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8-11谷彬燕
谷彬燕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肿瘤科,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第1位。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以上,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类型,其中以腺癌最为常见[1]。近年来国内报道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生存率为84.6%,国外报道1年生存率仅为45.4%[2]。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可将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靠近肺门者可称为中央型肺癌,主要是鳞状细胞癌,位于肺周围部分者可称为周围型肺癌,主要以腺癌居多。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保留正常肺组织对于减少患者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其转移率在30%~40%。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在手术时系统淋巴结清扫对于肺癌分期、预后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癌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但患者并发症和创伤也随之增加,故许多学者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存在争议[3-4]。本文探讨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34)和未转移组(n=105)。转移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14±5.05)岁;未转移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4.29±4.92)岁。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证实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者;②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根治手术切除肿瘤病灶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术前评估存在远处转移者;②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③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④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所选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位置(中央型、周围型)、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肿瘤侧别(左侧、右侧)、肿瘤所在肺叶(上叶、非上叶)、T分期(T1~3)、Hcy水平等因素,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在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肿瘤侧别、肿瘤所在肺叶、T分期、Hcy水平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n(%)]
2.2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位置为中央型、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侧别为左侧、肿瘤在非上叶位置、T分期T2+T3、Hcy≥16.70μmol/L等因素均为可能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多进行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5]。近年来随着放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手段的发展,肺癌的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患者预后程度也得到一定改善,但其病死率仍居恶性肿瘤第1位,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数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尤其是纵隔淋巴结转移[6]。肺癌具有系统性特点,当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后会加重病情,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的预后恢复。在进行肺癌手术治疗中,切除肺癌原发病灶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是保证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可帮助医师制定具体的进一步治疗计划[7]。淋巴结转移患者群体内部存在显著异质性,且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患者预后越差,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可实现肺癌个体化治疗,在不影响患者生存期前提下,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8]。准确评估患者淋巴结患者转移,可帮助医师顺利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方案,目前通过CT和PET技术可准确判断患者临床分期,提供较为有利的依据,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则需要经过病理检查确定,可有助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定,故对于发生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尤为必要[9]。
本文结果显示,经过单因素分析,两组在肿瘤位置、肿瘤侧别、肿瘤所在肺叶、T分期、Hcy水平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位置为中央型、肿瘤侧别为左侧、肿瘤在非上叶位置、T分期T2+T3、Hcy≥16.70μmol/L等因素均为可能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1)在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中央型患者比周围型患者预后更差,中央型肺癌患者治疗具有更大挑战性,因为其常累及中央支气管或动静脉主干,患者伴有更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中央型肺癌患者往往处于中晚期,常累及中央气管或动静脉主干,中央型肺癌更容易侵犯N1区淋巴结,造成淋巴结转移[10];(2)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往往恶性程度较为严重,病程较长,预后较差,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更大;(3)相比右肺淋巴引流途径,左肺更为丰富,更易累及主动脉弓周围和对侧气管旁淋巴结,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不同肺叶段肿瘤有不同淋巴结规律,下叶背段肿瘤更容易出现上纵隔淋巴结转移;(5)肿瘤T分期程度越高,肿瘤越大,周边部小淋巴管受侵犯程度越严重,肿瘤侵袭性增加,故越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且随着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也随之增大;(6)Hcy主要由蛋氨酸经脱甲基作用生成,肺癌患者组织细胞具有蛋氨酸依赖性表型,可能影响Hcy甲基化,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11],本文结果与蔡磊等[12]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应根据患者特点采取规范化干预措施,降低和预防肺癌术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但本研究选取例数较少,尤其发生淋巴结转移例数仅为34例,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偏倚,需开展更大规模对照实验对本文结果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