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种栽培季节对药王茶生长和抗逆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2022-08-12李纪英胡勐鸿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8期
关键词:药王抗逆性幼树

●孙 曼 李纪英 胡勐鸿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 天水 741022)

药王茶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白毛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Lodd.var.mandshurica(Maxim.)Hand.-Mazz)[1],俗称华西银腊梅,又称观音茶、茶婆子、没食子等,主要分布在秦岭中西段海拔2300~2600 m的区域,集中分布在陕西太白山海拔1800~3500 m的山地[2]。药王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抗风、抗寒、抗旱,耐贫瘠能力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可在石缝、石穴及杂木林灌木丛中成片分布。药王茶是落叶灌木,植株高1~1.5 m,簇生,主枝片麻状剥落,小枝互生,木质化程度高节间短,无枝刺。奇数羽状复叶5,复叶长(含叶柄),单叶长1 cm,表面绿色伏生,白色丝状柔毛或近无毛,叶背、叶缘被柔毛托叶卵形,叶脉中脉凹进,花单生短枝顶端,直径3 cm,花瓣5,近圆形,白色,有长花梗,1~2 cm,萼片5,三角形,先端急尖,花后宿存,子房上位,花下位,雌蕊单数,雄蕊多数,瘦果,多数,有毛,聚合成球形,包于萼片,直径3~4 mm,总果柄长1~2 cm,6~7月,果期8~9月[2-4]。药王茶是药食同源植物,食用其叶片和花蕾,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长期泡茶饮用,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皮肤病等都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7]。目前关于药王茶化学成分提取[8-11]、资源分布和调查[5]、扦插繁殖技术与保护利用等[6-7]方面的研究有见报道,但是关于药王茶引种栽培鲜有报道。引种栽培作为人类利用、改造和保存植物优良遗传资源的主要手段,不仅可以丰富当地植物资源和农林产品种类,极大地满足人们对农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可为植物遗传改良、新品种创制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12-13],我国在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欧洲云杉(Picea abies(L.) Karst.)、章 子 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树种引种栽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15-16]。目前药王茶还没有实现规模化栽培,市场上销售的药王茶都是采自太白山林区的野生资源;在造林地有限的情况下,国家提倡在一些难以造林和生态脆弱地区营造灌木林,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质增效,促进森林高质量发展。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药王茶这一野生植物资源,满足市场对药王茶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进行了药王茶引种栽培试验,旨在为生态脆弱地区进行植被恢复造林、优化和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规模化引种栽培药王茶,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处在小陇山保护中心腹地,属秦岭南坡,地理位置为E 105°45'~106°30',N 33°50'~34°10',海拔820~2330 m,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兼具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湿润。冬长夏短,冬冷无严寒,夏热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0~12℃,年平均降水量700~900 mm,相对湿度69%,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8 h,≥10℃的有效积温2789.8℃,无霜期220 d左右,生长期210 d左右。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与原产地概况

药王茶引种栽培材料从陕西太白县苏家沟林场当地农户采购,地理坐标E 107°03'00"~ 107°46'40",N 33°38'13"~34°09'55";年 平 均气温7.8℃,无霜期158 d,带有大陆性季风气候与高山气候交汇的特征。引种苗木为一年生种子繁殖的播种苗,平均苗高46.4 cm(苗高变幅为11.5~90.5 cm),地径8.71 mm(地径变幅3.62~18.41 mm)。

2.2 试验方法

田间试验布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020年10月和2021年3月在高桥林场上坝,选择坡度、坡位、土壤、林分状况基本一致的毛栗子(Castanea mollissima)林冠下,按照株行距 1.5 m×1.5 m,穴状整地60 cm×60 cm×40 cm,进行秋季和春季引种栽培试验,每1亩(约667 m2, 下同)为1个试验处理,3次重复。

2.3 数据调查

2021年12月全面调查了不同处理下的药王茶植株成活率,每个处理随机设置3个调查样方,样方面积10 m×10 m,采用钢卷尺和电子游标卡尺,随机调查了样方内90株成活药王茶树高、新梢生长量、地径、侧枝数、抗逆性(有无干梢和病虫危害)等性状。树高、新梢生长量调查精度0.1 cm,侧枝数调查精度1.0个/株、地径调查精度0.1 mm。

2.4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ANOVA),方差分析是百分率数据做反正弦转化。引种栽培成活率公式:

方差分析模型为:

式中:P为引种栽培成活率,n和N分别为引种栽培成活株数和调查株数,Xij为第i个处理第j个观测值,μ为群体均值,εij为随机误差。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栽培季节对药王茶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植物适宜的引种栽培时期因树种而异,最常见的引种栽培季节有春季和秋季,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秋季和春季对药王茶引种栽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F=0.017),引种栽培成活率秋季和春季都比较高,达到85.2%以上,表明药王茶容易引种栽培,不论春季还是秋季均可引种栽培。虽然秋季和春季引种栽培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是春季引种栽培的成活率略比秋季引种栽培的成活率高0.59%(表1)。

表1 不同引种栽培季节药王茶成活率和抗逆性

3.2 引种栽培季节对药王茶越冬干梢率(抗逆性)的影响

由表1可知,栽植季节对药王茶幼树干梢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F=133.216)。秋季栽植的药王茶幼树干梢率为40.67%,是春季引种栽植的11.20倍之多;秋季栽植干梢率显著高于春季引种栽植的原因是:秋季引种栽植后,幼树越冬要消耗大量水分,由于冬季干燥,风大,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难以满足风干的需求,所以秋季引种栽植后,风干会导致幼树干梢率比春季引种栽植高。因此,为降低幼树干梢率,适宜春季引种栽植。

3.3 引种栽培季节对药王茶生长性状的影响

3.3.1 地径生长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引种栽培季节对药王茶地径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F=1.867)。虽然春季和秋季引种栽培药王茶对地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春季引种栽培的地径要比秋季高出2.37%。春季和秋季引种栽培地径生长的变异系数也基本一致,表明地径生长的均一化程度高(表2)。

表2 不同引种栽培季节药王茶地径、新梢和侧枝数

3.3.2 新梢生长量由表2可知,春季和秋季引种栽培对药王茶新梢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F=1.798)。虽然秋季和春季栽培对药王茶新梢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是秋季引种栽培的药王茶新梢生长量要比春季高13.74%。这是因为秋季栽植的药王茶根系已经与土壤密切接触,经过越冬,树势已经基本恢复,春季就直接进入新梢生长期,无需缓苗和恢复树势。相反,春季栽植的药王茶还要进行缓苗和树势的恢复,所以新梢生长量不及秋季栽植的高,而且新梢生长量的变异系数要比秋季栽植的高,主要是由于苗木个体差异导致。

3.3.3 侧枝数由表2可知,不同栽植季节对药王茶侧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F=0.070)。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的药王茶侧枝数基本一致,均在5.0条/株左右,而且两者枝条数的变异系数也基本一致,为43.82%和43.64%。春季和秋季栽植对药王茶侧枝数几乎没有影响,主要原因是侧枝数的多少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是由上一年度幼树上可萌发成枝条的芽的数量决定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栽植季节并不会改变母树上可萌发成枝条的芽的 数量。

4 结论与讨论

引种栽培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存植物优良遗传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13-14];引进适应性强、生长表现佳、经济价值高的外来植物不仅可以丰富当地植物资源和农林产品种类,而且还可为植物遗传改良、新品种创制提供丰富的遗传 资源[12,13-14]。

药王茶不仅具有较高的有药用价值,而且适应性强,容易栽培和管理,投入少风险小,是一次投入能够长期收益的经济树种,“十四·五”期间,国家十分重视在生态脆弱地区灌木造林,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尤其是在造林地有限的情况下,引种栽培药王茶这种投入小且容易栽培和管理的植物,利于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对振兴林(山)区经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表明:药王茶春季和秋季引种栽培成活率都比较高,在85.2%以上,而且地径、新梢和侧枝数等生长性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秋季引种栽培的干梢率是春季引种栽培的11.20倍之多,这是由于秋季引种栽培后冬季干燥、风大,幼树根系从土壤种吸收的水分难以满足风干的需求导致,因此,药王茶更适宜春季引种栽培,干梢率低。

本研究只对毛栗子林冠下春季和秋季引种栽培对药王茶成活率、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引种栽培对植物后期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是长期的,只有经过长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植物引种栽培除了受到栽培季节的影响外,引种栽培成活率、生长性状、抗逆性等还受到立地条件(坡度、坡位、坡向、林冠面积等)、海拔、温度、光照、降水、土壤肥力、管理措施、整地规格、栽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物种间的配置也会对引种植物的存活和生长产生影响[17],因此,进行不同环境、密度、管理措施、优化和调整树种结构等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药王抗逆性幼树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整形修剪技术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药王与虎
鲶鱼哈
现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