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8-10周耀东牛德刚
周耀东,牛德刚
(莒县人民医院骨科,山东日照 27650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高发的骨折类型,由于该部位特殊的解剖结构,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发生骨折几率较高,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患者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现象,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显著升高[1-2]。又因腕关节活动频繁,若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其整个关节面的平衡性将被破坏,此时若无法及时复位,患者将出现腕关节疼痛、僵硬等,对腕关节功能恢复造成影响。既往临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但该方法需长时间对骨折端进行固定,无法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恢复[3]。近年来,中医学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的方式有助于药物更好地渗入骨折端,对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4-5]。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9 年6 月—2021 年4 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 例,旨在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对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 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17 例;年龄47~76 岁,平均年龄(61.58±3.6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43 h,平均时间(23.71±2.86)h。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6~75 岁,平均年龄(61.49±3.70)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40 h,平均时间(23.67±2.70)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腕关节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肿胀、疼痛等症状;前臂下端出现明显畸形及压痛;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既往桡骨远端骨折史;开放性骨折;合并代谢性骨病;伴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性骨折;存在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复位时患者保持坐位,将肘部保持屈曲直角状,前臂保持旋前位,掌心保持向下。若为屈曲型骨折,行手法复位时要求助手紧握患者的上臂,另一助手将患者的掌根部紧握后行拔伸牵引,纠正缩短位移,随后术者使用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剩余手指从背侧向掌侧进行推压,矫正背侧移位,并牵引手指,缓慢背伸腕关节,拉伸屈肌腱,以防复位后再次发生移位。若患者为伸直型骨折,复位时要求助手紧握肘部,两个拇指并拢后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剩余手指置于腕掌部,紧扣大小鱼际肌,顺势牵引拔伸,纠正重叠位移,随后术者屈腕按照两拇指方向以由近至远的方式进行推按,按顺序逐个拔伸各指头,梳理肌腱,待其恢复至正常位置后使用石膏夹板固定4 周,待拆除石膏后再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组方如下:细辛5 g,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粉各10 g,当归、川牛膝、红花、伸筋草、续断各15 g,透骨草25 g,甘草6 g。加1 000 mL 水煎煮,随后将药液倒入盆中,熏蒸骨折端,注意熏蒸温度不得过高,同时在熏蒸时需时刻变换体位,待温度降至可耐受温度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使用药液淋洗骨折端,30 min/次,1 次/d。连续熏洗40 d。
1.4 观察指标
(1)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具体判定标准:腕关节活动不受限制,疼痛消失,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背伸及掌屈角度减少<15°为优;腕关节剧烈活动时受到限制,伴有偶尔疼痛,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背伸或掌屈角度减少15~30°为良;腕关节轻微活动时受限,并伴有明显疼痛感,腕关节功能减弱,背伸及掌屈角度减少31~50°为可;腕关节活动受限,伴有持续性疼痛及功能障碍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骨折愈合情况:X 线检查显示骨折线消失为骨折愈合,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测量桡骨高度。
(3)腕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进行6 个月随访,观察背伸、掌屈、前臂悬前及悬后关节活动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s)
2.3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背伸、掌屈、前臂悬前及悬后关节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背伸、掌屈、前臂悬前及悬后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居于上肢骨折发生率第一位。由于骨折早期出现的骨折端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故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尽早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对促进骨折端恢复及缩短愈合时间等具有重要作用[6-7]。
中医手法复位在桡骨远端骨折中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二次损伤,且中医手法复位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青睐[8]。但经手法复位后在骨折端固定过程中极易对静脉压造成挤压,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加剧了机体肿胀程度,极易诱发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皮下瘀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预后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干预后背伸、掌屈、前臂悬前及悬后关节活动度均较大(P<0.05),表明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能够有效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腕关节活动度,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分析其原因可知,中药熏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活血化瘀的药物经煎煮生成药液对患处进行熏蒸、淋洗,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熏洗过程中将药力与热力有机结合,其中在热力作用下可使患者骨折处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得到有效扩张,并可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皮肤新陈代谢;而药力在于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热力作用后可直接导入受损部位,显著加强了药物渗透力,可促进皮肤吸收药物,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10]。本研究中中药熏洗组方中细辛通窍止痛、祛风散寒;乳香消肿止痛、去腐生肌、行气活血;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血竭、三七粉、川牛膝、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伸筋草祛风除湿、下气活血消肿;续断补肝肾、强筋骨;透骨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甘草调和诸药[11-12]。
表3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能够有效改善腕关节功能,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