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研究

2022-08-12岳凌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15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岳凌

(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城市设计具就是对建筑群落周边的环境以及建筑物本身的风格样式进行的设计内容, 应当综合考虑城市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 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 “城乡一体化”、 “智能城市”、 “生态城市” 建设的关键阶段, 但由于我国城市设计理论的相关研究起步期略晚, 相关设计体系的形成还仍有待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 因此当前阶段城市设计在景观构造、 生态功能、 服务理念三个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城市设计策略的视角不应停留在满足当下需求层面, 而是要长远看待城市发展问题, 着眼于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 舒适、 美观、 人性化的生活工作环境。

1 城市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

1.1 建筑风格单一, 缺乏城市特色风貌体现

首先是城市设计样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软件的普及应用, 如今的城市设计已经不再需要设计师们从 “一砖一瓦” 的绘图设计开始编制了。 以当前城市设计行业使用的主流软件 “ThingJS” 为例,它自带的城市建模功能, 使设计师可以轻松通过 “插入模板—编辑改动—导出模型” 的操作, 来批量完成城市建筑群落的设计内容。 但这样的设计模式带来的问题是会使得城市建筑的风格样式越来越趋于单一化, 城市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 也越来越像 “工业流水线” 出产的作品。 也就是说我国的城市设计, 当前阶段正面临着 “千城一面” 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 我国开始将发展重心倾斜在城市地区上, 掀起了一股 “旧城改造” 热潮, 所有的小型住宅建筑都开始朝着大跨度、 超高层的大型住宅区开始转变, 而同时期内在一线城市所流行的建筑风格, 又会在周边的中等城市被跟潮模仿, 使城市建筑的风格特点慢慢辐射影响到周边城市地区, 例如相同的白面砖、 土质面砖和釉面砖的外墙质地纹理、 统一化的建筑物施敷的涂装色彩等。 这也就导致了不同城市设计的特色风貌被进一步淡化, 让人们对家乡故土的城市建筑文化越来越陌生, 越来越疏远。

1.2 设计理念的冲突带来的城市节点矛盾问题

其次是不同的城市设计区段之间的理念冲突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的城市设计还缺乏整体格局观念,负责不同的城市设计者们往往只会关注到自己项目的区域环境, 仅仅将城市具体的空间地段当做设计对象, 丝毫不在意设计内容与周边建筑的功能是否协调。 在与其它周边建筑设施的搭接部位, 经常会出现功能冲突、 景观冲突与空间冲突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城市设计着在设计理念上难以达成统一共识, 往往会“各自为政”, 所以在不同的设计区段之间会缺少要素联系, 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空间割裂感, 使城市整体的建筑格局变得十分突兀。 例如部分住宅小区设计中出现地面排水沟渠、 地下管线工程等与周边市政道路的空间冲突问题, 使管线埋设后经常会受到施工干扰, 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或者是两个临近的住宅小区周边市政道路及站台等设施的设计不合理, 造成其中一方的出行不便问题; 再或者新建的建筑群落与老城建筑搭接, 建筑风格无法融为一体, 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经济开发区, 十分不利于对外招商引资。总而言之, 正是因为城市设计者们拘泥于设计区段的“小环境”, 才会出现节点部位精细化设计不到位的问题, 使整体区域布局难以形成完善的格局系统。 这样的设计问题, 不光会破坏到城市设计方案整体的美观度, 且正在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 衣食住行带来诸多麻烦因素。

1.3 忽视人文历史文化, 景观功能未着重体现

城市设计除了要考虑住宅楼、 学校、 医疗机构、商业区等城市基础建筑设施的位置布局以外, 还要考虑到城市景观的设计问题。 这些具有旅游经济价值的观光景点, 除了要发挥基本容载功能以外, 还需满足市民游客接触自然、 文化熏陶、 休憩拾趣等生理、 心理服务需求。 但就当前多数城市的景观设计来看, 这些多层次属性的功能需求还尚未得到满足。 首先是人文历史的保护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逐渐加快, 导致一些一线发达城市的经济呈指数倍增长,同时二三线城市则正日益萎缩, 处于经济 “候鸟” 期或者转型发展的起步期阶段, 无论是哪一种扩缩变动, 城市的历史文化结构都正在遭受着分割与重组变动。 而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却并没有在城市文化保护工作中发挥突出功能。 这是因为许多城市景观设计, 虽然体现出了大规模现代化建筑的设计特点, 但与城市本土文化的联系不够紧密, 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中过于追求现代化、 西方化的景观样式, 忽略了对城市文化深层次的挖掘探求。 不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审美需求, 难以带动地区旅游消费, 也无法激起人们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这种设计过于商业化的问题, 将会进一步导致城市的历史肌理与文化景观受到破坏, 滋生城市 “孤岛式”、“片段式” 文化遗产保护的畸形文化现象, 也会导致城市游客缺乏乐而忘返的文化情境体验, 从而阻断了城市文脉的传承发扬。

1.4 未融入生态理念, 不利于提高城市舒适度

最后是城市设计缺乏生态理念的问题, 如今只要一想到城市的 “生态设计”,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城市绿化。 但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势会局限住设计者的思路发挥, 使得城市设计方案中生态要素过于单一, 难以实现系统化的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少数设计师由于缺乏园林技术知识, 在进行绿地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具体区段是否适合绿植生长, 所以许多城市绿化工程都出现了绿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 持续面临着高昂的养护、 补栽成本压力问题。 例如为了追求区域绿化覆盖面积, 盲目地设计下沉凹地, 导致栽种绿植的根系长期受到浸泡而裸露, 最终成片枯萎腐烂。 同时这种绿化工程也会大面积地占用市区土地资源, 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速率。 另一方面, 城市的蓄水保水功能也为得到城市设计行业的充分重视。 部分城市每当雨季来临来临时, 不仅内涝受灾严重影响了市内的交通运营, 而且还会使得部分排水管网还会出现溢水泛水的问题, 使城市市区内遍布 “黑臭水体”, 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 建筑学视角下提升城市设计水平的对策措施

2.1 融入地域建筑艺术风格, 丰富城市设计特色

我国本土的建筑文化十分悠久,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建筑特色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按照空间地域可以划分为徽派建筑、 粤派建筑、闽派建筑、 川派建筑、 晋派建筑、 京派建筑等几类。上述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若是能够应用于城市设计, 不仅会使城市建筑的整体风貌产生创新突破, 强化地域性文化特点与建筑美观度, 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城市建筑的实用性功能。 所以许多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元素, 即使在现代建筑中也仍然拥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例说明, 该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喜爱 “深院高墙”, 受到古时当地徽商影响, 徽派民居喜欢在四周封闭的高墙建筑结构内采用天井采光, 而院墙四周设置的窗口则仅仅是出于心理需求,并无实际的窗口采光功能。 这样的 “小窗+天井” 的设计样式, 对整个建筑立体结构的呈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加上徽派建筑工匠对建筑线条美感的执著, 就会为整个建筑带来结构流畅、 挺拔、 圆润的视觉效果。 因此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 素有 “粉墙黛瓦马头墙, 肥水不流外人田” 的美誉。 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方案中, 在建筑点、 线、 面的布局构思上采用了徽派建筑的思想, 它的建筑顶端结构采用了塔式设计, 如图1 所示使整个建筑屋顶向内收缩为一个尖角造型, 这样在带来独特的内部照明体验的同时, 能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于建筑内部, 使建筑内部呈现的结构艺术效果得到了极大改观, 成为了该建筑造型设计上的闪光点之一。

图1 上海金茂大厦的内部观光厅视觉效果图

再来看看重庆洪崖洞的设计方案, 它的商业建筑区域总面积高达6 万m, 北临嘉陵江, 南边接壤解放碑沧白路, 建筑主体风格选择了具有巴渝地区传统民居特色的 “吊脚楼” 风格, 根据不同建筑位置的地形特点, 采用分层筑台、 临崖吊脚、 户层错叠等建筑手法, 营造出了立体式的 “空中步行街” 造型, 商业区内囊括了餐饮、 娱乐、 酒店宾馆、 休闲养生等现代服务行业场所, 与重庆周边地区的山城建筑交相呼应,成为当地一道奇异瑰丽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2.2 统一设计理念共识, 优化城市节点设计细节

西方城市建筑学说的代表著作 《城市意象》 中曾提出, 城市节点就是城市不同的功能单元区之间的搭接部位, 它应当被看做是城市整体结构的骨架, 而绝非城市功能区之外的闲置区域。 所以说在建筑学视角来看, 解决城市不同区域单元之间的各类设计理念矛盾冲突问题, 还是应当从城市公共空间开发方面来入手。

首先应当在地区内形成统一的城市设计理念共识, 消除城市区段设计随意性过大的问题, 当具体完成某一区域的整体建筑结构与坐落分布的设计后, 应当考虑解决基础生活配套设施的占地分配问题, 同时还要在周边合适位置, 为城市居民的交往活动提供开放性场所空间。 提前规划设计好市政道路、 交通站台、 城市管网维护点、 街道办事处、 或者公共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场所的空间位置。 此后每当周边临近区域出现新的设计内容时, 必须要按照相关要求对如上场所做出合理避让, 避免破坏城市节点的 “橱窗” 功能,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节点的矛盾冲突问题。

其次应当是进一步优化城市节点的设计细节, 拓展城市节点的组织枢纽功能, 使其真正成为整体设计格局的重要要素, 与周边建筑物或功能区有机融合为一体。 例如临近自然河流的, 出于改善城市水文条件的目的, 可以将区域单元之间的节点开发成为公园河道, 同时修建供人游览休憩的人行道、 长椅等配套设施, 既能够充分利用搭接空间的土地资源, 又可以打造出多样化的周边景观。 或者是在新旧城区的搭接区域设计由交通主干道交汇而成的枢纽站, 使之成为后现代建筑集群与传统建筑区之间的 “缓冲地带”, 改善了新旧城区之间的交通便利条件的同时, 又不使两种年代感迥异的建筑集群产生极大的空间视觉割裂感。

2.3 尊重地域人文, 设计城市旅游文化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名城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城市形象还是城市环境都需要做到历史与文明的和谐统一, 所以优化城市设计水平, 就必须要使城市体现出文化底蕴与品位。 而区域文化的体现, 文章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打造区域性的文化触媒作用, 在空间构成上明晰城市的导览序列, 以此来促进地方文化旅游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是要在城市景观设计的主题上强调地域性的文化归属与历史叙事体验, 增强游览者趣味性的文化情境互动元素; 三是要完善城市平展区的场景转换, 从长期运营的角度整合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与项目场地资源。 例如西安城市由曲江至古楼观号区域内的城市景点布局设计, 著名的长安八景 “曲江流饮” 的故事便发生在首站曲江;紧接着是秦岭南麓的柞水风景区, 特色景点为 “柞水溶洞”, 以诡谲奇幻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外来游客; 而后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户县朱雀森林公园, 不仅自然风光秀美, 且地质奇观众多; 最后是誉为 “天下第一福地” 的古楼观号, 是我国最早的道教起源地之一, 风景幽静、 依山傍水。

2.4 关注绿色环保设计, 强化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其次是城市的生态设计应当注重长效治理, 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构建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 一是要综合开展城市道路透水铺装建设、 地下管廊建设以及雨污分流治理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保水蓄水能力与应对雨洪灾害能力。 二是要做好城市立体绿化设计,可以在一些立交桥桥梁、 建筑物屋顶边墙等合适部位栽种藤蔓植物, 既可以节省下大量的绿化占地空间,还能提高绿植成活率, 降低绿化带的养护成本。 同时建筑外部采用立体式绿化设计, 还显著提高了建筑围护结构的降噪保温效果, 此外立体绿化还可就势打造“空中花园” 项目, 丰富建筑结构的绿色生态景观功能。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 “新九州清晏” 项目,整个展馆坐落于开阔湖面的9 座人工岛上, 场馆外墙与屋顶面层外部修筑了一层不锈钢围成的树栏, 主体植物是红叶李、 花叶蔓长春、 草花矮牵牛与红叶石楠等观赏植物。 再配合周边种植的乔木、 灌木植物, 使钢混结构的建筑物能够体现出一种别样的自然风趣。这种立体化绿化设计的建筑项目, 就是力图在建筑与绿化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让绿色打破园林专业的局限性, 成为城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要素, 服务于建筑周边环境, 解决绿化用地紧张的问题。 从生态服务理念出发, 在城市设计中采用立体绿化, 在净化周边空气的同时, 还能够起到夏季减少建筑废热排出、 冬季阻止热量流失的调节作用, 减缓温室效应影响。 而从建筑质量的角度来看, 外覆型绿植可以避免建筑外墙结构直接裸露于空气中受到日晒雨淋与风沙侵蚀, 防止建筑围挡结构出现裂缝、 开裂、 褪色等问题, 有助于延长建筑物的整体寿命期。 上海世博

尽管如今城市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效益, 但城市用地资源是比较有限的, 且部分城市土地的种植环境十分恶劣, 因此绿化养护十分不理想, 绿化面积增长成为了城市设计的重难点问题。 但上海世博会 “新九州清晏” 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充分利用好屋顶、 阳台、 墙面等绿化 “盲点区域”, 因地制宜地把绿化概念扩展到空间构成的层面上, 才能满足市民对公共绿地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愿望。

3 结语

综上所述, 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求导向来看,城市设计应当致力于解决城市风格单一、 城市节点矛盾、 文化内涵不足与生态服务理念不高的问题。 这需要城市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打破常规化意识, 大胆探索实践。 只有城市设计中做到顺应时代潮流、 发挥节点功能、 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和开发城市生态服务功能, 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自身品质, 为市民带来更加舒适、 安逸、 绿色、 和谐的良好居住生活空间。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听,建筑在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