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山区肉牛生态养殖优势与现实路径

2022-08-11陈志庆蒋永清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肉牛山区浙江省

陈志庆 ,蒋永清

(1.兰溪市牙塘大队家庭农场,浙江 兰溪 3211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下辖的11 个地级市均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速,是我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在较高的经济水平背景下,居民对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要求也更高,相较于便宜的舍饲牛肉,人们更倾向于山区放牧养殖的生态牛肉,因此,浙江省内具有巨大的生态肉牛消纳市场。

浙江省多山地与丘陵地形,“七山一水两分田” 则形象地概括了浙江的地理与农田资源特点。浙江省人均可耕地面积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得多,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并不适合在浙江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综合浙江省林业资源丰富、山地较多的情况及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认为浙江省在年平均光照、温度、土壤及林业资源组成等方面均适宜规模化肉牛生态养殖。做好肉牛生态养殖的营养环境与非营养环境分析,从选种、育种、疾病预防、牛舍建造及半生态舍饲等方面加强管理,对于因地制宜打造浙江生态肉牛品牌,推动浙江生态农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浙江山区肉牛生态养殖的优势

1.1 气候与饮用水资源优势

浙江省年平均光照与热量条件较好,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充足的降雨条件与温度条件下四季均有丰富的草本植物资源,为肉牛生态养殖创造了良好的草料基础。同时,由于浙江省内河流、湖泊等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加上长期以来山区水源没有明显受过污染,水质较好,这也为放牧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条件。

1.2 林牧资源优势

浙江省山地与丘陵面积占比较大,在其10.18万km2的陆域上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并且随着近年来退耕还林的实施,浙江省森林资源还会更丰富。就林牧资源种类而言,目前已经发现超过1 900 余种草本植物与1 400 余种木本植物在浙江地区分布。特别是在山区,各种丛生草与灌草种类丰富,总量大,为肉牛的放牧养殖模式提供了适宜的天然饲料草场。

1.3 闲散地资源优势

浙江省山地与丘陵占比较大,山地人口分布较为零散。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与“康庄工程” 的实施,许多原先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民移居到地形相对平缓的地区,因而山区就出现了大量撂荒农田或无人管理的山地。这些闲置的农田和山地草场可以用来种植牧草,还可以在控制肉牛数量的前提下用来放牧。此外,还可以将采收的牧草加工成青贮饲料,以备冬季肉牛养殖的需要。

1.4 肉牛养殖技术优势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浙江一些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山区肉牛养殖的尝试,且随着国家与浙江省政府挂牌 “浙江山区肉牛产业示范点” 与 “金华山区肉牛生态养殖模范点”,浙江地区的肉牛养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畜牧专家研发推广了省级科研成果 “优质肉牛高效、快速、低成本肥育技术”;采用黑安格斯、西门塔尔、利木赞、矮脚牛以及鲁西黄牛等品种牛与当地的黄牛进行配种或人工杂交,选出了顺产率高、抗蜱虫性好、生长周期短且肉质优良的杂交组合。为了配合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浙江省地方政府还引导养殖户对草场管理、青贮制作及干草饲料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升级,帮助养殖户构建了 “企业+农户” 的联合产销一体化模式,衍生的产业链相较于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1.5 经济效益优势

传统舍养模式下,饲料成本约为肉牛养殖成本的70%左右,而生态养殖一般采用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理念,以当地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副产品为原料制成肉牛粗饲料可以显著降低肉牛养殖的饲料成本。再者,采用半放牧半舍养的生态养殖模式能够减少肉牛养殖对人工的需求量,以养殖户自身为主结合季节性的使用社会劳动力即可满足肉牛生态养殖的人力需求,相较于以往的舍养管理模式而言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此外,舍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牛养殖传统舍养模式下的粪污处理费用。综合来看,在异地育肥情况下,每头肉牛的净利润可达5 000 元左右。

2 浙江山区肉牛生态养殖现实路径

2.1 提高林牧资源利用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健康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在浙江山区进行肉牛生态养殖也需要充分考虑肉牛产出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一方面,要做好山地、林地、农田以及湿地资源的统计工作,制定合理的放牧方案,注意粮草轮作的合理搭配;另一方面,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制成干草或青贮,将肉牛粪便用来制作有机肥不仅可以提升土壤肥力,还可以降低肉牛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2.2 优化半生态养殖技术

传统的肉牛集约化饲料圈养模式存在畜产品肉质不佳,甚至存在化学药物残留的严重隐患,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便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问题。此外,圈养模式下,肉牛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肉牛容易感染疾病。

从前期的实践总结可以发现,浙江山区肉牛养殖适宜采用半放牧半舍养的半生态养殖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浙江山区的林牧资源,让肉牛处于天然的生态环境中,让肉牛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以提高活力;另一方面,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与防疫措施,冬季无新鲜草料时使用青贮、干草以及少量的精细料作为肉牛的饲料。如下图1 所示,浙江山区肉牛半生态养殖应从养殖管理与营养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图1 浙江山区肉牛半生态养殖要点

2.3 山区肉牛生态循环经济养殖

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肉牛养殖场,可以试点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即充分平衡肉牛养殖、农业种植以及沼气能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创建一条绿色循环经济的肉牛生态养殖产业链,推动农牧生态化建设。肉牛生态循环经济养殖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肉牛生态循环经济养殖路径

浙江山区肉牛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模式的实现,应注重放牧、舍饲及牛舍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每年春季可以根据草本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山坳进行放牧,注意合理控制放牧的肉牛数量,避免出现过度放牧的情况,对于林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还可以采用轮栓放牧的形式;其次,可以在山区闲置土地上种植黑麦草、青饲玉米以及紫花苜蓿等牧草,这些牧草既可以用作放牧,也可以用来制作青贮以备冬季使用;最后,为了缩短肉牛的生长周期,减少疫病的发生,应保持牛舍环境卫生,做好粪便的疏排措施,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冬季寒冷时期应采用适当的保暖措施,还要注意牛舍的容量,避免出现牛舍过度拥挤的情况。

通过放牧与舍养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保证肉牛具有足够的运动量,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提高牛肉品质,还可以有效缩短肉牛养殖周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4 合理选肉牛源

通常用于肉牛饲养的牛源主要为本地黄牛、杂交牛和奶牛犊。总体而言,浙江地区黄牛数量不多,主要为天台黄牛、温岭高峰牛等,体型一般在350~500 kg,适应性好、耐粗饲、适于放牧,牛肉肉质好、口感佳且在抗病耐寒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但养殖周期较长。杂交牛一般指本地黄牛与专用肉牛品种 (如国外的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莱牛以及海福特牛) 杂交后代,可以显著提高生长速度和出肉量,基本保持地方黄牛肉质好的特点。

从肉质保证与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山区肉牛养殖以杂交牛为主,兼顾地方黄牛,以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2.5 疾病预防控制

2.5.1 传染病防治

首先,应做好牛舍的卫生管理,每日进行消毒、杀菌,定期对牛舍进行灭虫处理,及时将粪便进行环保处理,保持良好的空气循环条件;其次,科学的制定疫苗接种方案,在不同阶段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肉牛免疫能力,肉牛出入境时应强化过境防疫检查,日常出栏时也要做好市场检查;最后,发现疫病后应立即将被感染的牛群隔离,对健康的牛群进行抢救性疫苗补种,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屠宰、销售病死牛。

2.5.2 寄生虫病防治

肉牛易滋生寄生虫,且寄生虫的种类较多,生物学特性也较为复杂。为了提高肉牛寄生虫防治效果,应综合气候、地理环境、温湿度以及肉牛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方案。肉牛寄生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从传染源、传染路径以及易感畜群等渠道进行强化控制,尤其是要切段传染路径。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驱虫剂,以降低肉牛感染消化道线虫或肝片吸虫的可能性。

2.5.3 营养代谢障碍病防治

肉牛营养代谢障碍病的防治应从饲养管理、饲料配比及日常监测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加强对肉牛活力与代谢情况的监测,聘任专业的营养管理师定期对肉牛进行营养筛查,发现异常营养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组成,并适当添加药物辅助治疗。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植物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防治,采集当地土壤与植物样本进行化验,对于肉牛需求量较大的元素可以适当补充在土壤中,随着植物的生长最终被肉牛吸收。

3 小结

浙江省山多地少、林牧资源丰富的特征与肉牛生态养殖呈现出了良好的匹配性,在继承原有肉牛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规模化肉牛生态养殖对于推动浙江生态农业的发展及我国肉牛产业链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目前具有良好匹配性的条件下,进行肉牛生态养殖就具有了良好实现基础。所谓生态养殖,就是追求不同生物之间的良性互补,实现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与科学的不断加持与改良下,让不同生物在同一自然界中相关联并实现共存,这种共赢共利模式又能保护生态平衡。肉牛生态养殖是浙江肉牛养殖天然的保护伞,不仅能够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农业和农民是密不可分的,农业发展不仅能够产出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同时也会产出大量剩余秸秆残余,例如稻草、甜玉米秸秆等,如果这些残余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品质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但如果在生态养殖模式下,将农业发展与肉牛养殖进行科学结合,对这些农业残余资源加以利用,实则可以成为肉牛的饲料来源,以种养结合为发展基础,将农业发展与肉牛养殖发展相结合,二者的结合不仅解决了农业发展的遗留问题,也解决了肉牛养殖的饲养来源问题,因此,从生产模式和大自然循环系统的发展来看,农业与肉牛养殖的结合都具有必然性。

近年来,生态养殖在浙江肉牛养殖中逐渐崭露头角,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未来,无论是养殖人员也好,政府部门也好,都应该大力推动肉牛生态养殖的发展,从原料的应用、科学技术的辅助以及生产后端产品的推广等,都应该加大投入,并实现种养理念的转变和养殖模式的转变。为了进一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深化与养殖户的协作,在养殖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与优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政策上帮助养殖户建立并巩固销售链,构建引种、育种—养殖—销售三位一体的肉牛产业链。

猜你喜欢

肉牛山区浙江省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