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茶文化为例

2022-08-11

福建茶叶 2022年3期
关键词:茶文化外语思政

曾 婷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极其重要,只有将思想政治教学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充分发挥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育人作用才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应当是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现存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其直接体现出我国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当今高校外语类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教学,外语教师应肩负起重任,将语言教学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一些青年大学生缺乏思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容易存在思想动态和认识上的误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人们能够获取信息资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高校教师在开展外语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使得学生在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学习外语文化历程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课堂应发挥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课程育人功能。在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有效传播我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外语、促进文化融合的需要。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的茶文化概述

2.1 茶文化的起源

茶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和认可,在现代社会逐渐登上了国际舞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实现了普及。据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我们可以看出,茶在我国的发展已历经了4000余年的历史,并且随着民族的变化、时代的更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而茶则是人们待客的座上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发展,衍生出了“茶道”这一理念,将哲学、宗教、审美等内容有机整合起来。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和魅力,在交际、休闲、愉悦身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就连日本茶道最初也起源于中国。由此可见,当代高校外语教学的开展应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融入,鼓励并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认知,加强茶文化后续的继承发扬。

2.2 茶文化的特征

茶叶本身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也是茶文化的故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及地区都出现了以茶为主体的生产活动,包括茶叶的种植、加工以及品鉴等等,都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此背景下,部分研究学者提出了茶为国饮的概念。由此可见,我国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以及国际性。首先,就茶文化的历史性来讲,自原始社会,茶叶就已经成为个体产物交换的重要内容;发展至战国时期,茶叶的种植初具规模,大多数个体将茶叶作为一种滋补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饮茶的工具、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发展;隋唐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民间各个行业中,越来越多的茶馆、茶会被组织起来,越来越多的个体也进行了茶艺、茶道的学习;宋代的贡茶在中国历史上享誉盛名,茶文化在这一时期盛行于世;到清朝之后,为了满足当时人们的多元化需求,逐步将茶馆文化与曲艺文化进行了有效结合,并且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开展了茶叶的出口工作。其次,针对茶文化的时代性而言,在不同的时代,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都有十分突出的时代特征,其本身蕴藏的内含价值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传承发展,并且充分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满足了不同时代消费者的文化和心理需求,以此推动着当代经济的进步发展。第三,针对茶文化的民族性而言,不同民族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在茶艺、茶道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同时这样的差异也丰富了我国的茶文化,赋予其多元化的内涵价值。第四,针对茶文化的国际性而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所体现出的茶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加之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价值各不相同,这有效促进了茶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2.3 茶文化的内涵

我国的茶文化本质上立足于茶道。据调查显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体现出了丰富的哲学理念和哲学内涵,茶文化的发展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进行了融会贯通,使其不再局限于饮品这一狭隘的范畴,而是充分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优势,极具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儒家、佛家、道家代表的思想文化,即中庸、悟道、道法自然。从古至今,人们在饮茶之时通常会选择一处较为安静、环境较好的场所放松身心,之后再进行泡茶,最后品茶。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了有效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核心目标任务,而我国的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和谐、友善不谋而合。

2.4 茶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年轻人对茶文化了解并不多,对茶文化的发展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其与自身的发展没有任何关联。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对茶文化没有兴趣,大约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学习并在社会生活中大力弘扬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使得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茶文化,了解并爱上茶文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也是外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将茶文化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茶文化所体现出的内涵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外在体现,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文化理念,从而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茶文化中体现出的儒家思想、茶艺技法以及礼法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教学价值,同时业余社会文化、政治理念、哲学思路有效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并认知思想政治相关知识。

3 课程思政背景下茶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主要思路及策略

3.1 构建茶文化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要求

3.1.1 教学内容。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尽可能选择与茶文化紧密联系的音视频元素。此外,茶文化在当前社会受到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广泛关注,不仅仅包含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韩国茶道,甚至一些西方地区也形成了饮茶的相关文化,因此从整体上来讲,茶文化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跨文化性,由此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应当尽可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针对“制茶工序”这一环节而言,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制茶工序的外语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国际茶日制茶过程宣传片配以英文字幕,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认知对制茶的具体步骤进行英文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思政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其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联系,强调好茶的制作离不开匠人多年的经验积累和长期坚持,因此必须尊重每一位制茶大师,并且在未来学生的职场生涯中也要具备这种可贵的工匠精神。

第二,针对“茶的种类”这一内容而言,教师应当以制茶工艺为基础,向学生讲解绿茶、乌龙茶、红茶等茶叶的工艺差别。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茶和人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开展以“茶如人生”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品茶如同品味人生,都是苦尽甘来,以此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坚持不懈、积极奋斗。

第三,针对茶艺和茶道这一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英语词汇与表达,如“茶壶、茶杯、茶宠、茶海、茶夹”等单词,并使学生能够完整系统地表达出“茶道六君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版的茶艺表演,深入分析其与我国传统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有针对性地将茶艺与哲学结合起来,探究其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政元素。

3.1.2 教学方式。根据教育部门所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必须将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切实推动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所谓显性教育,本质上指对知识的有效传递,而隐性教育则是引导学生掌握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换而言之,现代教学要求将外语专业教学与茶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理念的渗透融入,以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创新改革,而当代学生能够灵活利用互联网技术,掌握现代化的信息资讯,因此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也是未来课程思政的必然发展趋势。

3.2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途径

3.2.1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实现师有所获。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外语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但有些过于表面化、浅显化,无法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的梳理其中潜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现阶段,虽然茶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外语教师缺乏对茶文化的正确理解,更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民族哲理、民族思想,也就很难将我国的茶文化与其他国家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立足于现实需求,有针对性的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化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高效的交流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对外邀请一些茶学大师、茶文化研究学者进入院校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详细讲解茶文化。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外语教师深入茶园进行考察,切身感受茶艺文化及其魅力所在。

3.2.2 立足于外语课程类型,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外语专业课程的主要类型,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模块进行教学设计:第一,读写课。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读写课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引导学生阅读及写作过程中。具体而言,教师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分析其中描述的相关事物,并有针对性的引出茶文化。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前收集与茶文化紧密相关的阅读资料,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提炼出与茶相关的词汇、句型,在此基础上再对阅读资料的写作风格、思想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布置与茶文化紧密联系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听说课。顾名思义,听说课注重的是学生外语听力及口语的实践训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机动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关于茶文化的外国视频报道,以此作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对茶文化的态度理念以及影响其态度的主要因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明确其差异点;第三,翻译课。该课程聚焦学生翻译技能技巧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不同语言的正确转换。基于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因此翻译课教学中应选取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与茶文化相结合的翻译材料,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获取一手信息资讯,在翻译实践中既能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2.3 搭建完善科学的外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就课程思政而言,因其更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个体的主观特征、稳定性能,所以在具体的考核评价过程中不能采用绝对的量化标准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融入茶文化不仅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茶文化发展的历程,更应当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我国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及其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学哲理,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正确看待我国民族精神并实现继承发扬。由此可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师有所获,还要立足于外语课程类型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并搭建完善科学的外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茶文化外语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