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视角下老旧小区增设电梯适老化研究
2022-08-12刘永帮周云鹤
刘永帮,周云鹤,朱 宁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大量多层住宅(6层左右)兴建,由于当时经济及技术落后,其均未安装电梯[1]。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安置房、单位建设用房的宜居性逐渐降低,难以满足现在居民的生活需求。据统计,全国共有老旧小区约15.9万个,其中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较差的约有10.14万个,占小区总数的63.6%,已难以满足当今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2]。伴随着城市的更新,其发展建设模式已经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进入对存量提质增效阶段[3]。人民对社区居住环境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老旧小区人居环境的改造问题逐渐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内容。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年化时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居高不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给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受经济性和文化归属感影响,大部分老年人偏向于在已有的环境进行居家养老[4-5]。据 2015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既有社区中老龄化程度大多在 18.6%~21.3%,普遍高于全国平均老龄化程度 15.5%,老年居民人数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新建小区[6]。因此建设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依托,推动老龄化、老旧化“双老”社区环境一体化改造,为老年人配置基础生活设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老年住宅的日常需求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老,以楼梯为垂直交通的形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出行便捷、安全的需求,因此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首要需求。
1 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及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也逐渐发生变化。在生理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之出现衰老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的下降。在心理上,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和身体的老化,老年人在心理上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对环境的安全感降低等特征。因此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进程中,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角度出发是老旧小区增设电梯适老化、提升居民幸福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
1.1 老年人生理特征
1)身体体能下降: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血氧不足,进而影响器官的功效。其日常活动的强度与时间长度大幅度降低。老年人的肌肉萎缩、骨骼脆性增强及关节的硬度、灵活度降低导致老年人行为不便,进而严重影响日常的动作幅度与速度。因而在电梯的安装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体能变化而对电梯内外进行适老化设计。
2)认知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下降,脑组织开始萎缩,细胞数量减少。其表现为记忆力和思维敏捷性降低,对事物的思考及反应时间的增加[7]。致使老年人对陌生事物与场景的适应时间增加,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3)感知能力下降:老年人在65岁以后,感官能力衰退,视觉与听觉日益下降。视觉上,从医学角度来说,人体眼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眼球晶状体产生变性和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对物体的辨识能力,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8]。主要表现为眼睛适应光能力的退化,在一定距离内对物体的细节识别能力和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减弱。因此充足的光线、对比强烈的颜色是老年人感知力的重要保障。在听觉上,受身体慢性疾病和外部嘈杂环境的影响下,易引起耳聋耳背。
1.2 老年人心理特征
对环境的安全感降低。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和角色的转变会对其内心活动造成一定影响,如罹患疾病、年老体弱、子女离家工作等,导致其心理安全感下降[9],产生孤独感。孤独感表现为老年人退休以后,活动范围变小,交往活动大大减少,感到空虚、孤单。适应能力减弱,相较于年轻人而言,老人对其环境刺激的接受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大大减弱,不愿与外界的新环境接触,逐渐出现其适应能力弱化的倾向。
1.3 老年人加装电梯需求特征
1)安全需求。老年人受身体机能、感知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其日常活动时常出现腿脚不便、视力下降、体力衰退、听力退减等现象,因此其对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及可达性有较高要求。对电梯加装的工程中应对电梯入口平台的高差进行无障碍处理以及增加扶手等安全设施。对电梯内部设施的布局、尺寸进行合理调整以及必要的辅助设施,提升电梯使用的安全性。
2)健康舒适需求。老年人受心理及生理特征影响,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外部环境的主动参与欲望较低。通过对电梯的细节加强适老化处理,使老年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安全、舒适感,进而提升老年人对电梯使用的可操性。
2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程技术快速进步的趋势下,以楼梯为垂直交通的非适老化出行方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需求,现存的老旧小区在宜居性上逐渐降低,增设电梯已然成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重要内容。在老龄化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政府积极出台增设电梯的相关规范与《意见》,使老旧小区在电梯的加装数量上取得一定增长,但相比老旧小区的总数量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对长沙市现有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实地调研,发现加装电梯存在无障碍设施缺乏、适老化设计不足、施工周期长、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建设成本大等问题。通过对《家用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与《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相关规范的查询,其对轿厢操作按键的大小及高度并未做出明确的规范要求。对电梯轿厢内部的按键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在高度设计上并未统一(如表1所示)。
表1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基本信息表
2.1 无障碍设施缺乏
电梯出入口无障碍设施不足。老旧小区受结构老化与未预留电梯井等因素限制,在增设电梯方案中主要通过在其外围进行电梯的加装。在电梯加装工程中,都需要对其进行电梯基坑的砌筑,为防止雨水的侵入和建筑的自然沉降,对电梯出入口的地坪进行适当的抬高,从而导致电梯的入口高程要高于园区道路的高程。由于电梯选址的外部条件不一,电梯入口与园区的道路高差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在高差的处理上,主要分为台阶、缓坡处理方式和台阶缓坡结合式等三种处理方式。在台阶处理上,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台阶一侧并未安装扶手等辅助设施,且台阶尺寸主要参考《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规范,并未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出发,对其具体的尺寸进行适老化调整,使一些有出行障碍的人群及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的出行便捷性降低。在入口坡道处理上,仅用混凝土对高差进行简单的衔接,并未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放坡施工且没有考虑特殊人群及老年人真实需求,对坡道进行辅助和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2.2 适老化设计不足
1)生理上,老年人受身体衰老的影响,对常规设施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在老年医学的相关研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形体有所缩减、四肢的灵活度下降。通常来讲,老年人在70岁的身高会相对降低2.5%~3.0%,部分女性缩减比例最高可达6%[10],因而在电梯的设计上应对老年使用群体进行特殊考虑,满足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通过对电梯轿厢的调研,发现其电梯呼叫按钮高度置于最上处,不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0.9 m~1.1 m的要求。一方面,部分电梯楼层按键高度偏高且呈单排布局,导致高层的电梯楼层按键随之增高,进而使老年人的出行便捷性降低。另外,电梯内部设施缺乏对老年群体的特殊考虑,如未设置扶手与折叠座椅等安全辅助设施。
2)视觉上,色彩对人类视觉尤为重要,是视觉中最易被注意到的要素之一,它在视觉识别系统中起到区分、警示的作用。老年人受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影响,对色彩的反应和年轻人对色彩的反应亦有所不同,老年人偏爱舒适的环境。因此在老年人的使用场景中要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色彩,防止给老年人的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进而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在日常电梯使用环境中,轿厢内的文字显示主要为白色或红色。其中白色作为中性色彩,对人的刺激最少,但其在老年人视觉识别系统中识别力较弱,易使老年人错过目的楼层[11]。而红色过于刺激,以使人过于紧张进而产生一种压抑感。另外,电梯的外观在色彩设计上高度统一,并未对不同单元楼电梯进行区分,对认知能力低及有记忆力障碍的老年人在目标电梯的识别上存在障碍。
3)听觉上,声音是人与外界交流的重要保障,舒适的声音环境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加装的电梯中,电梯缺乏语音播报,以致部分老年人对目的楼层错失。
2.3 电梯建设成本较大
电梯作为国家特种设备,对电梯的增设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其造价成本较高。安装一台电梯从建设到使用需要经过勘察、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交付、维护等过程,其造价通常在50万元左右,且还有增设电梯的后期的运营和维修保养,导致加装费用较高[12]。长沙市于2021年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财政补贴,降低了居民的资金负担,但对于一些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2.4 电梯安装工程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居民的室内外采光性降低。充足的采光环境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大部分老旧小区在建造目的上是去承载更多的人口,因此存在楼间距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楼层的采光性低[13]。在老旧小区的增设电梯方案中,外挂电梯成为可实施性最高的方案,但由于尺寸较大,导致外挂电梯对部分住户的室内和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采光进一步进行削减。
施工噪声大。电梯加装是一项改造类的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增设的电梯一般采用外挂式,因此需要在建筑外围进行基坑的挖掘,施工设备产生声音远大于90 dB,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形成较大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的听力造成损害,对社区老年人静养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及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的康复有危害性的影响。且电梯的增设工程涉及地下、地上管网的改迁,导致加装电梯工期延长。此外,电梯运行产生的噪声、振动等也会对相邻房间造成一定影响。
3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建议
3.1 从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出发,增强电梯入口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指通过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及必要设备,使老年人、残疾人可以同健全人一样自由出入目的场所[14]。在老旧小区增设电梯的无障碍设计中,主要指通过对扶手、缓坡的处理等辅助设施的增添,使老年人及残障人士能自由出入电梯。老年人受身体衰老的影响,出现腿脚不便等问题。因此在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处理上,以缓坡的方式为主,台阶为辅。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坡道达到300 mm或台阶达到三级,在其一侧安装扶手等安全辅助设施。在缓坡扶手的设计上,应将其连续至电梯轿门处,并在起点和终点做适当的延伸处理[15]。扶手的材料应采用实木或合成树脂等亲肤、防滑材质,提高其舒适性。
在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下,对台阶进行适老化细节设计。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应适当降低楼梯高度并增加楼梯宽度。视觉上,使用不同颜色对台阶的踢面与踏面进行区分,并在踏面使用暖色系的材质以增强老年人对台阶的视觉警示作用,进而满足老年人的视觉安全需求以及心理的舒适需求。
3.2 提升电梯的适老化设计
适老的概念主要来源于老年友好的理念,强调为老年人打造适宜生活的环境,以期积极应对老龄化。在电梯的适老化设计,通过对老年人身心特征及使用需求的调研,适当调整电梯轿厢的细节设计,提高老年人使用的便捷性。
合理调整电梯楼层按键布局。电梯楼层选择按键做为电梯使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使用电梯最频繁的部位,因此对其合理的布局是提升电梯适老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老旧小区的建设楼层在7层以下,因此在电梯的按键面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双排布局,降低了高楼层按键的高度,使居住在高层的老年人的使用便捷性增加。
增加电梯内的辅助设施。老年人作为电梯的高依赖人群,受生理机能衰老影响,对电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需求。通过在电梯内增加安全扶手,避免老年人因体弱而身体发生意外,并且根据相关规范将高度设置在800 mm~900 mm以满足老年的使用需求。对于一些高层老年人及有严重出行障碍者,通过在电梯的壁面设置折叠坐凳以满足老年人对电梯使用的安全、舒适需求。
增强老年人对电梯的感官认知。视觉上,老年人偏爱温馨舒适的环境。因此在电梯的楼层显示上采用暖色调(如橙色),提高老年人对其的辨识度。在楼层显示字体的大小上,可进行适当的增大,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对目的楼层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单元楼电梯首层外围材质的区分,增强老年人对目的电梯的记忆性与识别性。听觉上,增加语音播报系统并适当提高其音量,增加对其听觉系统的刺激,使老年人能快速的对目的楼层做出相应的反应。
3.3 电梯分摊费用适老化
老旧小区居民在增设电梯的意愿中,经济成本是影响电梯是否加装的首要因素。政府通过补贴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意愿,但仍有部分居民特别是无固定收入且无人赡养的老年人经济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电梯分摊费用的比例上,应加强对居民的家庭经济背景的了解,适当降低部分居民以及特殊老年群体的分摊比例和适当提高国家对增设电梯的财政补贴力度,促进老旧小区增设电梯的进程。
3.4 优化电梯选址,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电梯选址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涉及消防、规划、市政等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在满足相关规范的条件下,充分综合居民的意见,因地制宜选取因施工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影响较小的地方。在楼间距较低的地方,采用全透明的玻璃材质,减少对底层住户以及公共空间阳光的剥夺,并选择正规的电梯制造厂商确保电梯安全性。
4 结语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既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措施。各地地方政府对老旧小区增设电梯高度重视,对增设电梯的财政补贴、规范、指导意见、不断完善,使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电梯的适老化设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加强对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征及使用需求研究,合理调整电梯的细部适老化设计,提升老年人使用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完善无障碍设置布局,保障老年人出行的畅通性、安全性。增设电梯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推进的民生工程,需要细致、严谨地推进,从而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