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桥型对河道洪水影响分析

2022-08-12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防洪步行桩基

胡 宇

(萍乡市河江水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西 萍乡 337000)

1 项目概况

麻山镇步行桥位于萍水河支流的麻山河下游(麻山镇步行桥原址重建),桥梁横跨麻山河,河宽约42m,桥梁宽度为4.0m,桥面宽度组成:0.3m(栏杆)+3.4m(人行道)+0.3m(栏杆),总长度为52m,总面积为268m2,河床高程78.60m,拱顶高程86.13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四等跨10.0m圆弧线钢筋混凝土板拱,拱圈厚度为50cm,净矢跨比为1/4。下部结构采用桩基桥墩和桩基桥台,墩台桩基直径均为1.0m,以中风石灰岩为桩端持力层。桥头施工时应顺接两端现有道路。设计荷载为人群荷载4.5kPa,设计洪水频率按50a一遇。

图1 建设项目临河平面示意图

2 洪水影响分析计算

2.1 防洪标准

建设项目地处麻山镇,河道两岸堤防工程等级为IV等,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以及保护区域重要性的原则,乡村防护区的防护等级为IV等,防洪标准为20-10a;中桥防护等级为IV等,防洪标准为50a。

综合考虑,该项目涉及麻山镇步行桥,因此对涉及城镇河道防洪标准采用10a一遇,麻山镇步行桥防洪标准采用50a一遇。

2.2 水文分析计算

建设项目工程地处湘东区境内,附近袁河主河道有芦溪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331km2,本次设计采用参证站流量资料和《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分别推求洪峰流量。

2.2.1 水文比拟法

芦溪水文站设立于1957年12月,控制流域面积331km2,为国家基本水文站,观测水位、流量、降雨量。1973年1月基本水尺断面下迁50m,1975年底芦溪镇治理袁河,裁弯取直,于1976年1月1日将测流断面上迁到距铁桥下300m左右,设立临时断面测流,后经省水文总站批准,于同年4月14日将测流断面上迁100m,直到现在。1972年8月-12月(因断面左岸被大水冲垮)和1976年-1978年期间受治理河道影响,测验质量较差,流量资料未整编,仅刊印实测流量成果表和日平均水位表。测站水位观测基面1976年以前采用假定基面高程,1976年以后采用黄海基面高程,芦溪水文站实测最高水位为100.21m(假定基面高程),最大流量为707m3/s(1970年5月8日)。有1958-2017年共60年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袁河流域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特大洪水,芦溪河段历史洪水成果见表1。

表1 袁河芦溪河段调查历史洪水成果表

2.2.2 《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法

根据项目所在流域位置,查《手册》附图,得断面所在流域年最大24h暴雨量均值H24=105.0mm,Cv=0.48,Cs=3.5Cv;年最大6h暴雨值均值H6=70.0mm,CV=0.48,Cs=3.5Cv;年最大1小时暴雨值均值H1=45.0mm,CV=0.38,Cs=3.5Cv。算结果见表2。

表2 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

通过《手册》瞬时单位线法计算可得煤金山中桥断面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如表3。

表3 建设项目《手册》法推求洪峰流量成果表

2.3 洪水计算成果的比较和采用

用水文比拟法与推理公式法两种方法推算洪峰流量,计算成果以煤金山中桥断面为控制断面,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两种方法设计洪峰流量比较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手册法》计算成果略大于参证站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水文比拟法采用的各水文站洪峰流量系列更长,并有可靠的历史洪水调查资料,系列代表性好,计算成果反映了相似流域的洪水情况。《手册》法计算涉及到许多参数的选用,各种参数是江西地区综合的成果,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考虑到两种方法计算成果比较接近,从偏安全的角度考虑,因此采用《手册》法计算结果作为本项目计算洪水成果。

3 桥型对洪水影响分析

根据总平面布置图,步行桥重建方案有两个:一是原址原貌重建(四拱);二是原址三拱重建。推求河道水面线主要是由下游水利工程建筑物作为起推断面,往河流上游推算洪水水位线。

3.1 方案一:原址原貌四拱桥型

桥梁宽度为4.0m,桥面宽度组成:0.3m(栏杆)+3.4m(人行道)+0.3m(栏杆),总长度为52m,总面积为268m2,河床高程78.60m,拱顶高程86.13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四等跨10.0m圆弧线钢筋混凝土板拱,拱圈厚度为50cm,净矢跨比为1/4。下部结构采用桩基桥墩和桩基桥台,墩台桩基直径均为1.0m,以中风石灰岩为桩端持力层。

通过下游水利工程建筑物推求水面线,步行桥断面频率P=2%时,流量Q=849m3/s,水位Z=84.98m,此时桥梁壅水高度为0.08m,桥下净空按1.00m计算,桥梁下弦最低高程为86.06m,拱圈厚度为50cm,桥面最低高程为86.56m。

在50a一遇洪水条件下,步行桥断面设计洪峰流量849m3/s,工程前桥位过水面积269m2,平均流速2.62m/s;大桥建成后,桥位过水面积223m2,平均流速2.83m/s,与天然情况相比,大桥建成后河道面积缩小了17.1%,平均流速增加0.21m/s,流速增幅为8.0%,桥位断面最高壅水为0.08m。

图2 方案一:步行桥四拱立面示意图

3.2 方案二:原址三拱重建

桥梁宽度为4.0m,桥面宽度组成:0.3m(栏杆)+3.4m(人行道)+0.3m(栏杆),总长度为52m,总面积为268m2,河床高程78.60m,拱顶高程86.18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三等跨13.0m圆弧线钢筋混凝土板拱,拱圈厚度为60cm,净矢跨比为1/4。下部结构采用桩基桥墩和桩基桥台,墩台桩基直径均为1.0m,以中风石灰岩为桩端持力层。

通过下游水利工程建筑物推求水面线,步行桥断面频率P=2%时,流量Q=849m3/s,水位Z=84.95m,此时桥梁壅水高度为0.07m,桥下净空按1.00m计算,桥梁下弦最低高程为86.02m,考虑到三拱支撑整个桥梁上部结构,为了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拱圈厚度为60cm,桥面最低高程为86.62m。

在50a一遇洪水条件下,步行桥断面设计洪峰流量849m3/s,工程前桥位过水面积269m2,平均流速2.62m/s;大桥建成后,桥位过水面积233m2,平均流速2.75m/s,与天然情况相比,大桥建成后河道面积缩小了13.5%,平均流速增加0.13m/s,流速增幅为4.9%,桥位断面最高壅水为0.07m。

图3 方案二:步行桥三拱立面示意图

3.3 方案选定

表5 步行桥两种方案对比成果表

综上所述,重建步行桥三拱设计方案对比四拱设计方案,虽然能降低洪水水面线,但是降低的幅度有限,仅仅降低0.03m,从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要增加拱圈厚度0.10m,从整体效果而言,反而提高了桥面高程0.06m;从工程造价来看,三拱设计方案对比四拱设计方案,减少了一个桥墩的造价,但是增加了整个桥面的造价,整体算下来,相差不大。最终,桥梁设计单位和当地政府共同决定,采用了原址原貌四拱方案重建麻山镇步行桥[1]。

4 建设项目对洪水影响评价

4.1 法规规划适应性评价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以及保护区域重要性的原则,该段河道两岸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a一遇。因此建设项目防洪标准满足法规和规范要求。

4.2 河道行洪影响评价

麻山河段10a一遇洪水条件下,平均流速在1.90-3.01m/s区间。建设项目步行桥属于原址重建工程,拟建方案过流单宽10.0m,比老桥桥墩宽度更大,梁底高程也比老桥梁底更高,因此对涉及河道内行洪影响甚微。

4.3 河势稳定影响评价

该工程实施后,河流的地质地貌条件、河床地层的组成均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工程建设对该河段河势的影响较小。据现场踏勘和相关资料分析,工程河段多年来河道形态变化不大,河势未发生明显变化,水流流向稳定,河段岸线稳定。随着建设项目的实施,河段河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形成新的平衡。

4.4 防洪工程影响评价

现状麻山河城镇河段两岸已建防洪堤工程,根据《防洪标准》规范,该河段防洪标准10a一遇,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现有防洪工程影响甚微。

4.5 其他设施影响评价

该项目实施后,不新增河道侵占面积,不影响现有防洪堤,对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其他设施影响甚微。建设项目竣工后,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建设任何阻洪建筑物。

4.6 防汛抢险和水上救生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满足《防洪标准》规范,工程所处河段入河通道顺畅,工程建设对水上救生影响较小。项目建成运行后,随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有利于抢险车辆、物资及人员的通行,对河段防汛抢险更为有利。

4.7 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以及保护区域重要性的原则,重建项目采用防洪标准为50a一遇(P=2%)。项目防洪标准适宜。

4.8 淹没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步行桥属于原址重建工程,桥墩宽度和梁底高程比历史上老桥更大,设计梁底高程超出桥位断面50a一遇洪水水位1.07m,壅水长度仅为37.70m。因此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甚微[2]。

4.9 冲刷与淤积影响评价

河床的冲刷与淤积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流挟沙力变化和泥沙起动流速。水流流速小于泥沙起动流速,河床将不会冲刷;水流流速大于泥沙起动流速,会引起河床的冲刷。输沙率增大将引起河道减淤或冲刷,输沙率减小将引起淤积或减冲;河道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河槽发生相应的调整。本工程河段内,河床以及河岸地质均为花岗岩,冲刷结果对河床造成影响甚微。

5 消除或减轻建设项目对洪水影响的工程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汛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对洪水有影响的均应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洪水影响。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频率P=2%时,建设项目步行桥原址重建,对河道两岸和上、下游河道以及水利建筑物影响很小,且可系用以下措施来消除或减轻。

1)建设单位应做好防御洪水预案,利用水文部门预报的洪峰、洪量、洪水位、流速、洪水到达时间、洪水历时等洪水特征值,密切配合并听从防汛部门调度。

2)制定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超标准洪水,提出在现有防洪工程设施下最大限度减少洪灾损失的防御方案、对策及措施。

图4

6 结 语

麻山镇步行桥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不仅仅是通行的需求,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见证了当地居民几代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见证了麻山镇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次老桥重建工程,让它犹如破茧重生一般,以崭新的姿态,守护着这座城市,以发展的眼光,展望着未来。

猜你喜欢

防洪步行桩基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从步行到奔跑
让桥梁桩基病害“一览无余”
桩土滑移对桩基临界荷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