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碳排放及其与现代化水平的关系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2022-08-12曹明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消费量温室江苏

曹明霞,高 珊,李 丹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04)

绿色是现代化的本色,农村绿色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成为乡村生态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作为一个既有碳排放又有碳汇功能的特殊板块,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双向的。因此,在全社会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过程中,农业农村的生态功能举足轻重。据统计,我国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容忽视,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左右,正悄然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国际承诺目标非常具体明确,全社会低碳发展将是未来发展必走之路,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与碳中和也势在必行。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快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江苏省农业农村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大,同时,意味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面临着较大的碳排放压力。因此,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农业农村碳排放互动关系,并结合国家碳达峰背景,探寻合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碳排放路径,以期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为全国农业农村生态振兴提供“江苏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基于江苏省农业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两大方面来进行,以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农村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为基础,以《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的计算方法和排放因子参数取值为基本准则和依据,测算2005—2019年江苏农业农村碳排放情况。

对于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评价,从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关系4个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江苏省乡村振兴监测实施办法》《江苏省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报告》等。

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说明,江苏农业农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包括:一是农林牧渔业生产中消耗的各类化石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二是稻谷种植过程中排放的甲烷;三是动物养殖过程中肠道发酵甲烷排放与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四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耗的各类化石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

上述几大类温室气体排放最终统一被折算成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加总作为农业农村领域的总碳排放,计算公式如下:

=∑(EF×)

(1)

式中,为农业农村碳排放总量;EF为第类活动水平数据;表示第类排放因子,排放因子取值主要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和《中国气候变化目标进展分析》等,最后通过逐层累加计算得到农业农村的总碳排放量。

指标体系构建。该在江苏省内专家多轮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多位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监测指标权重(表1)。

表1 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所得的各指标的权重,加权合成综合评价指数。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数的计算采取线性加权法,具体计算模型如下:

=∑

(2)

式中,为指标的实现程度;为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指数。按上面确定的权重,逐层进行合成计算结果。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只可获取到2015—2019年的数据,因而计算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小样本、贫信息数据序列,要分析农业农村碳排放与现代化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成为最有力的分析工具。

设=[(1),(2),…,()]为江苏省农业农村碳排放时间序列,=[(1),(2),…,()]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时间序列,计算农业农村碳排放与现代化水平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如下:

(3)

2 江苏省农业农村碳排放测算及分析

农业农村碳排放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2 941.51万t上升到2019年的4 029.40万t,增长率为36.98%,年均增速为2.27%。2006和2019年碳排放总量出现了负增长,主要与动物养殖碳排放出现骤减有关。2006年动物养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283.04万t,下降率高达41.14%;2019比2018年动物养殖碳排放下降了159.06万t,下降率为41.46%。同时,2019年江苏农业农村总的碳排放量下降了216.69万t,说明近年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政策初显成效,碳排放可能已经出现了拐点(图1)。

图1 2005—2019年江苏省农业农村碳排放情况Fig.1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Jiangsu during 2005-2019

农业农村碳排放结构变化较大。从2005年的水稻种植碳排放占比较大转变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5年前,水稻种植过程中碳排放占比最大,2006年高达44.25%,2015年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绝对量增长较大,成为农业农村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2019年占比高达40.07%。动物养殖碳排放呈平稳下降之势,2019年占比只有5.57%,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20.17%小幅增长到2019年的24.96%(图2)。

图2 2005—2019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各类碳排放占比情况Fig.2 The propor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Jiangsu during 2005-2019

从能源消费量看,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已超过农业生产能源消费量。2012年前,农业生产能源消费量一直高于生活能源消费量,但这个差距逐年在缩小,直至2012年两者消费量非常接近。此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量急剧下降,从2012年的448.95万t折标煤下降到2013年的362.18万t折标煤,下降率高达19.33%。同时,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从423.72万t折标煤上升到492.64万t折标煤。2013年以后,农村生活能源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直至2019年有小幅回落,两者分别为631.73万t和438.58万t折标煤,相差193.15万t(图3)。

图3 2005—2019年江苏省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对比情况Fig.3 Comparis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domestic energy consumption in Jiangsu during 2005-2019

3 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分析

根据前文建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计算得出2015—2019年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数(表2)。可以看出,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呈逐年提高之势。从2015年的76.08增长到2019年的87.51,已实现2022年目标任务的87.51%。

表2 2015—2019年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数

4 江苏农业农村碳排放与现代化关系分析

设2015—2019年江苏农业农村碳排放总量数据组成的参考序列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组成的比较序列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四大子要素系统评价指数组成的数据序列分别为、、和,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计算出灰色关联度结果如下:

=-0942,=-0993,=-0943,=-0879,=-0931

根据与四大子系统数据序列、、、的灰色关联度绝对值大小,可得灰色关联序如下:

结果表明,农业农村碳排放与现代化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度为-0.942,相关程度很高且呈负相关关系。即江苏农业农村碳排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关系较为密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大子系统与碳排放的关联序看,按照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现代化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水平、农民现代化水平。

5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了促进现代化进程中江苏农业农村减排增汇,尽早实现碳达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工程,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良农作物种植方式,因地制宜施用肥料,大力推广高品质有机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和滥用现象。优化农药目录结构,积极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持续削减农药施用量,全面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和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广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农田土壤和草地碳汇能力。

二是加快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加大农村散煤治理力度,逐步实现无煤化。不断推进农村省柴灶和节煤炉的升级换代,大力推广非煤清洁能源替代民用散煤,通过政策补偿和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逐步推行天然气、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形成多途径、多渠道减少农村民用燃煤使用的格局。

三是加强低碳生产生活宣传教育。借助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宣传媒体,采取播放低碳宣传短片,发送宣传短信,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常用农业农村低碳生产生活常识,不断强化农民低碳生产生活概念和参与意识,形成农业农村低碳发展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消费量温室江苏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数读江苏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