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短视频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08-12张佳黄巧巧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资源信息化

张佳,黄巧巧

(湖北文理学院 理工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5)

0 引 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建设并不断更新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求的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深度融入学科的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各种资源库”。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把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教育改革的发展”。

在线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育部、各高校及互联网企业都建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平台。如教育部主办的“国家网络云课堂”(www.eduyun.cn)、由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上海卓越睿新数码有限公司开发的智慧树(www.zhihuishu.com)等,它们都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凸显了教学资源平台的重要性。

在以上教学资源平台中,课程大多以传统课堂视频录制或“微课”形式呈现,而“短视频”凭借其易于传播和强互动性,更易于被人们接受。据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近8.9亿,占网民数量的88%。疫情期间,仅春节1个月,快手、抖音的下载量分别超过697万、532万。抖音也发起了“青椒计划”“DOU知计划”等活动,鼓励专业创作者提供知识型内容,吸引了厦大教授易中天、华中师大戴建业教授等学术界专家进场,得到了众多用户的喜爱。

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将“短视频”与在线教育相结合,形成了“短视频+教育”的新兴教学模式,也同时成为构建教学资源平台的一个有效途径。

1 短视频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的需求分析

1.1 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需求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进行全面和深度的融合,在提高国民整理素质和增强国家创建能力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在线教学是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始终坚定的战略方向。2021年12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和肯定了“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提出新时期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时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无法保障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

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5G等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将短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平台的传播载体,能够被广大学习者更容易地接受。

1.2 学生碎片化与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渴望获取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在增强。于是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融入高校的日常教学中,使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机结合。而传统的线上教学资源的载体一般为传统课堂视频录制或“微课”的形式,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短视频的教学资源显然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主要有如下优势:

(1)有利于教学模式多样化。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短视频”的教学资源比“微课”更加“碎片化”,学生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2)有利于个性化学习。通过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个性化教学资源的推荐。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短视频”的教学形式迎合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1.3 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需求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了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在线教学中。然而在线教学并不是因为疫情而兴起的,同时也不会因为疫情的缓解或消失而衰退。疫情期的在线教学更像是教育改革的一场“遭遇战”,只能更加坚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应更加迅速地推进在线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加强在线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建设。

对于高校专业教师来说,作为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知识传播的主体,必须向“线上线下”的双师型角色进行转换,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充当排头兵、先行者和主力军。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学督导、教务处和教学系部管理人员)来说,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水平是其首要职责。而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在实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后,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做出相应决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人员只能采用随堂听课、学生座谈、学生评教等途径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而这些方式并不能即时和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貌。而短视频凭借其高效的互动性,能够第一时间后去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反馈,通过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最终更好地促进教学。

2 短视频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的主要困境

以短视频作为载体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亟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2.1 短视频制作技能缺失

短视频制作属于新兴的自媒体行业,制作者需要掌握多种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和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如视频录制、视频剪辑、字幕生成等。这些只是制作短视频最基础的需求,若考虑到用户体验,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即便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若不从事该方向的研究也会比较吃力。而高校教师更多是由非专业计算机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在进行短视频资源制作时更会显得困难重重,若无专业的教师进行辅导,基于短视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则是无从谈起。

2.2 短视频教学资源的建设主体单一

在进行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时,学校自有的专业教师理所当然被当做是主力军。但仅仅依靠自有教师进行短视频教学资源建设,存在如下弊端:

(1)制作教学短视频非常耗时,教师日常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已经比较繁重,难以保证教学短视频的质量。

(2)教师在制作短视频时,更多的是从教师自身对知识点理解的角度出发,而不能最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此外难免出现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和讲授的方式进行照搬,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

2.3 短视频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无论短视频的来源如何,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其质量良莠不齐,如教学内容选择不当、视频画质或音质较差、视频字幕不同步等。质量较差的短视频不仅无法使学生从中受益,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负面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平台的使用黏性。

3 短视频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的途径

3.1 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技能培训

为了让短视频的制作者能够熟练掌握短视频制作的方法,并掌握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以校内的计算机和新媒体专业教师为基础组建短视频制作的技术指导团队,对短视频制作者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主要包括:短视频制作工具以及使用教程、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短视频录制技术、短视频拍摄技术、疑难问题解决的技术支持等。

3.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主体

高校在建立教学资源库时,不能仅依靠专业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主体:

(1)教师主体。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是教学课件、微课、习题、试卷等,短视频无非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表现形式,其本质仍然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围绕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建设,因此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仍然是短视频教学资源的最主要的来源。另一方面由于自有教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的特点最为了解,也决定了其在教学资源平台构建时的首要地位。

(2)学生主体。短视频资源的最终用户是学生,将学生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制作成短视频,必定更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因此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短视频的制作环节。

由于制作短视频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如发布的短视频达到一定数量可以进行课程置换,任课教师也可以将该环节作为相应课程的考核加分项。

(3)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好已有教学资源。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部、各高校及互联网企业都建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平台,这些平台中已建成了较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适合的教学资源纳入本地平台。如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自动爬取相应网站的指定资源并进行存储。但由于爬取的视频可能是微课的形式(时长较长),需要利用视频剪辑等后期处理技术,将爬取到的视频分割成多个短视频,并进行资源的自动归类。

3.3 建立并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审核与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如视频教学内容、视频时长、视频画质、视频声音、字幕等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审核机制,如对于每个上传的教学资源,都需要经过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务处管理人员的三级审核。

审核通过的教学资源只是符合了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对一个教学资源的质量进行量化,还需要引入多方的评价机制。短视频最终直接服务于学生,因此学生是最主要的评价主体,评价依据可以基于学生对短视频资源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如点赞数量、收藏数量、评论数量、星级评分等方面,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此外可以引入同行教师评价以及督导评价,同行教师评价主要从专业知识角度出发,督导评价主要从教学规范等角度出发,最终形成每个视频资源的评价结果。

4 短视频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

4.1 平台模型设计

基于上述内容,设计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服务教学为基础、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满足个性化学习为目的、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平台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短视频教学资源平台模型

该模型主要分为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以及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两部分:

(1)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首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首先收集和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通过录制或爬取的方式得到对应的短视频资源并上传至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被加入教学资源库;其次,管理员对资源进行分类,然后开放给学生进行浏览;最后,通过学生、教师同行等对资源的多方评价,最终反馈给短视频的制作者进行改进和完善。

(2)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追踪,实现最终的行为预测和个性化推荐。学生首先通过移动终端App浏览短视频,浏览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浏览记录,并记录相应的行为数据,如点赞、评论、收藏、分享等。后台通过对这些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学生的用户画像,并最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应的行为预测以及个性化推荐,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2 平台架构设计

基于上一节所述的教学资源平台模型,结合信息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平台的整体架构,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短视频教学资源平台架构

(1)硬件资源层。硬件资源层属于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主要提供网络连接、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等。

(2)虚拟资源层。虚拟资源层也属于平台的基础设施,建立在硬件基础资源层之上,通过虚拟机、虚拟存储和虚拟网络等虚拟化手段,将硬件资源虚拟化为按需调度的资源库。

(3)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包含平台相关的业务数据,用于向应用层提供数据访问服务。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如教师和学生数据、课程数据等)、视频资源数据、资源审核数据、资源评价数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以及学习分析数据等。

(4)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实现平台的相关业务,向上层提供具体的服务。主要包含视频录制、视频上传、资源审核、资源评级、视频浏览、数据分析、行为预测、个性推荐等。

(5)应用系统。主要面向用户的应用系统,具体包括面向所有用户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面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平台后台管理系统以及面向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APP。

5 结 论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将其作为高校教学资源的传播载体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与传统的微课相比,该形式更加适合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习惯,也更适合于“碎片化”学习。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跟踪进行行为分析和学习推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资源信息化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资源回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