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2022-08-12薛克玉
薛克玉
(大连民族大学 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1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时代,但是过去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问题不断加重,在此之际我国提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希望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针的提出,各地区希望走出符合当地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21世纪,更加注重产业和经济的生态化建设,围绕“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在国家绿色发展指导下,中国的经济逐步呈现低消耗、高循环、低污染的特点,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将“绿色”和“经济”结合的必要性,唯有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才是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地评价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也成了衡量地区差异的新方式,因此文章采用指标体系法评价长江中游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从现有对地区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文献中发现,评价方式大多采用因子分析、熵值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中以地区经济实力、环境建设、污染排放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综合文献结果和研究过程中发现,以往研究方式对地区经济实力分析较多,而同样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分析较少,长江中游流域的范围较大导致分析时数据整理较为困难故评价文献较少,故文章在分析时会将经济与环境分析同等看待。文章研究地区为长江中游地区,以长江中游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从当地的工业和环境两方面出发,建立绿色经济评价体系。
2 长江中游流域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数据来源
针对绿色经济的评价应当首先明确要以“绿色”和“经济”为主要核心,围绕确定当地主要产业的类型及其能耗水平、确定第三产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占比情况、当地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依据当地自然环境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建立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
结合各城市可以找到的完整数据和绿色发展的趋势重心,以“绿色”和“经济”确立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绿色建设、工业能耗与排放四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人均GDP直接反映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而第三产业占比能反映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占比越大说明对工业依赖越小,经济发展更为绿色,以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反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环境的好坏、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环境优美也有利于吸纳外来旅游者,以人均水资源、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化面积、前半年平均空气质量指数反映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绿色建设:对水利和环境等方面的投资可直接影响当地基础建设,并反映当地政府对绿水青山理念的贯彻,以水利、环境、公共资源投资反映绿色建设;工业能耗与排放:反映当地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对能源的依赖,以二氧化硫排放、亿元GDP能耗反映工业能耗与排放。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数据来源于长江中游的重庆、武汉、宜昌、岳阳、南昌、荆州、荆门、宜宾、黄石、泸州、襄阳等地的2018年年鉴)。
3 绿色经济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模型的选择与思路
对地区的综合评价往往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但是采用主观评价时指标权重设置会缺乏合理性,不利于评价的客观真实,故采用客观评价,客观评价方式有因子分析、熵值法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基于当前指标相对较少故采用熵值法,熵值法是判断某个指标离散程度的数学方法,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则相反,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根据指标变异程度确定指标权重。
3.2 熵值法的分析步骤
采用信息熵值能客观反映各指标在总体指标的权重,很好地解决了主观赋值时主观意愿对权重的影响,对所得数据形成矩阵A,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和负向指标正向化处理:收集到的数据量纲不统一所以需要使用标准化处理,对于负向指标在使用时并不方便故对其进行负向指标正向化处理。
(2)单指标贡献度:
式中,为第个指标值在第项指标下所占比重,为标准化的数据矩阵。
(3)计算熵值:
式中,为第项指标熵值,为评价对象的个数。
(4)权重计算:
式中,为第项指标权重,为第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其中=1-。
3.3 基于熵值法的得分综合评价
城市总得分计算:
的分值越高,说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越好。
4 长江中游地区绿色经济综合评价
4.1 绿色发展指标权重得分
表1 长江中游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某指标的熵值越小,该指标的样本数据就越有序,相应的权重也就越大。可以看到从权重角度出发:首先是长江中游经济带的水利、环境、公共资源投资,长江中游地区大多以重工业为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大,发展绿色经济阻力较大,同时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对空气污染和河流污染较大,并且近年来长江的含沙量不断增加,极大地影响当地农作物种植,并对当地森林环境造成破坏,综合污染与含沙量来看,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现状的严峻程度,当地政府想要改善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所以绿色建设比重较高。其次是人均水资源,长江中游,位于第二、第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长江中游水能资源丰富也增加当地电能产量,使得电能的产生更加绿色环保,并且长江位于气候湿润的地区,流域降水量大,长江中游地区内拥有多条支流对长江水量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使得人均水资源较高。
4.2 长江中游城市绿色经济得分
表2 长江中游绿色发展城市得分
续表
通过负向指标正向化处理之后,所有指标的得分越高说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得分极差越大说明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差距越大,从总分来看当前城市的极差为0.414977,差距较大,前两名的差距为0.199,第二名到第十名差距均较小。得分最高的是黄石市,其中黄石的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得分最高,黄石市为了改善大气环境,通过关停民用锅炉的措施减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得空气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近年来黄石对长江沿线重化工及造纸企业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减少了对长江的直接污染,坚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劣存优,关闭大量工艺落后企业,减少了能源损耗,同时也为黄石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相对得分最低的是宜宾,其中绿色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低,究其原因,宜宾的电力高度依赖煤炭,并且宜宾部分发电厂技术较为落后,另外化工和造纸等当地支柱产业均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对城区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致使工业占比较高,相应的第三产业的比例较低,工业发展不均衡,宜宾空气质量常年处于全国后三名之列,环境质量较差,无法吸引外部游客进入,形成恶性循环。综合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地区发展差异可以看出,两者得分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工业发展状况不同,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有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
四个一级指标中各城市差异较大的是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的极差是0.288114,各名次相比其他指标差距较大,长江中游地区自然环境类型相似,造成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差距较大的原因是各地区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且当地政府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最高分的黄石完成了气体排放的统筹化治理,改善或关停工艺落后企业,使得环境大为改善,与其他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程度拉开差距。
绿色建设领域,最高分的荆门由于化工产业污染严重,治理困难,造成空气环境较差,当地政府鉴于此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当地环境,完善了当地的垃圾清扫与管理体系,使得城市朝向清洁绿色发展,政府积极推进创城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工业能耗与排放两个一级指标差异小,伴随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以及重庆和武汉两城市带头作用使得长江中游的产业一起向第三产业转化,并且加强了高能耗企业的改造力度,使得城市间差异较小。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基于文章工业能耗与排放这一指标,可知应当提高企业制造工艺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让各地区的重点企业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影响自身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与环境相辅相成良性发展,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第二,基于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对环境投资差异引起的绿色建设权重的不同,可知应当加强当地的环境投资,要让各地区政府对环境投资形成政策保护,并且加强各地区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政府和民众共同对环境负责,加强生态保护、植树造林、园林绿化建设、长江环境治理,在城市中建设更多的郊野公园、街心公园等,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第三,根据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可知应当发挥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的标杆作用,加强各地区重点产业的合作,一个强大有实力的大企业群,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地方财政的实力,而且能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和收入都可以产生很大的辐射效应,也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带动当地经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