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结合陶砂及其性能研究
2022-08-12严建华张欢冀欣鑫郝挺宇唐鑫科
严建华,张欢,冀欣鑫,郝挺宇,唐鑫科
(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2.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0 引言
陶粒是一种轻质骨料,具有强度高、隔热等优点[1-2],用陶粒替代混凝土中的骨料可制备轻质混凝土,在土木建筑领域用途广泛。Li等[3]利用铁矿尾矿、膨润土和铝土矿混合烧成陶粒,其最高筒压强度为10.53 MPa、密度为917.84 kg/m3、1 h吸水率为9.9%、孔隙率为14.33%,可用于制备耐用、高强度的轻质材料。Tajra等[4]通过冷粘接法,将膨胀珍珠岩颗粒作为核心结构封装在由水泥、粉煤灰和膨胀珍珠岩粉组成的壳基中,制备了核壳结构轻集料,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为99%的固化是核壳结构轻集料最适宜的固化方式。Mi等[5]以赤泥、粉煤灰和膨润土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的情况下,采用两段烧结工艺制备出高强度陶粒,其具有抗压强度高、吸水率低等特点,可用于制备建筑混凝土。
尽管国内外对人造轻质骨料的关注度很高,但大多数都是关于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利用核壳结构的轻集料固化氯离子的研究较少。目前不少研究者发现[6-8],活性氧化铝相对于促进氯离子化学结合具有一定的潜力。但是结合的氯离子存在因水化环境变化而分解的问题,如随龄期延长、碳化或者二次水化影响,混凝土水泥浆的钙硅比降低,导致C-S-H凝胶吸附的氯离子脱落,释放到孔隙溶液中,造成钢筋的二次侵蚀;随混凝土水泥浆碱度的降低,将导致其氯离子化学结合能力下降。
以提供一种在混凝土中长期稳定结合氯离子的手段为目标,本文设计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氯离子结合陶砂,其芯部为具有氯离子结合性能的功能材料,在芯部外面包裹有多孔陶瓷壳层,壳层的多孔性质为氯离子进入陶砂提供通道,且一定厚度的壳层可起到隔离芯部功能材料和水泥浆的作用,能较好保持芯部组成材料的相对稳定性。本文以赤泥、氢氧化钙为芯部原料,以赤泥、石英粉、黏土、粉煤灰为壳层原料,通过高温烧成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氯离子结合陶砂,并对其在砂浆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1 试验
1.1 原材料
壳料:由赤泥(RM)、粉煤灰、黏土和石英粉组成;芯料:由赤泥和工业氢氧化钙(CH)组成。陶砂砂浆试验所用原材料为P·O42.5水泥及标准砂。CH中Ca(OH)2含量为80%,石英粉中SiO2含量大于99%,其他原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原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 %
1.2 陶砂的制备
芯料球的制备:将CH和RM分别球磨至200目以下过筛,按照设计好的配比称料,之后在混料机中混合1 h,取混合后的芯料粉体于圆盘中,采用手工摇动法使芯料团聚滚动成球,控制加水量为芯料总质量的15%。利用筛分的方法取2.5~3.0 mm的芯料球。
芯料球的包裹:将粉煤灰、赤泥、黏土、石英粉球磨至200目以下过筛,按照设计的配比取料,在混料机中混合1 h得到壳料。将制好的芯料球加入圆盘中,壳料撒在芯料球上,手工摇动进行包裹,控制加水量为壳料总质量的15%。成型后,过筛选取5~6 mm的颗粒,放入105℃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取干燥后的颗粒使用高温炉按以下程序烧制:
预热阶段:将温度由室温升至100℃,并在100℃保温30 min;升温阶段:将温度从100℃升至600℃,保温30 min,然后将温度从600℃升至所需设定温度,最后保温30 min;降温阶段: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具有核壳结构的陶砂(见图1)。
1.3 陶砂砂浆的制备
本试验采用陶砂等质量取代20%标准砂,砂浆的水灰比为0.65。将制备好的砂浆倒入40 mm×40 mm×160mm的模具中成型,24 h后脱模,然后放于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为95%的养护室养护至规定龄期。
1.4 测试方法
1.4.1 陶砂芯料及陶砂的Cl-结合量测试
称取质量为M(精确到0.01 g)的待测样品,置于250 mL的塑料瓶中,倒入体积为V1,初始浓度为C0的Cl-溶液,假定外部溶液与样品孔隙溶液达到平衡后,溶液浓度的降低完全是由Cl-被固定物吸附所引起的,即由溶液Cl-浓度的变化计算陶砂芯料的Cl-结合量[9]。浸泡一定时间后,用离子计测试溶液中的Cl-浓度,记为C1,则溶液中Cl-结合量的计算见式(1)。
式中:B1——芯料或陶砂的Cl-结合量,mg/g;
C0——溶液的初始Cl-浓度,mol/L;
C1——溶液浸泡后的Cl-浓度,mol/L;
V1——定容体积,L;
M——芯料或陶砂的质量,g。
1.4.2 砂浆的Cl-结合量测试
采用内掺Cl-法测试砂浆的Cl-结合量。用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0.25 mol/L的CaCl2溶液,计算得到试样中原有的总Cl-含量为1 g砂浆中含有8.125 mg的Cl-,即8.125 mg/g。到测试龄期时,将砂浆试样破碎、研磨至粉体,并过标准筛,取0.63~1.25 mm颗粒用于Cl-结合量测试。将待测样品在40℃烘箱中烘干,称取30 g样品放于容器瓶中,加入200 mL去离子水,振荡后进行密封保存。试样浸泡24 h后进行真空抽滤,并将滤液定容至体积V为500 mL。采用Cl-测定仪测试自由氯离子的浓度,记录为C,按式(2)计算砂浆的Cl-结合量:
式中:B——砂浆的Cl-结合量,mg/g;
C——溶液中的Cl-浓度,mol/L;
V——溶液总体积,L。
1.4.3 XRD分析
采用岛津XRD-7000X射线衍射仪进行XRD分析,X光管为铜靶,特征X射线波长为1.54060×10-10m,管电流为30 mA,管电压为40 kV,采用连续扫描模式。扫描角度为5°~70°,步长0.02°。将待测样品置于无水乙醇中浸泡置换待测样品中的水以终止水化,在40℃烘箱中干燥24 h,将干燥的试块破碎、研磨至200目过筛,作为待测样品。
1.4.4 SEM分析
采用美国FEI公司的Quanta 650进行SEM分析,加速电压为20 keV,与X-Max 80EDS分析仪(牛津仪器公司)集成。测试前,先将指定龄期的试样用无水乙醇浸泡,以终止水化。正式试验前将试样取出,并置于40℃烘箱中烘干24 h。放于样品台上并用导电胶将其粘贴、喷金后,观察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芯料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核壳结构的芯料设计目标是能生成较多的C3A,本试验芯料配比见表2。
表2 芯料的配比
将赤泥和工业氢氧化钙按表2的配比制成芯料球,烧制后在氯化钙溶液中浸泡不同的龄期,测试其Cl-结合量,并利用XRD和SEM等研究其微观作用机理。
2.1.1 CH含量对芯料Cl-结合量的影响
将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芯料浸泡于0.15 mol/L的CaCl2溶液中,7 d、14d时的Cl-结合量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7 d时,随着芯料中CH含量的增加,Cl-结合量先增大后逐渐下降,且在CH含量为55%后下降幅度较大;对于相同配比的芯料,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Cl-结合量基本呈增大的趋势。14 d时Cl-结合量的变化规律与7 d时的规律基本相同,后续研究中芯料CH含量应小于55%。
2.1.2 龄期与烧结温度对Cl-结合量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B、C、D芯料配比的Cl-结合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研究芯料长龄期的Cl-结合稳定性,将B、C、D三组样品继续养护至90 d,Cl-结合量的变化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B、C、D组样品的Cl-结合量均随龄期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Cl-结合量减小的原因是由于水化前期产生的铝氧复合阴离子取代Cl-形成钙黄长石,造成溶液中Cl-浓度增大。28 d后,Cl-结合量降低的幅度更小,甚至到90 d时,结合量的变化非常小,说明水化反应接近完成,体系已经达到了动态平衡,Cl-结合量趋于稳定状态。对于相同龄期的样品,Cl-结合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3 未浸泡Cl-溶液芯料的XRD分析
为了研究芯料结合Cl-的机理,对不同温度烧制的D组(CH含量为55%)芯料进行了XRD分析,并将1200℃烧结前后的芯料进行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a)可见,芯料烧结后的物相有C2S、C3A和CaO。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C3A峰略有升高,CaO的峰降低,其它峰无明显变化。图4(b)表明,芯料烧结后,CH的峰消失,CaO峰显著升高;出现C2S和C3A的峰。这是由于CH在600℃会分解为CaO,CaCO3在900℃也分解为CaO,CaO·Al2O3在800~900℃之间生成,C3A在1100~1300℃生成。XRD分析表明,赤泥和CH作为芯料烧结可以生成铝相(C3A)。
2.1.4 浸泡Cl-溶液芯料的XRD分析
在证实了芯料烧结后产生大量的C3A相后,为了分析Cl-结合的机理,对浸泡14 d Cl-溶液的D组(CH含量为55%)进行XRD分析,定量芯料结合Cl-后的物相,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芯料浸泡Cl-溶液后主要物相为F盐和未反应的C2S。烧结温度越高,F盐峰也越高,这可以从芯料烧成后C3A的峰来解释,烧结温度越高,C3A的峰升高,C3A的含量越多,与Cl-结合生成的F盐也越多。C3A的生成温度为1100~1300℃,因此在CaO含量充足的条件下,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C3A含量增加,C3A含量与Cl-结合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
2.1.5 浸泡Cl-溶液芯料的SEM分析
对浸泡14 d Cl-溶液的D组进行了SEM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a)可见,在浸泡Cl-溶液后芯料表面相比浸泡前致密。F盐在浸泡后的芯料中大量存在,如图6(b)所示。将F盐放大倍数后的形貌如图6(d)所示,F盐的形貌是由六方片状组成的簇状。除此之外,在浸泡后的芯料中还发现了一些六方片状的CH晶体,如图6(c)所示。芯料中的CaO在浸泡后被大量消耗,生成了F盐,但也生成了少量的CH,这与图5的XRD分析结果一致。
为了进一步描述芯料的组成,对浸泡后的芯料进行线扫描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芯料中的Cl-结合比较均匀,钙离子的含量较大。表明Cl-结合在芯料中并未富集,而是均匀分布,可以认为芯料在空间分布上全部参与了水化反应。
2.2 陶砂试验结果
2.2.1 陶砂的Cl-结合性能
用壳料包裹D组芯料(CH含量为55%)制成陶砂球,在1200℃下烧制30 min。取制好的陶砂样品浸泡于0.15 mol/L的CaCl2溶液中,测试浸泡不同龄期时的Cl-结合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陶砂的Cl-结合量
由表3可以看出,陶砂的Cl-结合量随着龄期的延长逐渐增大。在28 d之前Cl-结合量增长较快,但是28~90 d时Cl-结合量的增幅降低,Cl-结合量逐渐趋于平稳。
2.2.2 浸泡Cl-溶液陶砂的XRD分析(见图8)
由图8可以看出,7d时,陶砂的主要物相为钙长石、C3A和石英,未出现F盐,原因可能是:由于陶砂壳层的存在,Cl-浸入芯部的速率相对减缓,只有少量Cl-与C3A反应,因此7d时陶砂的Cl-结合量较小。14 d时F盐的峰开始出现,C3A的峰降低,说明C3A水化并与Cl-结合。C3A水化转化为F盐,Cl-结合量增加。28 d时,样品的F盐峰非常明显,这说明大量Cl-被结合生成了F盐,C3A被大量消耗,C3A峰几乎已经消失。28~90 d时Cl-结合量和F盐的含量趋于稳定,说明C3A的水化及其与孔溶液中Cl-结合作用基本已在28d内完成。
2.2.3 浸泡Cl-溶液陶砂的SEM分析(见图9)
由图9可以看出,陶砂的芯部有大量簇状的F盐。综合来看,陶砂和单个芯料球浸泡Cl-溶液后的共同点在于都形成了大量F盐,具有较好的Cl-结合能力。不同之处在于,单个芯料球各龄期的Cl-结合量大于陶砂,且F盐的生成速率大于陶砂。出现差异的原因是,陶砂的壳层为多孔结构,一定程度减缓了离子传输,Cl-结合形成F盐相对单个芯料球相对滞后。但是由于壳层的存在,陶砂的Cl-结合量在28 d后变化趋势较小,而单个芯料球10d后Cl-结合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壳层对Cl-溶液传输的阻碍,因此壳层结构保护了Cl-的结合产物。除此之外,壳层为芯料提供了强度,与芯料水化后的强度相比,陶砂的强度较高。因此陶砂比单个芯料球Cl-结合更有优势。
为进一步描述陶砂浸泡Cl-溶液后的元素分布,对陶砂进行了线扫描,结果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见,O元素几乎为均匀分布;芯部的Al元素少于壳部;Si元素和Na元素主要集中于壳部;Ca元素主要集中于芯部;Cl元素呈均匀分布。从线扫描的结果来看,Cl-通过传输已经进入陶砂芯部,结合SEM和XRD分析的结果可以证明,陶砂具有较好的Cl-结合效果。
2.3 陶砂砂浆的试验结果
2.3.1 陶砂砂浆的Cl-结合性能
以20%陶砂替代标准砂,以0.5 mol/L的Cl-溶液替代水,水灰比为0.65,测试陶砂砂浆的Cl-结合性能,并与不掺陶砂的对照组砂浆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对照组砂浆和20%陶砂组砂浆的Cl-结合率都随着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相同龄期时,陶砂组砂浆的Cl-结合率大于对照组,14 d时2组砂浆的Cl-结合率相差14.18个百分点;28 d时陶砂组的氯离子结合率最大,为38.78%。陶砂砂浆Cl-结合能力较大的原因是由于陶砂的作用。陶砂是一种多孔材料,尤其是其芯部孔隙率较大,水泥浆中的Cl-传输时由于浓度差的作用,会从壳层的孔通道进入芯部参与芯部的水化形成水化产物,进而提高了Cl-结合能力。
表4 陶砂砂浆的Cl-结合率
2.3.2 陶砂砂浆的SEM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陶砂在砂浆中的作用机理,对水化28 d的陶砂组砂浆进行了SEM分析,结果如图11所示。
由图11(a)可见,陶砂与砂浆浆体的界面层较为密实。在水化28 d时砂浆浆体已经较为密实,但是28 d时芯料仍存在较多的孔隙,因此Cl-还可以继续在孔通道中传输。图11(b)为陶砂芯层的形貌,芯层除了生成F盐外还有较多的CH,这表明,Cl-从浆体经过陶砂的壳层孔通道进入芯层已经被芯料部分结合。此外,在芯层中也发现了少量的钙钒石晶体,如图11(c)所示,这是由于水化初期芯层Cl-浓度较低,优先生成了钙钒石,随着水化的进行,Cl-浓度增大并聚集,与芯料结合生成F盐[10]。
3 结论
(1)随着核壳结构烧结陶砂芯料中的CH含量增大,Cl-结合量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龄期延长,Cl-结合量在10 d前迅速增加,随后略有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缓;对于同龄期的样品,Cl-结合量随着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加;芯料浸泡于Cl-溶液中后,芯料的主要物相为F盐和未水化的C2S,F盐的含量先增大后略有降低,90 d后的F盐稳定性较好。
(2)陶砂的Cl-结合量随着龄期的延长逐渐增大,在28 d前Cl-结合量增长较快,但28~90 d Cl-结合量的增长幅度减小,Cl-结合量逐渐趋于平稳趋势;XRD分析表明,14 d时,F盐的峰开始出现,C3A的峰降低,28~90 d时F盐的峰趋于稳定。
(3)对照组砂浆和20%陶砂组砂浆的Cl-结合率都随着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对于同一龄期,20%陶砂组砂浆的Cl-结合率大于对照组,其中14 d时的Cl-结合率比对照组高14.18个百分点,28 d时陶砂组砂浆的Cl-结合率最大,为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