不容小觑。
7.医疗保险类别。从被调研者患病情况看,大部分老人都有各类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占比居前两位。
8.子女情况。从被调研者子女情况看,93.18%的老人有子女,这种情况符合传统家庭的养儿防老观念,大多数老人有子女。
9.居住情况(和谁居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和配偶、子女或者配偶子女共同生活的占了86%,可以看出传统的子女养老方式还是占主要比重。
10.目前的养老方式。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养老高达79.55%,是绝大多数。其余的养老方式都在10%左右。
11.关于是否接受过社会或政府帮助,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社会或政府帮助。
12.从居住地区看,多数老人选择与子女同一社区或同一市区,达到72%;但子女在外省的也占了20%,这提示我们这部分老人的养老照护方式存在不确定性。
13.被调查者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医药开支、精神空虚与社会脱节、孤单、生活照料等问题所占比重相当,温饱问题是最小问题。
14.孤独感情况。从被调查者反馈看,孤独感只在部分老人中存在,多数老人并不孤单,其原因可能是现代互联网等的发展,让老年人也有了上网、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使得他们并不寂寞。
15.碰到一些困难或烦心事时,从被调查者反馈看,碰到一些困难或烦心事时,一般会与配偶、亲戚朋友、子女和邻居交流。
16.在养老方面,担心自身健康的老人接近50%,其余经济问题、医疗条件不便利、无事可做、无人照料等比例也比较高。
17.在养老方式偏好方面,家庭养老占首位(43.18%),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29.55%),机构养老和多种方式叠加也占了一定比重,说明还是传统养老方式居主流。
18.在问及目前自身养老现状最不满的地方的时候,“医疗条件不够便利”占首位(43.08%),其余缺乏“生活照料”“孤独”“社会价值缺失”等也占了一定比例。
19.在养老问题上,老人最在乎的是家人、朋友可以经常见面,说明中国传统的重视家庭感情;其次是生活照顾,医疗看护、养老花费、熟悉的生活环境也占了相当的比重。
20.多数老人需要在小区和社区开设或增加服务项目,占了绝大多数(68%),如果以上服务是收费的,半数以上老人愿意付费购买在小区和社区开设或增加服务项目。
21.老年人经常参加的活动是健身,其次是旅游和跳舞,没有任何活动的也占了一定比重。身体感觉不适或患一般疾病后,一般会选到医院就诊,诊所、社区医院、在家先观察的老人也占了一定比重。
(二)个案研究
为了更深入探讨养老照护模式,采用案例研究法分别从中观和微观角度进行研究。
1.中观角度重点观察养老照护机构,这类机构是养老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和有效补充。下面以“医康养护教”五位一体的温州现代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进行阐述。温州现代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份,是温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优化整合后新组建的集团旗下子公司,注册资本2 亿元。公司致力于构建“1+X+Y”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即:1 个医康养护教示范基地+若干个康养服务综合体+若干个社区养老服务点),紧扣浙江省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的要求,创建国内领先、全省一流的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实现提供全周期养老服务。该公司现有核心养老项目金竹嘉园为温州市首个集“医康养护教”五位一体的康养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8.67亿元,占地约128 亩,总建筑面积约12.6 万m2,容积率低至1.3,绿化率高达40%。项目共13 栋建筑,配有自理康养公寓(40m2~90m2多种户型)、半护理颐养中心,全护理康复医院的一站式全周期养老项目。
2.除了问卷调查以外,我们还从微观角度对个体进行了深度访谈,对老人的照护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多数老人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一方面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对养老机构的担忧。现在的养老机构照护宣传并不广泛,很多人也不是很了解其运作模式,存在一些疑虑。思想上还不开放,认为“去养老院是很丢面子”,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审视养老照护方式需要系统性思考。
(三)问题分析
1.政府的政策供给和落地还有较大空间。尽管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众多相关养老的政策,但相对庞大的养老产业来说可能还略显不足,且各种政策出台之后,地方配套政策跟进相对较慢。只有地方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使之尽快落地,才能使政策效用最大化。各级政府有必要持续发挥主导和指引作用。
2.社区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尽管部分社区对养老做了一些尝试,但大部分社区在养老方面的探索还不够,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对社区养老投入几乎为零。一方面可能是受制于资源的匮乏,如人、财、物、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另一方面可能是思想上重视不够,需要积极作为。
3.养老机构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少量的、优质的养老机构可能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但很多养老机构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提供服务品质不能够让消费者放心,使得老人或者其亲属心存疑虑,不放心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提供规范化、标准化、多元化的服务产品是养老机构立足养老市场的根本。
4.家庭负担比较重。家庭养老还是当前的主要养老方式,势必会导致家庭的负担比较沉重。不少家庭存在失智老人或者行动不变的老人,这类老人的照护难度大,照护成本高,家庭的负担偏重。这就需要家庭成员群策群力,共同齐心协力照护老人。
5.个人观念还需要更新。老人自己要及时更新观念,为更好地养老做好思想准备。一方面,老人应该接受养老机构或者社区照护的观念,这样才能摆脱无人照护的窘境;另一方面,老人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老有所乐,不至于与社会脱节。
四、新目标新定位下的养老照护模式构建
通过梳理相关政策和调查分析,发现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家庭、个人几方面的力量在养老照护中不可或缺,下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政府引领
纵观世界各国的养老模式,政府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对全社会养老进行引导。政府通过养老金制度等政策,对养老起到兜底作用。另外,通过政府政策,起到杠杆作用,撬动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养老事业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点出台相应补贴政策,对老年人群体分级分类施策。同时,鼓励商业保险介入并提高服务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补、贴、奖”等组合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注入养老服务业,积极完善多种渠道资金的投入,将养老事业发展得更加充分。政府还要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提升照护人员的服务能力。
(二)强化社区作用
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养老服务。现有的社区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深入养老服务中,如“社区+物业”的方式可以助推养老产业发展。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可以多元化,各社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养老服务。提供的项目可以是24 小时服务,也可以是“小时工”。服务内容可以是照护,也可以是家务;可以是日常保健,也可以是陪伴。服务形式和内容可根据老人或者家属需求量身定制。社区还可以开辟空间,建设食堂和临时住所,解决老人的日常吃饭和临时照护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拓展“养老CBD”,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多元服务。
(三)养老机构多元个性化服务
养老机构主要指社会上与养老相关的产业和组织,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营利性养老机构主要是指养老院、养老企业等市场化组织;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主要是指各类养老协会、老人俱乐部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存在,是对养老产业的重要补充,尽管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可期,可能会逐渐成为养老产业的生力军。
(四)提高家庭主力照护技能
从现在阶段看,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方式。家庭的观念深入人心,短时间不容易改变。因此,家庭养老是现阶段养老的主力军。这要求家庭成员要协调好家庭关系,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努力把家庭养老做得更好。家庭照护要注重两点:其一是协调好家庭成员的分工协作。各个家庭成员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贡献自己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氛围。其二是家庭成员要主动接受各类照护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照护技能。以照护卧床老人为例,这类老人照护不好的话会有褥疮等疾病发生。因此,家庭成员要主动学习一些养老技能,尽量为老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个人积极主动作为
尽管存在失智失能老人,但多数老人还是应该主动作为,去应对老龄化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流失不可避免,但从个人角度讲要积极努力去避免,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加强健康锻炼,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不留遗憾。
综上所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晚年幸福生活愿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适合温州区域发展的养老照护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构建养老照护模式
注释:
①参见2020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ztjj.wenzhou.gov.cn/art/2021/3/23/art_1243860_5872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