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图景与启示
——基于CNKI的文献实证研究

2022-08-11冯银虎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发文图谱

冯银虎,冉 鑫,薛 阳

(内蒙古工业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

传播学能够引导人们从大众信息系统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理解传播规律。传播政治经济学则把传播学研究与现代资本、生产要素、劳动要素结合起来。作为一个跨时代意义的交叉研究方向,传播政治经济学以独特的批判现实性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浓厚兴趣。随着各种新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亟待解答,一些学者不约而同地将研究视角投向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辅助研究,着眼于分析科学计量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其操作便捷、图文清晰,是当前学界绘制图谱常用的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是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华人学者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于2007年引入中国[1]。目前,利用CiteSpace软件产出的科研成果丰富,主要分布在经济学、医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等多个领域,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文章利用文献回顾、绘制图谱等方式借助CiteSpace 软件绘制国内1999—2021年学界有关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相关图谱,对发文量、期刊、作者、机构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全面梳理22年来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知识脉络。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研究拓宽思路,为进一步探索传播政治经济学提供助益。

一、研究方法

1.数据获取

文章数据来源是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CSSCI期刊与中文核心期刊。运用主题检索将关键词设置为“传播政治经济学”,时间范围设定为1998—2021年,共得到文献225篇。为减小误差,进一步整理文献,剔除综述、佚名、书评等无关文献,最后获得有效文献111篇。通过知网导出Refworks格式的文件并命名为download-111.txt随后导入CiteSpace运行处理。检索时间为2021年11月1日。

2.分析方法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学界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宏观知识演进脉络研究极少,普遍缺少该领域的知识梳理,成果归纳与总结不足。利用CiteSpace.v.5.8.R2(64.bit)对大量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并转化为直观图片,实现主题、关键词共现分析、研究作者与机构的合作情况分析、发文年代与数量分析等,进而可以掌握某一领域在某一时间段的研究进展,了解研究热点,并借助Excel辅助统计以及得到相关图谱,为将来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软件运行时间为2021年11月1日。

二、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统计分析

1.发文情况概述

在西方国家,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加拿大达拉斯·斯麦兹是首位开展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他建立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学派[2]。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一些学者开始思考传播与市场经济的规律,也逐步引入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者的观点,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视角开展媒介批评。随着世界经济市场与全球传播媒介的蓬勃发展,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也逐渐成为热门研究话题。学者们尝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把握物质意识形态与媒介的关系。

观察我国22年来传播政治经济学发文情况可知,1999—2014年发文量较为平稳,发文量普遍在5篇及以下,累计发文34篇,平均发文2.27篇。说明学者们对于传播政治经济学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力量主要零星集中在少数学者身上。2015—2021年发文量呈稳定增长趋势,累计发文77篇,年平均发文12.83篇,2020年达到高峰,达21篇。2021年仅检索到10月,但可以看出当前学者对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兴趣较高,随着媒介的发展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在世界中相互构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通过交叉分析视角去批判、理解传播政治经济学,预计未来该领域发文量仍呈上升趋势。

2.期刊收录情况

111篇检索得来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分别刊载在 50个国内核心刊物上,其中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刊发的主要平台,发表3篇及以上数量的期刊共12份,发现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占10份,共刊载论文61篇,占据总样本论文数的54.95%。刊文量排名第一的期刊是《国际新闻界》,共刊登过该领域期刊17篇,占据总样本论文数的15.32%。总的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家比较有兴趣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

3.作者共现分析

为进一步将有关信息可视化呈现,文章把已经筛选过的CNKI数据库中的111篇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将网络节点选为“Author”,通过运行后得到知识图谱。所有发表文章的作者中,4篇及以上的作者有7位,发文量共41篇,占总文献量的36.9%。这也进一步表明头部作者群对该领域研究贡献量大。其中发文最多的是陈世华,高达12篇。其次依次是胡翼青、姚建华、赵月枝、刘晓红、曹晋、郭镇之等。郭镇之在1999年就发表了相关文章,是较早关注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作者共现图谱中,几大核心作者群合作研究并不明显,独立研究较多,作者群内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而发文量较小的作者间,合作网络更加明显。

陈世华主要研究形象传播、大数据传播、新媒体传播、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探讨与最新进展等内容。他是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研究也较为独立,只有两篇文章是与孙利、汪旭合作的。赵月枝是传播批判学派中颇有影响力的华人学者,是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专家,与国内几位作者都有合作,文章主要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路径、乡村数字经济、跨文化研究等。郭镇之是较早将传播政治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较为独立,与其他作者合作不明显,主要研究国外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学术思想。曹晋是长期聚焦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实践经验的学者,她与赵月枝、兰凯伦等都有学术合作。姚建华与徐思骕论文合作度较高,多关注数字劳工。沙垚研究较为独立,多关注乡村传播研究。刘晓红、黄典林、罗昶、吴鼎铭等学者也对传播政治经济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于一些发表篇数少于3篇的学者,他们的合作网络更加明显。同时他们的研究论文也多为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创造了理论研究的空间,从而极大提升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度。

4.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机构发文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相关图谱,将数据通过表格形式导出,取发表2篇及以上的机构。其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文量最多(10篇),其次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发文(3篇),以上单位都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对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总之,国内新闻传播学科实力较强的多所院校科研方向都有涉及传播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构、国内机构合作也较多,合作网络初具规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数量的地方院校存在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力量,但较为分散,且主要以独立研究为主,尚未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学科团队。

三、共现词分析

1.关键词图谱共现与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够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代表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能够使文献阅读者最快的抓住文献要点,进一步获取文章的核心内涵。因此,如果某一领域内的关键词共现的频次高,就认定为该领域学者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将Citepace的网络节点选为“Keyword”。经过运行得到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表(前11)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这些高频词汇都是目前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在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使用较普遍的词汇,代表同一领域内学者们的共同关注。具体来看,排名前4的关键词分别是文化研究(7)、数字劳工(6)、数字劳动(4)、新媒体(4)。以上词汇出现频次高表明大家聚焦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构建,结合文化研究、媒体变革、数字劳动等多领域研究。在关键词图谱中,Node(节点)215个、Edges(连线)273条,Density(密度)指数为0.011 9,关键词节点字号大小表示关键词频次的多少。形成了“文化研究”“数字劳工”“新媒体”“研究路径”“案例研究”等多个研究中心,关键词间耦合性较强,研究分支较多。

表1 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高频关键词(前11)

(2)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绘制生成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聚类图谱,力图能够客观清晰的概括出我国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研究热点。经过筛选关键词聚类,图谱最终只显示前4类聚类,聚类的编号越小代表该聚类包含的文献数量越多。这些聚类分别是批判、大众媒介、文化研究、市场经济转型。

2.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热点与趋势

依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关键词情况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热点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达拉斯·斯麦兹(Dallasw·Smythe)作为开辟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其理论深刻并广泛影响了世界新闻传播研究新秩序[2]。概括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研究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传播政治经济学国外理论渊源与国内现实分析两方面具体阐述。比如陈世华研究形象传播背后蕴含的政治文化动因,对形象传播进行批判[3]。孔宇、张艾晨对传播政治经济学家格雷厄姆·默多克进行采访,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的现实危机[4]。研究方法方面,主要以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法对传播政治经济学进行理论完善。研究尺度方面,开始由纯粹学理探究向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视角的中国本土热点现象分析上转变,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研究的转变。

(2)大众媒介研究

许多学者都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的关系。赵永华、姚晓鸥从哈贝马斯的公共理论入手,认为其在对公共领域、市民社会与国家行为的问题论述上,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他的防止国家介入市民社会的观点[5]。刘晓红认为,我国媒介体制采取公有制与西方媒介采取的私有制不同,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新闻媒介娱乐化现象是存在的[6]。尤其当前某些卫视平台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因此,我国要重新审视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清醒认知市场的局限性。郝雨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传媒的产业化与市场化给受众带来的不利因素,认为表面上提“受众中心”,但在传媒市场运行中并未完全落实,还存在强行代表受众讲话的行为[7]。这篇发表在2004年的文章,现在看来,媒介环境的变迁尤其新媒体背景下,给受众带来的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3)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都是传播学的两个学派。起初,文化研究主张系统分析文化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对文化独立性的主张与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排挤,文化研究往往不能完全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加以考虑,从而受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于是,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开始在相互交流中趋向联合[8]。国内许多学者都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相勾连下的学术反思,相关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考传媒文化领域的传播政治经济和文化研究批判理论,试图从不同角度寻找对话空间[9]。二是寻找可行的途径,进一步认识传播学政治经济学与文化学的差异,深刻反思两大学派的关系[10]。三是经济学与文化研究这两个外部边界很难厘清,核心出路便是从传播的视角运用政治经济学去理解世界[11]。总的来说,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学术界仍然进行着激烈的理论对话,学者们要做的不是在两个学派中做选择,而是找出支配性力量,对现实进行有力阐释。

(4)市场经济转型研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市场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出现危机、中国市场转型的出现阵痛。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播政治经济学出现许多新议题,亟待进行批判探索。王凤翔分析了社会转型初期的广告研究,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广告不同,在借鉴资本主义广告的经济属性优势的同时,充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12]。梅琼林、国秋华从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媒介变化来探讨其发展道路。俄罗斯媒介在极具市场化、商业化的模式下刺激传媒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寡头资本家争取舆论权的工具[13]。因此,从俄罗斯媒介发展的进程也应反思我国市场转型后,要进一步加强对舆论的把控,尤其新媒体背景下,警惕“流量失控”。曹晋在论文中提到,梅文宇所做的硕士毕业论文《转型中国“苹果迷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就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探讨跨国资本的社会性问题[14]。此研究对于了解当下的特殊社会语境具有一定意义。

(5)数字劳工研究

首次提出“数字劳工”概念的是尼克·戴尔·威瑟福特(Nick Dyer-Whinheford),他在马克思“物种”概念基础上理解数字劳工的精神以及肉体本身被电子网络、生物技术所异化。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媒介产业的数字劳工、以数字劳工为研究对象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等。主要观点如:认为媒介产业数字劳工研究不同于行政主义的传播研究,它主要揭示劳动者的劳动不断被去技术化、分散主化、分散化、商品化的过程[15];认为从中国语境出发,厘清制造业中的数字劳工、产消合一者以及玩工研究存在的盲点进行理论创新。其实,当下对于数字劳工的研究远不止于此,技术对工作的影响已经讨论了许多年,而当前的信息技术正在发生全新的变革,云计算、物联网对于劳工会有巨大挑战。因此,数字劳工议题研究在聚焦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应对方法。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1999—2021年间我国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文献的梳理,分别从期刊、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多方面进行知识图谱与表格呈现,为我国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明晰研究趋势提供助益。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1999—2014年发文量较少,2015年至今,发文量较为丰富。目前,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及其所在机构形成了传播政治经济学学科高地,并在该领域颇有建树,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该领域作者学科背景多为新闻传播学,机构也多为新闻传播学院。

第二,“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大众媒介研究”“文化研究”“市场经济转型研究”“数字劳工”是热点研究领域。目前国内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文献,除了早期对西方学者观点进行引入阐释以外,近几年开始以当前国内媒介发展、经济社会状态等为导向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不少知名学者开始在数字劳工、跨文化、内容科技等多领域聚焦,在研究内容上与研究角度上渐趋多元,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国外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时间相比,我国该领域研究始于20世纪末,起步较晚。但短短20余年间也发表过不少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质量文章,尤其是最近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整个学科发展角度来说,我国目前该领域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仍需努力。因此,提出以下观点供借鉴:

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从目前的研究学科参与度上来看,研究团队间新闻传播学科较多,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等学科参与度不高。实际上,这样一门交叉学科尤其需要其他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增加不一样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各学科形成较强的联系之后,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多元发展。要不断强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在多角度融合探究中提出新方向,形成具有我国本土视野的当代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体系。

从研究热点上来看,研究内容依然是建立在国外形成的同一套理论之上或者依然延续国外提出的几点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社会形态的不同、科技的发展都使得研究对象发生变化,期待国内学界能够在当前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出更加清晰的理论体系,并形成本土研究新视野、新境界。

在新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播政治经济学开始对于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回应,如政策的变迁、社会资源配置、中国劳工问题等变化都与传播政治经济学密切相关。我国已经成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家,在探究过程中总结中国经验,聚焦本土语境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可行的方法对策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发文图谱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