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菌剂对百合枯萎病的田间防效
2022-08-11李继业赵玳琳谭清群何海永
李继业,赵玳琳,谭清群,何海永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观赏、保健及中药配制中应用广泛[1],是贵州一类重要的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伴随着贵州省百合生产的产业化,大面积集中种植也带来了各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百合产品的产量及质量[2-3],制约了贵州省百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已报道的百合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鳞茎青霉病、白娟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等[4-6],其中,以土传病害对百合产业的影响最大,而百合枯萎病作为一种积年流行病害,是发病最严重、毁灭性最强的百合土传病害之一[7],局部地区该病害发病率超过70%以上[8]。目前主要应于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有多菌灵、噁霉灵、烯唑醇、中生菌素等[9]。但李润根等[10]研究显示,多菌灵、噁霉灵等药剂在田间防治效果较差。在前期病害调查中也发现多菌灵等药剂在田间产生了抗药性。为防治百合枯萎病低毒杀菌剂和生防菌剂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以期筛选出对百合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应用于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十字乡百合种植基地,选择前期病害调查百合枯萎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土壤肥力中等,水肥管理正常,龙牙百合连作2年。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龙牙百合(L.browniivar.viridulumBaker)。供试8种生防菌剂和7种低毒化学杀菌剂详见表1,用量均为药剂说明书推荐用量。
表1 供试生防菌剂和低毒化学杀菌剂
1.3 试验方法
8种生防菌剂和7种低毒化学杀菌剂各为1 个处理,对照(CK)为清水,共16 个处理,3 次重复,共计48 个小区,每个小区20 m2,随机区组排列。2020年3月30日第1 次施药,4月9日第2次施药,4月20日第3次施药。田间水肥管理和农业管理措施与当地其他地块相同。
1.4 田间发病情况调查
5月下旬开展病害调查,每个小区取3 点进行调查,每个点调查50 株,共150 株。记录植株枯萎病病株数,根据调查结果,计算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菌剂对百合枯萎病的防效
由表2可知,8 种生防菌剂对百合枯萎病发病率均有降低,其中,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沃丰康-克线散粉剂防效均达60%以上,分别为66.67%、63.20%,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发病率分别为17.11%、18.89%,发病率显著低于CK。土传三号悬浮剂防效最差,仅31.60%。
表2 8种生防菌剂的防治效果
2.2 低毒化学杀菌剂对百合枯萎病的防效
由表3可知,7 种低毒化学杀菌剂均能有效降低百合枯萎病的发病率,其中,450 g/L咪鲜胺水乳剂的防效最高,达78.36%,显著高于其余药剂,且发病率最低,仅11.11%;125 g/L 氟环唑悬浮剂和35%氟环嘧菌酯悬浮剂其次,防效均达60% 以上,分别为64.50%、61.04%,发病率分别为18.22%和20.00%,2 个杀菌剂间无显著性差异;0.3%四霉素水剂最差,防效仅34.64%。
表3 7种低毒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2.3 安全性检验
各处理施药后至采收期未发现对百合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判断药剂在指定用量下对龙牙百合安全。
3 小结
百合枯萎病病原相关研究国内最早见于1992年李诚等[11]的报道。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已经明确该病害由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sp.f.lilii)、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等镰刀菌属病原菌引起[12-14]。目前百合枯萎病的防治研究以室内药剂筛选为主,田间防治研究鲜有报道,且由于病原菌种类多样,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效不稳定,不同研究之间防效差异较大,且田间存在严重的抗药性问题。结合目前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选择生防菌剂和新型低毒杀菌剂对其田间防效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5 个药剂中未发现有对百合植株产生不利影响,有5 个药剂防效超过60%,其中,以450 g/L 咪鲜胺水乳剂的防效最高,达78.36%,可以作为最佳备选药剂;125 g/L 氟环唑悬浮剂、35%氟环嘧菌酯悬浮剂、中农绿康-微生物菌剂和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其次,防效均超过60%,以上药剂均可以作为百合枯萎病备选防治药剂,其余试验药剂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