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
2022-08-12张国平
张国平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71070)
现如今, 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而渗水或漏水等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业主对建筑工程的评价, 还会对施工单位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因此, 防水防渗施工的实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施工人员必须在具体施工中按照相关流程展开作业, 并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应用, 做好对渗水情况的评估, 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防渗方案。
1 建筑防水防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材料的选择不当
在实施防水防渗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为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 保证其满足国家规定的防水标准, 以免因材料问题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现阶段, 我国材料市场的商家良莠不齐, 不仅有材料自身存在问题的现象, 还有的商家为提高经济收益, 利用假冒伪劣的材料赚取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的防水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对后续的安全使用也造成了威胁。 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结构模板材料以及表面涂料, 只能够实现部分防水功能或者防渗功能, 并不能完全适配建筑物室内和室外温差变化因素以及通风环境因素等具体应用需求, 也会间接约束和限制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 部分防水层以及防渗漏涂料的采购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经济性和适用性指标并不匹配, 因此材料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室内结构和室外结构之间的连通性以及稳固性。 在不同建设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防水防渗施工材料的尺寸规格以及其他性能数据信息并不完全公开, 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建材市场各类防水防渗施工材料的供给能力。 若施工材料的选择存在较大偏差,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主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渗漏性, 还会对施工作业现场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1.2 设计方案存在问题
作为建筑物的最外层, 屋面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受到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 若屋面的质量不佳, 就可能引发雨水渗漏的问题, 对整个建筑物防水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 究其原因, 建筑设计人员没有对实际的施工需要加以重视, 仅是凭借自身经验展开设计, 且对建筑美观性过于重视。 这导致设计方案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渗水的问题愈发严重, 给业主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影响, 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建筑的排水系统发生崩溃, 最终导致防水工程的效用无法发挥。 同时, 当屋面等设施在水中进行长时间的浸泡时, 还会对其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进而引发更加严重的质量问题, 给业主带来了不良的使用体验。 很多工业建筑以及民用建筑对屋面结构以及外墙体结构的建设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也会在温度以及湿度指标的影响下, 对建筑物墙体结构造成一定破坏,结构性裂缝以及温缩裂缝问题的产生, 都会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 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问题,会集中体现在功能与性能不适配、 防水防渗技术原理不适配等层面之上, 并且能够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中, 需要对施工图纸的各项设计要素和标识进行全面分析, 但是部分设计单位给出的施工图纸并不全面, 因此会直接关联到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 尤其在对厨卫功能空间以及消防通道进行防渗防水设计的过程中, 部分设计人员很容易忽略建筑内部空间坡度与给排水管道设施之间的关联性, 因此会显著降低此类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1.3 监管力度不足
一方面,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 没有对工程作业实施全面的监控, 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了懈怠的心理。 这不仅会导致工程效率及质量发生下降, 还会对防水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 进而对建筑物的整体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现场管理人员需加强对自身工作的重视, 加大对现场作业的监管力度, 并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引发事故问题的因素进行把控, 从而使事故发生几率得到最大化降低, 进而使项目建设得到顺利进行。 不论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环节还是施工环节, 监管力度不足,能够从侧面体现出施工单位自身监管水平以及管理工作能力上的缺点, 因此也会对监理单位的巡视和旁站监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 但是会直接损害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 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达标, 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完成作业, 导致实际的建设情况与预期标准出现脱节。 这很容易造成重复施工的问题, 进而使工程整体工期加长, 相应的工作量也被增加。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分项施工进度, 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不能严格审核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技术因素, 对施工过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检查力度不足, 也会埋下较多技术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问题。 除此之外, 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并不能及时排查防水防渗设施中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因素, 也会遗漏较多质量通病问题, 从而降低了工程实体的整体建设成效。
2 建筑防水防渗技术
2.1 屋面防水技术
由于屋面渗漏的问题相对普遍, 且发生概率也就较高, 使得其已成为建筑工程防渗的重点内容。 从实际应用状况来看, 屋面渗漏点的引发原因较多, 需要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在做好基层防渗的基础上, 做好对材料的科学选择, 并按照施工要求及实际情况, 对材料的应用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环节都能按照标准流程展开, 避免渗漏问题的发生。 具体而言, 其首先需要对屋顶坡度进行合理设计, 并做好对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防止出现盖缝防御构造不合理的问题。 同时, 企业还需在施工开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其对施工技能的掌握,并强化其安全意识, 从而使其满足建筑防渗工程的施工需求, 避免发生人为因素造成的渗漏问题。 其次,在进行屋面施工的过程中, 应当从隔热、 保温、 防水等三方面展开作业, 对现场环境进行清洁处理, 在除去现场杂物后才能开展后续工作, 防止其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再次, 技术人员还需要做好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对其规格、 型号进行严格把控, 以在满足建筑施工标准的同时使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得到满足。最后, 在实施建筑屋面防渗施工前, 技术人员需要对沟檐基层的进行检查, 并对屋面的密实度及平整度进行检查, 保证屋面的防水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此外,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 还需要保证浇筑施工的连续性, 绝不能出现突然停工的现象。 由此, 混凝土的密实度得到保障, 相应的蜂窝、 麻面等问题也能得到有效处理, 不会因为温度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针对建筑物屋面结构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 其应用过程中的侧重点主要在于保温层与防水涂层之间的衔接内容上, 并且需要对保温隔热层的卷材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和客观评估, 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屋面和屋顶结构的稳固性以及受力状态稳定性。
2.2 厨卫部分的防水技术
在实施厨卫部分施工的过程中, 企业首先要加强对管道及设备安装质量的管控, 做好对管道设备及配件质量的检查工作, 并对安装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工作, 以在有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保障各环节的施工质量都能与施工规范相一致。 其次, 在给水管道的施工结束后, 需及时对管道水压进行测试, 运用正常压力1.5 倍的水压, 对管道极限进行测试, 并对其中是否存在漏水问题进行确定。 再次, 当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后, 需对其进行通球实验, 并对厨卫内部所有的洗涤设备进行检查, 安装高质量的盛水设施, 从而对其中的不合格情况进行测试。 最后, 为使厨卫的防渗的效果得到保障, 需要在冲淋区域及墙面等特殊部位增加防水层, 提高这类空间的防水能力, 进而使厨卫空间的防水防渗效果得到提升。 在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 厨卫空间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 其应用重点主要集中在给排水管网系统周边区域, 并且能够直接影响到给排水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 除此之外, 厨卫空间中的防水以及防渗施工工艺, 还需要对穿过楼体的管道进行合理的安全防护操作, 才能够避免较多震动噪声以及管道裂缝问题的产生。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 厨卫功能空间是非常关键的防水防渗施工场地之一, 也能够直接限制和约束各类防水防渗措施和仪器装置的实际应用效果。 尤其在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 厨卫空间中的功能区域非常模糊, 干湿隔离措施的应用形式并不明确,因此能够直接影响到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的正常应用效果。 在厨卫功能空间应用防水技术方案的过程中, 需要对给排水管道以及墙体连接装置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并确保防水涂层以及隔离防护装置能够实现理想应用效果。
2.3 地下室防水技术
在实施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的核心工作在于做好管道防渗工作, 通过开展混合式检查, 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及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 对管道施工情况进行详细检查, 对其是否存在故障问题进行确定。 若确有故障问题存在, 则需要对其起因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实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处理优化方案, 保障地下室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另外, 施工人员也需要对混凝土相关问题的处理加强重视, 增强管道与混凝土间的连接紧密性, 实现管道的稳定运行, 防止其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 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 地下室防水技术方案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各类地下管线分布规则进行全面整合, 并在空间数据资源目录中重点筛查存在安全隐患和渗漏隐患的管道线路和固定装置,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水防渗措施。
为此,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需加强对材料选择的重视, 严格按照管道的承受要求与工程标准等, 科学选择管道材料, 并制定更加高效的施工方案, 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及图纸要求完成管道安装, 保障建筑工程作业按规范进行。 只有这样, 标准化流程建设才得以落实, 管道施工效果也得以提升,有助于减少渗水问题的发生概率。 此外, 在设置防水层时, 还需要对其所处位置进行科学选择, 使地面结构与地下室间能够形成有效的隔离, 从而加强对地面渗水问题的控制, 提高地下室的使用体验。 在对建筑物地下室空间的防水防渗性能进行客观评估和质量分析的过程中, 需要在保留消防通道的基础之上, 及时调整防水防渗涂料和保护层的具体安装位置, 并对地下室空间的通风系统管道和排水管道进行全面的防水防渗性能测试, 以免影响到地下室空间和顶部空间的隔离效果。
2.4 外墙防水施工技术
在对外墙进行防水作业时, 技术人员需从以下几点进行控制: 其一, 小砌块。 小砌块具有较强的干缩能力, 需要对其实行长期的养护管理, 保证其使用性能处于理想状态。 这不仅可以强化其应用效果, 还能有效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 且施工人员还需注意, 养护时间需持续28d 以上, 并在实际施工前对小砌块进行妥善保养。 其二, 在进行混凝土墙板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对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严格控制, 保障材料浇筑、 振捣等环节能够得到科学管控, 从而使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均能满足要求。 其三, 对外墙窗口缝隙也需进行科学处理, 如通过应用密封胶, 对缝隙进行填充, 并在下槛处设置泄水孔, 从而对积水现象进行规避。 由此, 渗漏问题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 有助于缝隙密封效果的提升。 在对建筑物外墙防水层进行集中施工作业的过程中, 还需要重点配置安全防护措施, 并确保墙体外的排水管能够直接汇入到市政雨污分流装置之中。
3 提高防渗施工效果等措施
3.1 选择合理的防渗材料
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 建筑市场的运行愈发规范, 且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使得施工的单位可通过网络完成对施工材料的购买, 有助于简化自身的工作流程, 但是, 采购人员也必须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购。现阶段, 建筑市场中的防水材料多以高分子型与密封性材料为主, 且其应用也较为普遍, 具有突出的防水防渗性能。 因此, 在材料采购环节, 施工单位采购员需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特点与使用功能等进行材料选择, 坚持性价比的选购原则, 并对安装技术进行科学选用, 以充分发挥防水材料的作用, 建筑物的防水防渗能力也得以提升。 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分析, 对各种防水防渗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合理研究, 明确其材料特性, 从而选择最合适的防水材料。 且其还需对材料的运输加以重视, 保证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 为后续施工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3.2 对施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
施工流程的控制对建筑防水效果十分重要。 以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为例, 技术人员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再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完成配比。 随后, 其需要对调制水量进行调整, 加强对涂料黏稠度的控制。 其次,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展开作业, 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 当浆液搅拌完成后, 需立即将其应用到施工过程中, 防止因为时间过长导致浆液中的水分蒸发。 此外, 涂刷时间与长度也需要进行适宜选择, 并保证在之前涂料完全风干后再进行后续涂刷, 并对涂刷间隔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对防水涂料的作用造成影响。
3.3 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策略
首先, 防水防渗对建筑屋面十分重要。 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需根据屋面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 通常情况下, 其会使用找坡这一方式来进行处理, 以女儿墙为例。 该类结构主要处于屋面内部, 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女儿墙底层会设置导墙, 施工人员往往只需要利用预先制定好的施工步骤, 就可以使建筑的防水防渗性能达到工程要求。 同时, 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 还需要对供货商的资质实力进行认真选择, 并通过抽查的方式对材料性能进行检验, 防止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被用于工程施工中。 另外, 企业还需明确,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后续的工程质量间有着紧密地联系。 若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较差, 对防水防渗技术要点缺乏掌握, 就会给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 企业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其对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保障防水防渗施工的顺利进行, 这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十分重要。
4 结语
现如今, 建筑防水防渗施工逐渐得到了业主们的广泛重视。 通过该项施工活动的进行, 建筑防水能力得到强化, 业主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由此, 本文对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解析, 首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相应的防渗技术进行研究, 提出了选择合理的防渗材料、 对施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等措施, 以提高防渗技术的应用效果, 施工质量也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