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分析
2022-08-10岳芙蓉冯立霞
岳芙蓉,冯立霞
随着全球信息化加速和学生课业压力的加重,儿童青少年的各种视力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各国的世界性难题[1]。而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更加不容乐观。2012年,我国5岁以上患各种视力缺陷的人群约5亿人,其中近视人数就高达4.5亿[2]。据统计,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约为53.6%,位居世界第一[3]。基于此,为全面了解利通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及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18—2020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5岁半至6岁半幼儿园儿童及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8—2020年每年下半年开展一次近视筛查。
1.2 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以吴忠市利通区为监测点,共监测学校9所,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各2所,高中3所。以整班为单位,每所幼儿园至少抽取80名5岁半至6岁半儿童,小学、初中和高中每个年级至少80名学生,即每所小学至少抽取480名学生,每所初中、高中至少抽取240名学生。不足部分由附近同等类型幼儿园和学校补充。
1.3 评价标准: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近视判定标准为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数<-0.50D,凡单眼判定为近视者即计入近视人数。同时,确认为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受检者计入近视人数[4]。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监测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定性资料均用频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8—2020年不同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2018—2020年共监测学生7 903人次,其中,2018年2 692人,近视率34.06%,2019年2 711人,近视率34.30%,2020年2 500人,近视率31.63%。不同年份不同年级之间近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P<0.05)。小学和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总体近视率较2018年下降5.27%,见表1与图1(目录后)。
表1 2018—2020年不同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n(%)]
2.2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青少年儿童不同性别学生近视率:2018—2020年不同性别青少年儿童近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4,P<0.05),见表2 。
表2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青少年儿童不同性别近视率比较
2.3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青少年儿童不同视力低下程度近视率比较:2018—2020年随着年级的增长视力低下率逐渐增加,且重度视力低下人数逐渐减少,2018—2020年重度视力低下率分别为61.72%、52.12%、49.52%,见表3与图1(目录后)。
表3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青少年儿童不同视力低下程度近视率比较[n(%)]
2.4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青少年儿童视力低下戴镜情况:2018—2020年利通区学生总体戴镜率分别为26.75%、19.82%、18.48%,见表4。
表4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青少年儿童视力低下戴镜情况[n(%)]
3 讨论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分别为50.59%、46.62%和45.32%,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均远高于世界人口平均近视发生率22%。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级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到高中三年级近视率达到高峰,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5]。2020年高三年级近视率为84.32%,其原因可能是与年级越高学生学业负担越重,导致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减少有关。其次高年级学生对多元化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增加,进一步增加了用眼负荷,加重了眼部疲劳[6]。
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学龄段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7]。既往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基因遗传、种族、生活学习习惯等有关,也可能是多种混杂因素引起,如女生偏好静态活动,近距离用眼时间较男生长,户外活动较男生相对少运动时间相对较短等。同时睡眠时间不充足以及女生生长发育的节奏较男生快也是女生近视率较高的影响因素[8]。近视防控措施的制定者应根据不同性别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生活、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倡导女生多参加户外活动,适度延长睡眠时间。
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眼病之一[9],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应该引起高度的警惕和重视。研究结果显示,尽管2018—2020年吴忠市利通区儿童青少年重度视力低下率得到缓解,由61.72%下降至49.52%,但重度视力低下人数占检出视力低下人数比重仍然较大。重度视力低下已成为影响当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且有低龄化、随学龄上升的趋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