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BE的城市水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以杭州湘湖为例

2022-08-11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湘湖护坡美景

黄 懿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自然湖泊在提升城市的形象以及居民生活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开放空间,自然湖泊以其稀缺的自然风光和天然的娱乐场所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城市水景观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提升城市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城市中的水与陆地区域相连接的部分,既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又包含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城市水景观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包含人工建设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广大市民作为城市水景观的体验者,对城市水景观的评价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大众视角的城市水景观美景度调查十分必要。美景度评价法(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被认为是最为科学的景观评价法,同时也是被广泛投入研究使用的方法。此方法是心理物理学中的两种方法之一,于1976年由丹尼尔(Daniel)和博士德(Boster)提出。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对大面积的景观和大批量的景观评价都适用,并且方便快捷,其数值主要由景观本身的特点和不同测评者的审美判断所决定。只要按照统一的标准,保证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样本照片的一致性,就可以确保大众给出的美景度评价结果的高度可靠性。

对于景观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比较评判法、AHP法、GIS法、美景度评价法、语义差异法等。以SBE的研究最为常见,其研究方法以SBE值衡量公众对研究目标的审美偏好,对研究目标景观要素进行拆分与量化,将计算出的SBE值与景观要素量值建立关系模型。相关学者开展了以探究不同景观要素特征对主观审美偏好的影响研究[1],采用AHP法对典型案例的城市滨水景观要素进行评价[2-3]等。同时,有学者围绕城市景观设计[4]、公园植物群落[5-6]、校园植物景观[7]、中式景园材质景观[8]等载体开展系列研究。基于此,采用SBE 法进行审美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研究中,植物景观研究较多,而针对城市滨水景观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水景观、水文化的系统性研究,提升城市水景观美度,为城市水景观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杭州市湘湖风景区总规划面积35 km2,属于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基础,将其划分为一期、二期及三期。湘湖景区包括五大景区,分别为湖上、城山、跨湖桥、湘浦、越楼等。其中,湘湖一期总面积约5 km2,东沿风情大道,南临湘湖路,西近杨堤,北以越王路为边界。湘湖一期为湘湖景区最早建设的区域,在设计时充分保留了原生态的植被,例如芦苇、水草等,最大化利用了原有的自然水体和湿地,打造生态景观。

2 研究方法

2.1 美景度评价法

笔者采用丹尼尔和博士德提出的SBE法,参照国内外学者[9-10]的做法,本次美景度评价法主要步骤是对湘湖一期景区滨水景观进行实地拍摄采集样本照片,通过问卷星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评测者为样本照片进行打分,打分时根据测评者自身的审美偏好展开。通过问卷星后台数值分析得到能够反映大众景观偏好的SBE值,同时对样本中的景观要素进行拆分及量化,构建大众偏爱与景观要素间的关系模型。

2.2 照片获取

1) 为了提升拍摄景点画面的美感,增加色彩的丰富度,特选择在秋季进行样本照片的采集工作。实地调查及拍照采样的工作选择在秋高气爽的天气进行。拍摄选取的地点主要是湘湖一期的景点处及观景平台,且所有样本照片均在2021年11月18日的 9时-15时拍摄。

2) 照片拍摄时采用了同一部数码相机完成,且采用相同的拍摄技术规程。本单位采用的数码相机型号为Canon EOS 5D Mark IV。在拍摄照片时,采用专业稳定器设备将相机固定在1.6 m的视平线高度,尽可能地以近景、中景、远景来拍摄画面,提高画面分析的层次性。同时从不同角度、位置进行拍摄,为样片的选取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3) 本研究共拍摄照片 477张,从中筛选出较能反映湘湖一期水景观35个拍摄点的照片70 张,每个景观拍摄地点各取2 张,拍摄位置详见图1。

图1 湘湖一期景观样本照片示意图(数字表示照片拍摄地点编号)

2.3 评价者选择

由于个体自身的审美差异,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样本会有不同的评判。例如,不同的专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将会对同一景观的美学评价产生差异。鉴于以上因素,本次的评价对象主要选取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男女比例适中、专业化程度适中的人,年龄按老年、中年、青年进行分类,并在评价前做统一的“标准化说明”。此次参加问卷调查测评的人员共计125人,分为5组进行评判。

2.4 评价过程

由于疫情影响,本次评价过程采用线上问卷星发放的方式进行。根据调研要求编制研究调查问卷,邀请数位风景园林学专家进行审核及修正,并邀请评测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测试。本次测评在477张样本照片中,筛选出70张典型样本,将上述 70 张照片随机排放顺序后编制成问卷星。问卷采用五级制喜好度衡量指标赋分,即“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很不喜欢”分别赋分“2,1, 0,-1,-2”,设置逐图评价的方式进行问卷星平台的问卷编制和发放。本次共收到问卷125 份,其中 114 份为有效问卷。

2.5 数据处理

调查结束后,从问卷星平台导出后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样本之间的差距,获取修正后的景观美景度评价值(SBE值),使SBE值分布呈正态分布。计算公式[11]为

SBEi=(MZi-BMMZ)×100

式中:MZi为样本i的平均正态分布单侧分数值Z;cpik为测试者给予样本i的评价值为k或者大于k的频率;f为累计频率正态函数分布频率;m为评价值的等级数;SBEi为样本i的SBE值;BMMZ为基准线组平均Z值。

2.6 景观要素的分解与量化

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调研分析,将从以下6个方面对样本照片的景观要素进行拆分量化并赋值,分别为护坡、景观开阔性、水生态、植被、水岸建筑、硬质景观小品。提取出景观开阔性(用天空视域面积占比表示)、护坡类型、驳岸形态、水面倒影、沼生—沉水—漂浮植物、水生态环境、水面积占比、植物景观层次、植被种类、植被面积占比、建筑材质及色彩、建筑数量、建筑面积占比、优势景观数量、劣势景观数量、人行步道方便度、硬质景观占比等17个指标,具体量化办法如表1所示。

表1 景观要素量化及赋值表

续表1

3 结论与分析

3.1 实景样本照片分析

根据标准化公式,将每张样本的标准化值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每张照片的美景度值,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美景度最高的样本是11号照片,画面整体景观元素较丰富,整体色彩富有层次性。近处的景观乔木和部分灌木的树枝交叉形成了框景,可以透过框景观赏到荷花漂浮的河面,水质良好、水面倒影清晰,如镜面般透亮。中景则是一座中式建筑别样轩。画面色彩颜色深浅不一,渐变有序。美景度最低的样本是6号样本照片,显而易见画面中绝大部分水面被树木遮挡,视线也受到了阻挡。植物景观层次较单一,远处的景观例如远山等基本看不到,只能看到一小部分水面。

表2 景观样本照片美景度SBE值

对比现状照片样本和美景度SBE值,高分值样本共同点是水面开阔,景观层次分明,季相变化明显,管理得当,呈现出较好的自然风光等。低分值样本主要是景观单一、环境杂乱、视野穿透性较差等。杭州湘湖一期因湖面开阔,植物层次丰富,整体环境较好,SBE评价总体较好。但也发现,因为后期管护、基础设施、局部空间环境等存在的问题,也会影响SBE值。此外,不同年龄群体对美景度SBE值也有影响,老年参与者认为景观小品及水岸建筑的形态对景观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中年参与者认为植物景观层次及植物种类对景观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而青年参与者认为水生态及景观开阔性对景观美景度的影响程度最大。究其原因,可能是不同年龄群体在审美感知、空间鉴赏上的差异。因此,景观美景度评价值与现实环境整体所表现的景观基本一致,在滨水景观空间打造中,不仅需要考虑使用人群的客观需要,而且要因地制宜地打造适宜的景观空间。

3.2 实景景观要素量化分析

本研究结合城市滨水景观的特点,确定影响景观要素的主要因素,选择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景观方面的高级职称人员,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进行实景景观要素量化分析。通过对专家评价的筛选,围绕护坡、景观开阔性、水生态、植被、水岸建筑、硬质景观小品等进行评价量化。其一,景观要素按分数高低排序为水生态>景观开阔性>植被>水岸建筑>硬质景观小品>护坡,水景观是景观要素的核心,评价较高,但配套设施因年代久远,维护较差,评价较低。其二,景观要素权重评价分析高低排序为硬质景观小品>水生态>植被>水岸建筑>护坡>景观开阔性,景观小品营造是权重评价的关键因素,设施齐全的空间更容易使人接近自然。由此,景观要素按评分要素和按权重评价得出的分数排序有所差异,差异较大的为景观开阔性、硬质景观小品。究其原因,专家在评价中,更为关注景观的要素,因为要素是景观的重要组成。此外,景观美学SBE值关注整体景观场景,而专家景观要素权重评价关注要素的重要程度,虽然两者之间关注重点有所差异,但整体景观与局部景观所表现出来的美学关键是一致的,如硬质景观小品、水生态、植被等关键要素,其合理搭配能呈现出水面开阔,景观层次分明,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这也是景观美学SBE值较高的关键因素。综上,景观要素量化较高的区域与SBE值高区域基本一致,景观层次丰富性和设施完整性是城市水景观的关键,需要围绕整体布局、局部空间完善、单一要素等进行改进。

3.3 实景分解与量化分析

整体采用二维平面+三维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分解与量化。其中二维平面部分,先采用procreate绘图软件表现出照片中景观区域的平面布置图,再通过photoshop 图像处理软件将平面布置图中各景观要素的平面轮廓进行勾勒及区块填充,将景观要素分类计算各要素面积占照片平面总面积的比例及大小。具体方法是从俯视的角度绘制样本照片的景观平面图,并运用procreate绘图软件进行区块的统一填充,对植被面积占比、建筑面积占比、水面积占比、硬质景观面积占比这四项指标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样本照片中水体、植物景观、建筑数量及面积、硬质景观及小品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如图2所示。三维空间的分析方式是运用sketch up图像绘制软件绘制出照片中景观的景观轴侧图,然后将画面中色彩与层次进行分析。将照片中远景、中景、近景、植被层次及植被色彩进行不同色彩的填充绘制,从而分析出景观层次及色彩丰富度,经过软件处理后的照片效果如图3所示。

图2 经过软件处理后的二维平面样本照片(色彩填充区域为各要素占总面积的比例)

图3 经过软件处理后的三维空间样本照片效果

4 城市水景观美景度优化策略

4.1 优化观景视线的开阔性

在选择观景位置时应当注意保持观景视线的开阔性,良好的观景视野能够大幅度提升景观美景度。因此,应该在滨水景观优美处设置观景点,例如景点处,开辟开阔的观景视线,保证观景视野的通透性。同时,应在高频景观点布置休闲座椅或者亲水平台,在布置时应避免有高大的树木或者植被遮挡视线。在座椅的背面应当种植一些植被或者树木,营造相对私密的空间氛围,从而提升观景空间的实用性。

4.2 构建多种植被相结合的群落形式

讲究植被的高低错落及色彩搭配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造景方法,高低层次的合理搭配,能够提高景观的形式美。因为,丰富的色彩组合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所以应当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设计,构建植被的层次关系,同时注意植物色彩的搭配组合,营建多层次多色调的植物群,既能提高植物绿化率,又能丰富植物景观效果,起到降噪防尘的生态效果。

4.3 体现与自然融合的风貌

建筑与自然相融合是设计大师们一贯提倡的设计理念,建筑对于景观的和谐起到重要的作用,周边建筑的风格、色彩、材质等均会对湘湖水景观的美景度带来影响。根据湘湖一期区域环境进行分析,所在的湘湖风景区的建筑风格应以新中式风格为主,现代简约风格、自然风格为辅,体现出地域性、时代性及开放性的特征。湘湖一期周边建有部分儿童娱乐场所,因此部分建筑已采用欧式风格及工业风格,与自然景色存在不协调的现象,若周边建筑的色彩或者材质稍加调整,则能与湘湖一期景观更好地融合,使湘湖一期整体风貌更和谐美观。

4.4 增加亲水空间与生态护坡

湘湖一期建设较早,景区内自然资源尤为丰富,生态植被繁多,原生态的护坡也随处可见。调研发现,部分护坡没有经过设计改造,杂草丛生。因此,在满足防洪防涝安全功能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美化护坡区域的景观效果尤为必要。可以通过增加设置游行步道、亲水平台、栈桥等休闲设施,以软化护坡边界,规整植被结构,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能使游客亲近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如采用增设亲水平台及休闲座椅的方式,将植被进行规整,同时保留原有植被,将其按照色彩及层次高低进行分类重组,在原有护坡的地方设置座椅,座椅位置的选择采用穿插式排列,避免了观景视野被阻挡,既提供了休憩场所,又营造了空间的私密性。

猜你喜欢

湘湖护坡美景
将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分析
我的湘湖情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俞梁波:我与湘湖的二十年情缘
卷首语
海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