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叶黄芪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11潘青松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竹叶传导黄芪

潘青松

(沭阳县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沭阳 2236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病与血管系统病变、代谢系统功能异常、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四肢远端感染等。随着病情发展,糖尿病的病变可累及身体各个部位神经,以下肢病变居多,对称性疼痛及感觉障碍为主,严重时可出现肌肉萎缩,患肢无力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目前,临床多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药物治疗,西药可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多[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方剂简、便、易、廉的特点,被不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接受,获得了不少的经验。竹叶黄芪汤具有养阴清热、行气活血之功,可治疗糖尿病日久致气血两虚、血瘀化热之证,通过辨证论治调和阴阳、促进患者气血循环,以改善其病情[2]。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 年11 月—2021 年4 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竹叶黄芪汤加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78 例。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可正常沟通,无认知障碍;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伴有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存在精神问题或者智力问题;临床资料缺失。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均为39 例。对照组:女性18 例,男性21 例;年龄45~73 岁,平均年龄(59.42±3.94)岁;糖尿病病程3~15 年,平均病程(8.95±2.67)年。试验组:女性19 例,男性20 例;年龄46~73 岁,平均年龄(59.13±3.89)岁;糖尿病病程3~15 年,平均病程(8.99±2.7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指导患者进行科学运动锻炼,保持合理饮食,同时肌注甲钴胺注射液(湖南五洲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84,规格:1 mL∶0.5 mg),每周3 次,每次0.5 mg;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山东希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146,规格:20 U),每次20 U,每天3 次,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竹叶黄芪汤加减治疗。具体药物组成:黄芪20 g,淡竹叶10 g,黄芩10 g,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10 g,生地黄20 g,石膏15 g,党参10 g,炙甘草10 g,麦冬10 g,姜半夏10 g。加水煎至100 mL,分早晚餐后温服,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采用血糖仪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2)神经传导速度:采用神经肌电图系统对患者左侧胫运动神经、右侧胫运动神经、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

(3)临床疗效:具体评判标准如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评定为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所加快,评定为有效;患者下肢末梢感觉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不大,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左侧胫运动神经、右侧胫运动神经、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左侧胫运动神经、右侧胫运动神经、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血痹”“痹症”等范畴,病因为阴阳气血亏虚、脉络阻滞、痰浊瘀血,治疗应以活血通络、益气养血为原则[2]。随着周围神经病变的不断进展,可出现经络不通、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临床常规采用西药治疗,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异常情况,但药效发挥较慢,疗效并不理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竹叶黄芪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良好。竹叶黄芪汤组方中黄芪、党参具有益气健脾、补气扶正之功效;竹叶、石膏、麦冬具有滋阴生津、除燥之功效;黄岑具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效;当归、白芍具有补血养血之功效;川芎具有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生地黄具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4-6]。全方共奏活血通络、益气养血之功,对治疗阴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左侧胫运动神经、右侧胫运动神经、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快(P<0.05),表明竹叶黄芪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7],黄芪具有改善代谢通路、促进胰岛素分泌等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当归可经由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节神经传导速度。竹叶黄芪汤可保护残余β 细胞功能,恢复胰岛β 细胞中胰岛素颗粒活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胰岛素受体亲和力,进而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还可对神经纤维予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保护,加快神经传导速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应用竹叶黄芪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竹叶传导黄芪
黄芪“跑步鸡”带领乡村产业“跑”起来
有关神经传导检测表述的建议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雪地里的小画家
《竹》
黄芪是个宝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