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反射疗法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产后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2022-08-10厉雪梅厉昌梅
厉雪梅,厉昌梅
(日照市人民医院产科一区,山东日照 276800)
剖宫产可有效解决难产、产科合并症等,挽救母婴生命,但较阴道分娩而言,剖宫产所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产妇疼痛较重,影响母乳喂养的进行,对产后恢复不利[1]。产妇生产后身心变化处于关键时期,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以缓解疼痛,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加快产后恢复[2]。中医认为剖宫产后产妇气血亏虚,津液不足,致使乳汁生化失源,进而导致泌乳量少或泌乳延迟[3-4]。反射疗法基于传统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按压足部与特定身体脏器相对应的反射点,可有效激发经气,调整气血及脏腑功能,增强修复能力。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24例产妇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分析足部反射疗法护理对产妇泌乳及产后舒适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各项生命体征均处于平稳状态;无手术并发症;凝血功能无异常;基本认知、沟通无障碍。排除标准:产后伴有严重负性情绪,依从性差;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存在足部骨折、脱位;临床资料不完整。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产妇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8.51±2.3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1±1.13)周;体质量指数21.2~29.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28±1.19)kg/m2;文化程度:6例小学及以下,26例初高中,30例高中以上。观察组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8.62±2.3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8±1.16)周;体质量指数20.8~29.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19±1.17)kg/m2;文化程度:8例小学及以下,25例初高中,29例高中以上。两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产后常规护理。密切监测产妇、新生儿体征,做好伤口、引流管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等,告知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益处,并做好饮食、生活等基础护理,持续性评估产妇心理状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以产妇耐受为前提,鼓励其下床活动,不对活动时间做要求,以产妇舒适为宜。持续护理3 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足部反射疗法护理。于剖宫产术后3 h进行,具体如下:护士准备温度适宜病房,引导产妇放松身心,反射疗法开始前需确保其足部卫生,且未使用乳液,后裸露足部。引导产妇取半坐位,在膝盖下置一枕头以预防疲劳,使需进行足底按摩的脚维持45°,护士洗净手并揉搓至适宜温度,涂抹少量凡士林于产妇足部以润滑;按摩右足前需进行2 min预热、放松,预热后,依次对患者足底对应大脑、甲状腺、肺、膈肌、垂体、肝脏、胸部、肾上腺及上下淋巴结反射点实施按摩,持续8 min,以减轻疲劳、麻醉所致的负面影响;右足按摩结束后,再对左足底与身体相关反射点进行按摩,包括大脑及垂体、甲状腺、肺、胸部、上下淋巴结、肾上腺、大小肠、太阳神经丛反射点,各部位按摩均维持2 min,对卵巢、膀胱及输卵管反射点按摩5 min。3次/d,持续按摩3 d。足部反射疗法开始前,护士需叮嘱产妇饮用大量水,以便排出体内毒素。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及泌乳始动时间,并计算恶露量及宫底高度。恶露量:叮嘱产妇产后第3天将所用产褥垫集中存放至专用收集袋中,统一称重后减去干产褥垫质量。宫底高度:均于产后第3天测量,采用塑料软尺测量耻骨联合宫底高度。
(2)观察产妇产后3 d内泌乳量。泌乳量多:哺乳次数≥16次,产妇感觉乳房饱满,能够满足新生儿哺乳需求;泌乳量中:可满足新生儿部分需求,但仍需添加配方奶;泌乳量少:产妇感觉乳房松弛,双手挤奶时溢出少量奶水,新生儿多进食配方奶。泌乳中等及以上比例=(泌乳量多+泌乳量中)/总例数×100%。
(3)于护理前、护理3 d后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两组舒适度[5],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共28项,采用4级评分法,1分为非常不同意,4分为非常同意,评分越高,则产妇越舒适。
(4)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1,重测效度为0.862,≤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部分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部分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泌乳情况、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计量资料如术后恢复情况、舒适度以(±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泌乳始动时间均较短,恶露量较少,宫底高度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泌乳始动时间(h)13.93±2.43 12.82±2.76 2.377 0.020 6.85±1.34 3.21±0.53 19.890 0.000恶露量(mL) 宫底高度(cm)11.25±2.02 10.38±1.90 2.470 0.015 12.39±2.18 11.42±2.37 2.372 0.020
2.2 两组产后3 d内泌乳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3 d内泌乳量中等及以上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3 d内泌乳情况比较[n(%)]
2.3 两组舒适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d后,观察组GCQ中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GCQ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GCQ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生理护理前 护理3 d后48.52±4.73 48.65±4.96 0.149 0.882 74.58±5.14a 82.76±7.47a 7.103 0.000心理护理前 护理3 d后社会文化护理前 护理3 d后50.21±5.32 50.25±5.48 0.041 0.967 68.28±5.68a 75.29±7.14a 6.050 0.000 51.43±3.25 51.25±3.29 0.307 0.760 80.48±4.57a 85.57±9.13a 3.926 0.000环境护理前 护理3 d后56.42±5.98 57.10±6.01 0.632 0.529 75.67±4.52a 84.48±5.68a 9.556 0.00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剖宫产会对产妇生殖、泌尿等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加之产后产妇身体虚弱,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期间易产生较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产后生活质量[6]。产妇进食时间、质量与泌乳时间密切相关,而剖宫产后产妇进食受限,会造成泌乳时间延迟,不利于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展。因此,临床需加强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护理干预,以增加泌乳量,加快产后恢复进程。
常规护理仅给予产妇产后基础护理,缺乏针对性干预方案,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产妇产后康复需求,影响护理效果,临床应用愈发受限[7-8]。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均有相应反射点,足部反射疗法护理可达到加快产后恢复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泌乳始动时间均较短,恶露量较少,宫底高度较低,产后3 d内泌乳量中等及以上比例较高,护理3 d后GCQ中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表明足部反射疗法护理对提高剖宫产产妇泌乳及舒适度效果确切,利于加快产后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为,足部反射疗法通过对产妇足部对应全身脏器多个反射点进行按摩刺激,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进而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虚实等作用[9]。按摩足部卵巢、膀胱及输卵管反射点能够促进膀胱、子宫收缩,利于排出恶露,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并能够增强产妇胃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加快产后恢复。母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尤为重要,而泌乳量与产妇身体状况密切相关。本研究于产妇产后早期采取足部反射疗法进行干预,可有效起到活血通络、益气生津等作用,利于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10]。剖宫产会增加产妇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加之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会引发较重负性情绪。足部反射疗法可有效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减轻泌乳延迟等困扰,进而提高产妇舒适度,故护理满意度更高。但本研究仍存在观察时间短等不足,可能会对研究结果可信度造成影响,临床尚需继续延长观察时间,深入分析足部反射疗法对剖宫产产妇远期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产妇中采取足部反射疗法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加快产后恢复,进而提高产妇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