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连山野生动物种群扩增对农牧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2022-08-11雷延玲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牧业祁连山种群

雷延玲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古城自然保护站,天祝 733211)

祁连山境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遗传基因库,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马麝、黑颈鹤、胡秃鹫、玉带海雕、白尾海雕、金雕和斑尾榛鸡等;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猞猁、棕熊、马鹿、岩羊、藏原羚、蒙古原羚、蓝马鸡、雪雉和草原雕等。近年来通过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恢复,特别是雪豹、白唇鹿和马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1]。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周边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野生动物活动区和农牧业生产区开始叠加,野生动物取食、捕食和农牧业种植、养殖矛盾开始激化。本研究为了摸清祁连山野生动物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和种群数量变化,调查统计了2011—2020年祁连山野生动物种类变化和危害农牧区案件台账,通过分析调查和统计相关数据,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强度、空间和时间有了一定了解,为下一步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南接青海省,北临河西走廊,跨越甘肃和青海两省,东西长达1 000 km。地理坐标为东经97°25′~103°46′,北纬36°43′~39°36′。行政范围包括甘肃省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的部分县(区)和青海省海北州部分县(区),总面积2 722 260 hm2。祁连山境内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农田生态系统相错分布,现代冰川发育完善,具有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特征。近年来随着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对周边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每年保护区管理部门都接到一定数量的野生动物取食农作物、捕食畜禽的案件,给野生动物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调查和统计方法

2011年国家启动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同时制定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按照国家统一划分的调查单元,天祝县地方各区、乡林业工作站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自然保护站负责祁连山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调查采用人工野外蹲守、跟踪等方式,并借助红外相机、长焦距相机等工具,拍摄清晰照片与野生动物彩色图谱[2,3]比对进行鉴定。2020年底完成调查任务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按目、科、种进行归类。

查阅2011—2020年祁连山地区野生动物危害农牧区案件台账,统计分析不同案件的危害野生动物种类,危害次数、危害发生地距保护区核心区中心距离(GPS测定)和危害发生季节。

2 结果与分析

2.1 祁连山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

表1所示,祁连山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目、70科、30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0种,Ⅱ级保护动物10种。

表1 祁连山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统计

2.2 野生动物对农牧业危害强度调查

表2所示,2011—2020年祁连山地区对农牧业畜禽、农作物造成危害的野生动物有7目,占总目数的26.92%,危害次数逐年增加。造成危害的野生动物中鸡形目、鹰形目、隼形目、兔形目、啮齿目、食肉目和偶蹄目,2020年的危害次数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90.48%、420.00%、500.00%、82.69%、54.41%、237.50%、220.00%。同一调查年份不同野生动物的危害次数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啮齿目>兔形目>鸡形目>偶蹄目>食肉目>鹰形目>隼形目。

表2 野生动物对农牧业危害强度调查

造成危害的野生动物中鸡形目主要是斑尾榛鸡、藏雪鸡、血雉等,鹰形目主要是金雕、雀鹰、苍鹰等,隼形目主要是黄爪隼、灰背隼、猎隼等,兔形目主要是红耳鼠兔、高原兔和草兔等,啮齿目主要是中华鼢鼠、普通田鼠、子午沙鼠等,食肉目主要是狼、豺、棕熊等,偶蹄目主要是马鹿、白唇鹿、狍等。

2.3 野生动物对农牧业危害空间调查

表3所示,2011—2020年祁连山地区野生动物危害农牧业发生地由保护区核心区逐年向外扩展。造成危害的野生动物中鸡形目、鹰形目、隼形目、兔形目、啮齿目、食肉目、偶蹄目,2020年的发生地距保护区核心区中心点的距离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36.21%、32.56%、50.00%、21.05%、26.47%、46.88%、50.00%。同一调查年份不同野生动物的危害发生地距保护区核心区中心点距离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兔形目>啮齿目>鹰形目>鸡形目>偶蹄目>隼形目>食肉目。

表3 野生动物对农牧业危害空间调查

造成危害的野生动物中兔形目和啮齿目常迁徙到农田附近的灌丛和草丛中打洞作穴,就地取食农作物,鸡形目也常迁徙到农田周围的大树上筑巢,飞入农田中取食农作物,鹰形目和隼形目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常远距离深入村庄捕食家禽,偶蹄目奔跑和迁徙能力较强,常深入农田觅食,食肉目虽生性谨慎,有自己的领地,远离农牧民活动区,但也时有误入牧区捕食牲畜的情况发生。

2.4 野生动物对农牧业危害时间调查

表4所示,2011—2020年祁连山地区野生动物不同季节危害农牧业次数不同,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危害次数分别为1011次、557次、999次和352次,不同季节危害次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表4 不同年份野生动物危害时间调查

造成危害的野生动物中鸡形目主要在秋季和春季取食农作物幼苗和种子,鹰形目和隼形目主要在冬季和春季捕食家禽,兔形目主要在春季取食农作物幼苗,啮齿目主要在秋季取食农作物地下根茎,食肉目主要在冬季和春季捕食牲畜牛、羊,偶蹄目主要在冬季和春季取食农作物和牧草。

3 结论与建议

祁连山地区野生动物对周边部分农牧业危害次数逐年增加,危害发生地由保护区核心区逐年向外扩展,可以由此推断对农牧业造成危害的这些野生动物的种群正在进一步扩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好转的体现[4]。祁连山地区通过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生态环境逐年好转,给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和迁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随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野生动物的食谱与农牧区农作物和畜禽相重叠,取食农作物和捕食畜禽也给农牧民造成一定损失。为了更好保护好国家规定的野生动物资源和降低野生动物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各级林草部门要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报刊、标语等多种媒介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生物多样性国际日和爱鸟周等法定节日中通过发放《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等宣传画报,使人们掌握认识和辨别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基本技能;二是加大生态移民力度,对保护区核心区和野生动物迁徙廊道、繁殖场所等重要节点内的农牧民要加大搬迁和移民力度,为野生动物栖息、迁移和繁殖预留更多空间,减少人为干扰;三是农牧民要通过合法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通过伤害野生动物等非法手段来维护自己权益,在造成损失后要按照及时保护损失现场、提供野生动物造成损失佐证资料、向林草部门报告和提出赔偿申请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和完善国家野生动物损害赔偿机制,地方政府要将野生动物对农牧业的损害赔偿纳入财政预算,林草部门要及时对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按市场价值评估后给与赔偿;五是加大野生动物救助力度,在野生动物觅食困难季节,要加大投喂力度,减少野生动物因饥饿取食农作物和偷袭畜禽。

猜你喜欢

农牧业祁连山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祁连山下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分析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祁连山草原:如梦如幻近高天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