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休闲农业效率评价研究

2022-08-12磊,江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北京市规模效率

郭 磊,江 晶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将其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是集“三生”功能于一体新的产业形式,拓展传统农业内涵,使单一的生产型农业向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

近几年来,北京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休闲农业在北京市农业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功效,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还成为北京市农业新业态、新产业的名片,对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休闲农业发展的研究,多名学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青岛、南京、成都等多个地区进行发展效率的评价。因此,采用DEA方法对北京市的13个地区休闲农业进行评价研究,得出结论,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提高效率,整合资源,为推动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1 北京市休闲农业总体发展概况

北京作为大都市,发展休闲农业有着诸多的优势,例如自然资源丰富、人才支撑强劲、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农业基础深厚等。如今,北京市立足“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基本市情农情,依托京郊丰富的生态资源、特色的农业产业、深厚的历史文化,加速休闲农业的提档升级,推出具有首都特色的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打造彰显首善标准的“京华乡韵”,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4月底,北京发布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实施意见》,皆在提升十余条精品线路,创建百余家美丽休闲乡村,提升千余家休闲农业园区,改造万余家民俗接待户,全面推进北京市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近两年以来,北京市休闲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逐步恢复,总收入为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接待2 52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2%。以上数据说明,当下北京市的休闲农业产业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产品、提升品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 基于DEA的北京休闲农业发展评价

DEA模型是以相对效率为基础的数学规划模型,其优点在于不用人为设定各指标的权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地排除对检验结果能够造成影响的主观因素。该研究选用DEA-BCC模型,以求测算出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BCC模型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为投入、产出松弛变量;为个决策单元的线性组合向量;为投入、产出要素;表示投入变量数;表示产出变量数;表示决策单元的效率值;为一个很小的正数。

通过模型测算休闲农业效率,得到的综合效率是对休闲农业要素配置的综合度量,纯技术效率是反映在特定生产技术水平下的资源要素配置水平,规模效率是反应休闲农业规模集聚程度,而=1是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当决策单元效率值为 1时,决策单元效率最优,值越靠近1,说明相对效率越高。

输入指标的选择。通过翻阅文献,发现对休闲农业进行效率评价时,输入指标主要为资本投入、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三类生产投入指标。因此,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确定以下几项输入指标:

(1)资本指标。休闲农业经营时间长,资金需求大。资本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进度、规模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主体数量的增减,直接反映了企业资本投入的大小。因此选取休闲农业投资总额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如“农家乐”、休闲观光农园、休闲农庄等)为资本指标。

(2)土地指标。通过开发土地,促进土地增值,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该研究选取休闲农业所占面积作为土地指标。

(3)劳动力指标。劳动力投入是休闲农业发展各项因素中最基础的一项。一个地区投入劳动力的数量,可以侧面反映出休闲农业的规模和发展情况。因此选取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作为劳动力指标。

输出指标的选择。在进行效率评价时,应该包括反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值,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和生产力为目的。该研究选取营业收入、接待人次、带动农户数和从业人员人均工资额作为产出指标。

(1)营业收入。该指标反映了各地区休闲农业经营能力的年营业收入。

(2)接待人次。该指标表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消费者的次数,反映了游客的偏好。

(3)带动农户数。该指标反映了休闲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主体地位,是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体现。

(4)从业人员人均工资额。该指标表示在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工作的从业人员平均每年所赚取的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选择北京市13个区作为研究区域,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21年北京市休闲农业监测系统,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市2021年各区休闲农业的投入产出指标

3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根据当前北京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该研究采取了北京市(不包括石景山区、西城区和东城区)的13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并将其合并为13个决策单元,运用DEAP 2.1软件进行数据运算,设置DEA模型为BCC投入导向,计算统计北京休闲农业评价单元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结果。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北京13个区的休闲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测算,结果表明,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866,综合技术效率为1的有平谷区、延庆区、怀柔区、大兴区、顺义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8个,除了通州区、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其他10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为1,纯技术效率有效的数量比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数量多2个,由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密云区和昌平区的规模效率低,导致综合技术效率无效。

北京市13个区的综合技术效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延庆区、平谷区、怀柔区、大兴区、顺义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密云区、房山区、通州区、门头沟区和昌平区,前8个地区达到完全DEA有效,密云区的规模效率接近最优,基本完全

表2 北京市2021年各区休闲农业效率

DEA有效,昌平区由于规模效率较低,导致综合效率较差,说明该地区需要通过增加投入要素,扩大经营规模,增大规模效率来提高综合技术效率。通州区、房山区和门头沟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不等于1,需要同时加大投入产出,扩大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休闲农业企业(园区)的管理。

由表2可知北京市所选取地区的休闲农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具体数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平均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为:0.866、0.971、0.889。北京市休闲农业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延庆区、平谷区、怀柔区、大兴区、顺义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的规模报酬不变,占北京市的50%,说明这8个地区休闲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经营模式已经达到了最佳模式状态,可以保持现有的规模,不需要进行调整。通州区的规模报酬递增,占北京市6.25%,这说明该地区投入要素的增加比例要小于产出增加的比例。规模相对较小,考虑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以收获更多的产出和收益。房山区、门头沟区、密云区和昌平区4个地区的规模报酬递减,占北京市25%,说明这些区在现有的投入基础上,即使再增加投入要素,对产出的比例影响也不大,可能有资源浪费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缩小规模、提高开发效率来增加产量。

通过DEA方法还能够对处于无效状态的决策单元进行投入冗余情况的分析,进一步给出具体的效率改进方案,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非有效单位的投入与产出松弛情况

对这13个研究区进行测算后,发现共有3个区的纯技术效率没有达到1,设为非有效决策单元,占比仅为18.8%,说明北京市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较好。这些地区投入和产出要素不合理,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休闲农业尚未形成规模,营业收入低,游客接待人次较少等。北京市13个涉农区县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较为平衡。从整体情况看,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整体发展情况较好,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的积极性高相关。以上3个区,可以通过加快土地流转,节约土地面积,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率,加快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减少员工等多种方式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休闲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新兴产业业态,也是促进农业与休闲业有机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评价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北京市休闲农业整体效率较高,表明其一直在稳步发展,呈现一个较好的态势。在选取的13个研究区域中,有8个地区的综合效率有效,占总数的61.5%。说明绝大部分在经济前沿面上,各项投入利用得较为充分。但是各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地区的休闲农业效率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需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出的最佳效率。

针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存在投入冗余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协调各地区特色资源条件,积极推进休闲农业的合理规划布局,发展产业集群,指导休闲农业由自发式、低层次的个体经营向规范化、规模化进行转变,积极指导各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实行“错位”发展,使休闲农业示范点各具特色,提高整体竞争力。

根据调研结果,针对北京市休闲农业资本和土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快建立相应的财政支持制度,促进土地流转。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经济受影响大,休闲农业的财政支持是促进产业发展、增强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帮助休闲农业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与规模化发展。合法规范的整合村庄土地资源,进行休闲农业高品质、规模化发展,从而推动产业与农村的协同发展。此外,合理利用投资的金额,各地要完善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吸引优质游客,增加营业收入。

针对北京市休闲农业人力投入冗余、效率较低等问题,加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人员的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通过对从业人员培训,进而提高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其尽快适应北京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还可以出台与人才引进相关的政策,鼓励专业人才和大学生返乡创业,让他们发现乡村特色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而通过这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

针对北京市休闲农业经营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各地区的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增加多种经营模式,打造休闲农业品牌。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可以在原有休闲项目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新型娱乐项目。比如,亲子乐园、网红打卡地、户外露营等,也可以与一些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合作,通过传授农业知识,让游客体验到农耕的乐趣。如果想要延长原有产业链就必须开发更多休闲活动,突出特色优势,并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北京本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文化特色是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优势。如可以将长城文化、京西稻文化等,与特色的民俗活动相结合,打造属于北京的特色休闲农业品牌,进而提高整体的竞争水平。

猜你喜欢

北京市规模效率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