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现代牧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8-12袁天翔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504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高产教双创

●袁天翔(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504)

“双高”计划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是我国为建设一批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支撑职业教育发展、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骨干特色专业(群)的重要决策和伟大工程,也是我国通过教育现代化迈向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双高”计划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是国家“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高职发展策略的自然延续,更是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持续和深化。现代牧业专业群以“培养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和宠物行业各岗位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根本,以创新人才培养新型模式为动力,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载体,以教学资源建设为重要手段,以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社会服务团队为主要依托,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整合现在专业群教学资源,创新“双创培养、六化同步”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培养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1 专业群“双创培养、六化同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专业群通过校企共建智慧型、环保型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研赛创服”功能平台;以乡村振兴战略和科技兴农战略为落脚点,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研发团队、科技兴农服务团队,建立形成一流教师队伍;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培养一流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协同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开发新形态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形成一流教学资源;通过专业群内涵建设和科技创新职能发挥,为周边乡镇、企业提供一流服务,推动吉林省畜牧业健康发展(图1)。

图1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图

2 专业群“双创培养、六化同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1 构建“双创培养”人才教育体系

“双创培养”,即对学生进行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吉林省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创新作为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为创业提供保障;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动创新,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高端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牧业专业群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必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尤其是涉农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通过多种形式对畜牧业行业企业充分调研,利用多种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构建知识体系与创新意识相对接、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相对接、职业素质与创新精神相对接、实习实训与创新实践相对接的“四对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专业群产教协同研发中心以及科技创新研发团队,带领学生组建科技创新创业小组,通过企业委托研发项目进行创新研发实践计划、“名师工作室”助理学徒培训计划以及企业优秀准员工培养计划等,通过师生共同创新研发解决企业难题,打造“产学研创”功能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创新“校企协同、双创培养、六化同步”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双创培养、六化同步”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见图2。

图2 “校企协同、双创培养、六化同步”人才培养模式图

2.2.1 专业标准与产业结构同步结合吉林省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畜牧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需要为立足点,精准定位现代牧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以学校为龙头的吉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代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专业群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相融合,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构建集招生、培养、实践、就业为一体的校企联动培养机制,并适时进行调整与改进,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相同步。

2.2.2 教学模式与工作流程同步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共同开发和制定基于产业动态调整、岗位工作内容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同时编写相配套的新形态教材,并充分融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重点内容,引入企业生产标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打造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岗位充分对接,实现校内实训场景和企业岗位环境相同步。

2.2.3 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同步通过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研发团队以及振兴乡村服务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群师资力量,校企协同实施“双导师”制度,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一体化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相同步。

2.2.4 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同步积极开展各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使学生与员工的身份一体化,推行“1+X”证书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在读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达成协议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技能操作合格证书,建立学分转换模式,实行多证合一,促进就业,实现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同步化。

2.2.5 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步依托技术技能平台和教学团队,通过“双创培养”人才教育体系,鼓励师生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和项目研发,鼓励教学成果转化,使学生日常的创新训练与校企共同研发项目向融合,开发以“产学研创”为一体的训练模式和培养模式,实现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同步化。

2.2.6 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同步建立人力资源需求协调机制。专业群与命运共体企业、订单企业等深度合作,依据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超前培养所需的技师技能人才,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形式,实现校企协同联动,促进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与就业创业同行。

3 基于“校企协同、双创培养、六化同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现代牧业专业群的服务域为畜牧业生产、宠物生产及动物诊疗等与动物繁育、诊疗相关的行业、企业,各专业间关联性极大、相似度极高,尤其动物诊疗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畜禽诊疗和宠物诊疗为一体的动物诊疗体系,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集成性。根据专业群所对应的岗位群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将动物生产和动物诊疗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融入到考核中,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构建“层阶递进、四位一体、课岗融通、双证并轨”专业群课程体系。

以企业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实际需要为依据进行调研,结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建设的重点需要,重新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产业需求—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全面素质的职业岗位能力”的思路,提炼、优化、归纳形成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群课程体系中的“职业核心能力模块”;提取专业群各专业的共性化基础能力需求,构建基于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菅销、动物医院临床诊疗、宠物美容、宠物养护等岗位的专业群“职业核心技能模块”,课程内容融入行业标准和从业人员道德意识,夯实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校企双方结合岗位需求,大力开展“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与岗位核心能力相融合,专业课程与“X”课程相对接,培养企业所需高端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根据未来择业需要,选择适当的专业方向,进行个性化培养,建设体现“新技术、特色技能、复合技能”专业方向的职业技能课程。所有专业课程遵循职业技能标准,全程育人过程中融入“1+X”证书所要求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体系。

4 “科技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 建设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

为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以及校企双方在教学、生产、科研、大赛和社会服务等多个环节的发展需要,亟需建设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技能平台。依托现代牧业专业群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研创赛服”功能平台。通过让学生参与校企的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而提高校企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1 立足生产实训,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将大规模生产化、高水平专业化、经营风险高,同时又对人才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实训基地采取校企联合经营的方式运营。与不同合作企业共建经营体,企业直接参与建设和管理,将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进行对接,同时提高教学功能的发挥,建立企业专家智库并将这些高水平的行业精英引入学生专业学习的课堂进行教学。聘请企业技师和行业专家为授课教师,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

4.2 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研创赛服”功能平台

围绕地方经济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在建设产品研发服务中心和赛训指导交流中心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创赛服”功能平台,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建构企业高度依赖的技术高地。以培训资源开发中心为基础依托平台开展社会服务,如通过电视报道、网络采访、农民培训等途径倡导科学养殖理念,引领行业发展。立足饲料分析检测中心、家畜繁殖改良中心、动物病原体检测中心,为周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保驾护航。

5 总结

“双高”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专业群的高质量建设,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有效地促进现代牧业专业群的健康、绿色、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产教双创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