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护理在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8-10梁艳娇廖婵
梁艳娇,廖婵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广西南宁 530028)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患儿大脑神经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1-2]。自闭症属于终身性障碍疾病,患儿会出现重复性刻板行为,并且兴趣爱好较为局限[3]。自闭症会使患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出现障碍,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缺乏能力,无法展开团体游戏,不能建立伙伴关系[4]。临床上针对自闭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普遍采取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改善[5]。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中,以家庭作为核心,通过生活中的训练,让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有所改善,提高康复效果[6]。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年3—9月本院收治的自闭症患儿80例作为对象,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其社会交往障碍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自闭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住院号纳入计算机展开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5岁,平均(3.91±0.69)岁;观察组男33例,女7例;年龄3~5岁,平均(3.84±0.78)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中自闭症的诊断标准;(2)家长对治疗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依从性好并能坚持治疗3个月;(4)年龄3~5岁。
排除标准:(1)存在听力异常者;(2)存在癫痫及其他精神疾病者;(3)存在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情况,并为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尽量不让患儿独处,定期带患儿到外面多走走,多与患儿交流沟通。
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护理。(1)强化人际关系:家长需多带患儿出门,使其与陌生人进行接触,在感受外面生活的同时累积社会交往经验。(2)组建社会集体活动:以社交游戏、教育、音乐疗法或与其他儿童作伴等方式,让患儿融入外界生活。(3)开展情景教育:通过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参加朋友聚会等方法让患儿感受到社交的魅力,充分融入外界,与同龄儿童结交。(4)日常生活干预:家庭成员需观察患儿日常饮食,制定健康食谱,在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同时,使患儿身体机能得到提升。(5)心理干预:主动询问患儿有无想做的事情,参与其感兴趣的话题中,共同讨论,评估患儿心理状态,并给予积极语言及肢体方面的鼓励,提高其配合程度。(6)音乐疗法:让患儿在充分放松的环境下聆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魅力,熟练掌握演唱后,可引导患儿进行身体模仿,提高其兴趣指数,增加愉悦性。(7)行为干预:家长需根据患儿日常生活所需而制定行为项目,比如穿脱衣物或自主进食等,由家长示范后引导患儿自行根据示范内容进行训练,每完成一个阶段给予一定鼓励或奖励,让患儿通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提高患儿训练的配合度。
两组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运动能力、与非生命无痛关系、对环境变化适应、听觉反应、视觉反应、近处感觉反应、焦虑反应、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活力水平、智力、总体印象15个项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评估,总分60分,评分≥30分诊断为孤独症,评分越高则病情越严重。
(2)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对患儿孤独症症状进行评估。该量表共57个项目,包括感觉、语言、运动、交往、自我照顾5个因子,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计分,评分越高则孤独症症状越严重。
(3)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该量表可识别神经肌肉或感觉系统是否有缺陷,发现存在的可以治疗的发育异常,对孤独症、发育迟缓具有诊断价值。该量表包括适应性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3个维度,发育商76~85表示发育迟缓边缘状态,发育商55~75表示轻度发育迟缓,发育商40~54表示中度发育迟缓,发育商25~39表示重度发育迟缓,发育商<25表示极重度发育迟缓。
(4)于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我科所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展开测评,围绕护理人员护理干预期间护理流程、护理措施、服务质量、专业程度等展开评价,由患儿家属进行填写,评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评分60~80分为满意,评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ABC、CAR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ABC、CAR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ABC、C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BC、CAR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ABC、CARS评分对比[(±s),分]
组别ABC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CARS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77.58±4.51 77.54±5.31 0.036 0.971 78.10±4.21 74.39±5.36 3.443 0.001 46.55±5.23 45.51±6.25 0.807 0.422 47.66±5.84 41.89±6.48 4.183 0.000
2.2 两组Gesell发育量表发育商对比
干预前,两组Gesell发育量表各维度发育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Gesell发育量表中适应性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适应性行为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语言行为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51.82±7.78 52.51±7.22 0.413 0.681 61.63±6.48 64.67±5.44 2.275 0.026 42.23±6.98 42.73±6.69 0.332 0.740 57.65±7.24 60.74±5.82 2.107 0.038个人-社交行为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51.08±6.78 52.61±5.37 1.117 0.267 62.88±6.11 66.12±6.03 2.384 0.02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目前针对自闭症暂无确切的治疗药物和方式,通常以机构及医院康复护理为训练模式,自闭症干预是长期的过程,而非1~2个月可以治愈,有些自闭症患儿甚至需要终身进行训练,这是因为自闭症患儿大部分伴智力发育落后,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对于自闭症患儿需做好长期、科学干预的准备,甚至要进行一对一医学干预,但是在目前医疗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完全交给医护人员来进行训练,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7-8],加上长期康复训练也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家庭干预非常重要。协同家庭参与到康复护理中,能够为自闭症患儿提供高质量生活保障,使其尽快回归社会以及正常交往中[9]。而且家庭是患儿熟悉的场地,家长对孩子更加了解,有利于患儿依从性的提升,便于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有效实行[10-12]。
自闭症患儿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13],因自闭症患儿受限于疾病影响,出现语言障碍的现象,无法大声说话,也不敢大胆说话,而语言沟通是人类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项技能[14-15]。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阶段,能够通过人际交往、组建游戏、音乐疗法、心理护理、社会干预等方式,调动并提高患儿情绪,使语言主动性得以展现,刺激患儿脑部神经元生长[16-17]。此外,患儿在康复护理阶段,家长可根据其听觉能力,在游戏和相关指令发出后,引导患儿进行训练,协同其他康复干预模式,能便于患儿自主接受新鲜事物,并逐渐回归正常生活轨迹,使生活质量有所提升[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ABC、C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esell发育量表中适应性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交行为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庭康复护理在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治疗中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治疗期间采取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能使患儿语言发育、社会交往能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