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调查及扶助机制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22-08-10朱德东谢铭懿
朱德东,谢铭懿
(重庆工商大学 a.学术期刊社; b.文学与新闻学院, 重庆 400067)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2017)指出,要重点扶持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阅读工作,重点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阅读需求,促进全民阅读均衡发展。现阶段,致力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持续开展全民阅读促进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国家与学界共同聚焦的重要议题,深入推进、高效实施阅读教育尤其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阅读扶助应是题中之义。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除经济贡献与财政收入较高的主城都市圈外,还包括部分边远农村地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是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保障与扶助区域。青少年作为全民阅读重要参与群体,摸查青少年的阅读素养状况,科学合理扶助青少年阅读素养短板,对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及个人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积极作用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通过CNKI对阅读素养的文献检索,发现当前关于阅读素养的研究视角主要聚焦在教育领域与数字阅读领域,以及关于阅读教学及阅读素养提升途径层面,涵括国际阅读素养评估研究、数字电子阅读对阅读素养的影响研究、阅读素养的培育与提升研究三大主题。
(一)国际阅读素养评估研究
目前,在国外阅读素养测试中,PIAAC、PISA、NAEP、ORCA、PIRLS等常作为有影响力的使用工具。为找出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可鉴之处,俞向军等分析总结了PISA 2018阅读素养测试内容新变化,即增补“评价”元素,删除“纸质”文本限定词,将情境、文本、策略调整为阅读测试维度[1]。针对PISA 2018阅读素养评估展现的新动态与新特征,为向我国阅读教学及评价提供切实借鉴,王晓诚提出应关注目标导向的阅读观,强化数字阅读导航,重视多重文本阅读及批判性阅读[2]。在对泛加拿大评估项目(PCAP)与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框架比较研究中,陆卓涛等认为,前者在阅读概念界定、目的指向、高阶思维凸显、实践操作等方面,较后者更明确高效[3]。此外,部分研究者从比较的视角出发,对PISA、PIRLS、NAEP、ORCA、PIAAC等国际阅读素养测评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数字阅读素养测评的建议[4],包括重视数字阅读需求,加强数字阅读测评实证研究,重视阅读文本情境,同时在对PIRLS、PISA、PIAAC的阅读体系框架和内容进行比较后,从阅读素养地位和属性、阅读高阶思维能力、阅读素养评价方法借鉴等层面,对阅读推广的内涵和专业品质、服务成效提出意见[5]。
(二)数字电子阅读对阅读素养的影响研究
随着信息数字化建设与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普及,数字化阅读成为各群体工作学习乃至社交的基础活动,数字阅读素养逐渐受到社会和学界重视。钱荃等认为,数字阅读素养的内涵根植于纸质阅读素养,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素养相互整合,以满足学生当下以及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两者并非取代更替的关系[6]。数字阅读通过作为载体的电子产品实现,伴随着电子阅读介质种类的不断丰富与创新,衍生为电子阅读。从电子阅读对阅读素养的积极影响来看,在认知层面,电子阅读对表层理解、语义理解、推论理解有明显促进作用[7]。然而,由于电子阅读文本需要屏幕作为实现载体,部分学者认为电子阅读存在相应“屏幕劣势”,即通过手机、电脑、阅读器等电子产品阅读相比纸质阅读存在效果差异[8-9]。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不同阅读素养水平的学生进行实证分析,李文烨等发现“屏幕劣势”对阅读素养较高的学生影响不大,但阅读素养较低的学生容易在电子阅读中分散注意力,造成阅读素养明显下降,同时随着时间增长,所受影响程度也逐渐加深[10]。
(三)阅读素养的培育与提升研究
学生阅读实施行为是个人兴趣实践的体现,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和升华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激发内生兴趣是培育学生个人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杨玉国认为,“创意阅读”即以阅读内容为基础,运用思考、创意等方式,衍生出新观点的阅读方式,有助于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升华阅读素养[11]。詹世友等从阅读素养的引领者视角出发,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共同作用,建议培育具有高水平阅读素养的语文教师队伍,根据学生年龄分层指导,循序渐进[12]。从培育阅读素养借助的客体来看,曹勇军认为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品质,应从阅读社科论著切入,从书籍的阅读顺序、阅读次数、阅读步骤、阅读总结、阅读思考等5个方面内化阅读[13]。
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学界对阅读素养作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深度研究,探讨了国际阅读素养测评框架的借鉴意义、数字阅读对阅读素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的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研究方面,学界仍未予以充足的学术关照,尤其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支持与援助机制的研究成果更为缺乏。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试图了解并呈现该类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现状及问题,为开展针对当地青少年的阅读扶助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三、调查研究方法设计
(一)具化调查目标
“阅读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 (IEA) 于1991年提出,相关研究方向与成果主要集中在阅读素养概念、内涵的解读和界定上[14]。多数学者认为阅读素养是一种关乎阅读的行为[15]、能力[16]与过程[17]。有学者虽提出了阅读认知、获取、实施是阅读素养的构成部分[18],但在研究中着重探讨了阅读理念、态度、情感、意愿和意志等素质对阅读的影响,未对三者如何影响阅读素养,以及其中的内在逻辑关联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现实情状需要,本文从阅读认知、阅读需求、阅读获取、阅读实施4个方面对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关联性考察,同时为研究阅读素养的外在影响因素,再将社会各主体的阅读引导、阅读推广情况纳入调查范围内。
(二)实地访谈及问卷再调查
本研究选取重庆市财政收入总量较低,又是民族地区的酉阳县、石柱县部分城乡区域,以及开州区与永川区部分边远农村区域为调研地区,选取这些地区的青少年(12~17岁人群)为调研群体,对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现状展开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目标,本研究结合半结构式实地访谈与深度问卷调查方法实施调研,在回顾已有相关文献基础上,经专家讨论修订后形成访谈提纲,为量化数据另设计27个问卷考察项。本次访谈与问卷调查对象共有354人,其中访谈人数为114人,问卷参与人数为243人,发放并回收问卷243份,有效问卷213份,问卷有效率为87.7%。问卷主要考察方面如下:第一,通过调查当地青少年对新知识的渴望程度、阅读困难程度、阅读技巧了解程度,以及如何看待阅读重要性等,分析当地青少年的阅读认知情况;第二,摸查当地青少年升学压力、未来阅读意愿、个性化需求、阅读需求沟通方式等,了解当地青少年阅读需求情况;第三,调查当地青少年阅读资源获取来源与渠道、阅读时间与规划,分析阅读获取与实施情况;第四,通过对学校指导阅读、父母陪伴阅读、当地农村书屋建设情况、青少年的城市图书馆信息了解程度与到访频率、品牌连锁书店下乡展销情况展开调查,分析针对当地青少年的阅读引导、推广及城乡阅读互动实践。
(三)具体调研过程
为了真实、深切、全面了解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阅读素养信息,客观、透彻、准确还原当地青少年的阅读素养现状,本研究在调研阶段深入重庆经济欠发达一线地区尤其是农村集镇、乡村地区,通过寻找及到访永川区、开州区、酉阳县等区县农村地区青少年学校与家庭,在取得访谈对象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实地访谈与沉浸式观察,采集青少年阅读资源、时间、家庭阅读情况等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部分教师群体线上线下发放问卷,共得到有效线上问卷73份,线下问卷140份。在总结访谈与观察数据后,持续优化及完善访谈提纲与观察目标,使得调研过程具有实施灵活性,调研问题具有针对性,相关数据有全面性、可参考性。
四、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现状呈现
(一)阅读重要性与困难性认知共存,阅读需求表现与沟通失调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认知情况呈现高度一致,在阅读对学习、工作以及未来个人发展有重要作用与功能这一认识层面有着广泛认同。在阅读需求方面,此次调研结果与相关研究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学习意愿强烈”[19]相近,当地青少年因对阅读重要性存在高度认可及面临升学压力,同样表现出强烈的阅读欲望与需求:一是对通过阅读与学习升学的欲望强烈,对不同题材的网文、小说等个性化需求突出;二是表示将在未来持续进行阅读活动;三是在长期阅读、主动阅读、规划阅读、积极搜集阅读信息等方面积极行动;四是对学校读书周与读书交谈会、全国连锁品牌书店下乡进行图书推荐工作、参加校外阅读与数字化阅读活动等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访谈对象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阅读引导与鼓励,认为阅读具有困难性,对阅读产生困难认知与畏难情绪,于是减少阅读次数和时间甚至放弃阅读。在谈及教师与学生的阅读沟通时,部分访谈对象反映一些教师大多只有一种策略行动即将沟通对象作为达成自身目的的工具与手段[20],以完成升学指标与教学任务,而少有与学生沟通协商阅读难点和需求,这使得当地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与满足不匹配。
(二)阅读获取渠道与方式多元集中,阅读实施时间普遍不足
分析调研结果发现,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内容与来源虽呈现多样多元性,但其中课本读物与学校占比均高达86%以上(见表1),同时当地学校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仍以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为主要目标,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素质教育等综合培养有所忽视,如仅在教室存放语文、数学教辅资料等学习工具书,在课内外均未引入青少年主流杂志、文学著作扩展学生知识面,造成当地青少年阅读内容与范围局促、课外阅读资源空间被挤占、阅读资源获取渠道过于集中等问题。另外,根据当地青少年阅读实施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近60%的调查对象每周阅读时间不足5个小时,低于全国每周平均阅读时间即8小时[21]。
表1 阅读内容与来源问卷统计
表2 阅读认知与时间问卷统计
(三)关于各主体阅读引导与推广的针对性实践概述
此次对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引导与推广情况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与当地青少年密切相关的阅读开展主体即学校、家庭、政府、书店、图书馆。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结果,发现:第一,学校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浓厚,对学生的长期阅读指导欠缺,校内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对阅读技巧的传授缺失,校内读书周与阅读交流活动开展不够;第二,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家庭面临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的问题,解决家庭收支不平衡成为生活重心,导致家庭阅读尤其陪伴阅读氛围薄弱,家庭成员对子女成长阶段的个性发展关注缺乏;第三,政府对农村书屋的数字化转型与宣传不足,响应全民阅读活动不及时不到位,当地青少年对农村书屋的概念不清晰,对农村书屋的服务情况不了解,多数人没有到过农村书屋进行阅读活动,集中反映政府未指派专业阅读指导人员进行扶助;第四,大城市大农村背景下,城乡社会空间与功能的分隔使得部分农村青少年无法实现对当地县城及中心城区书店、图书馆活动的有效了解与参与,部分中心城区的品牌连锁书店也因考虑经济利益与空间距离,少有主动到偏远区县与农村地区组织宣售活动。
五、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现有提升机制及问题
(一)现有提升机制
通过对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现状的实地调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因缺乏健全阅读市场链与浓厚社会阅读教育氛围,对当地青少年阅读素养培育,仍是政府主导,继而家校落实、教师引领、学生实践。这四层逻辑贯穿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机制中,是培育当地青少年阅读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政府层面,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撑,未能充分实现对提升青少年阅读素养的专业人才及技能的引进和培养,也未对农村书屋进行有效建设与改革;在家庭与学校层面,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沟通引导欠缺;在学生个人层面,也存在实施阅读不积极,阅读时间不及全国每周平均阅读时间等症结。与此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间有着一定地理空间距离,城市与乡村地区的阅读互动关系薄弱,以致现有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机制当中存在城乡阅读互动缺口。
(二)具体问题
政府层面,专业阅读指导人才引进和技能培养缺乏,农村书屋建设改革力度不够。阅读指导人才是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的必要条件,对当地青少年阅读兴趣、阅读实践、阅读成效起到重要积极作用。然而,由于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与学校在当地阅读指导人才匮乏现状下,仍未充分重视引进专业阅读指导人员,或深度培养阅读指导教师,使得专业阅读指导人才引进及技能培养欠缺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书屋的建设改革也存在宣传不到位,数字化转型不及时等问题,未能使农村书屋走进走深当地居民视野与阅读实践,也未能满足当地青少年数字化阅读需求。
教师和家长层面,阅读需求沟通缺失使得阅读引导方向失焦。在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学校应试教育理念下,当地青少年虽然存在着强烈阅读需求,但自身阅读需求却未能与教师进行过充分沟通协商。多数调查对象表示虽然曾在与老师、家长沟通中提及阅读,但多为单方面交代阅读实施与完成情况,少有进行阅读需求的交往沟通。在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多元化时代背景下[22],阅读需求沟通的缺失使得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现代化、个性化、数字化阅读需求未能得到注意与重视:学校仍按传统观念着重讲授教学教育读物,父母与教师对当地青少年阅读特性有所忽视,农村书屋内数字化阅读设备短缺。
学生个人层面,阅读困难性认知与阅读时间不足存在内在联系。虽然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对于阅读重要性有着普遍认同,但在阅读实施方面尤其当下每周阅读小时数方面却不大乐观,部分研究对象表示“阅读很重要,但需要以后再规划和实施阅读”。这意味着当地青少年知道阅读重要,但并未意识到实施阅读的及时性与重要性,而将阅读实施行为拖延至未来完成,使得当下自身的阅读认知与阅读实施衔接迟延,阅读时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进一步探索此现象是否与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困难性认知相关,本研究将当地青少年阅读困难性认知数据与周阅读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后发现,周阅读时间1小时以下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同时两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见表3),表明研究对象认为阅读困难的想法越强烈,阅读时长越可能会处于1小时以下。
表3 对阅读困难的认知程度与每周阅读时间长短的相关性分析
城乡互动层面,城乡阅读参与主体交互关系薄弱,城乡阅读互动缺位。社会互动理论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社会成员间不断进行的互动过程中,社会成员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 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相互影响[23]。在以信息为载体的阅读互动中,城市与乡村既可作为宏观的行为主体,也可具象化为其中的阅读个人或群体即城乡居民和青少年、城乡书店等,而由于重庆主城区书店对区县市场主动阅读宣传和辐射力度、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少年参与城区图书馆和书店阅读推广活动不足,城乡阅读参与主体的人际交互、关系共振未能得到充分建构,多元主体的阅读互动关系未能形成,城乡阅读互动呈现出缺位态势。
六、阅读扶助机制策略
(一)完善专业人员与技能培养机制,消解青少年阅读认知难题
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整体来看,专业阅读指导人才贫乏[24]。学校内部专业阅读引导教师、社会专业阅读引导人员匮乏造成当地青少年形成阅读困难认知等问题在本次调研中也有所体现。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与《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均衡城乡公共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已被提上国家议程,这为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阅读指导人才欠缺问题指明了方向。结合国家政策与人才现状,城市与乡村图书馆、书店以及农村书屋可加强员工阅读指导技能培训,在阅读指导实践中做到寓“导”于乐;政府可借鉴发达地区阅读指导经验,借调其他地区的阅读指导人才,实行“以强带弱、以富带贫”帮扶策略,用阅读指导经验丰富有效、人才队伍壮大的发达地区来带动阅读指导经验贫乏、人才数量匮乏的相对欠发达地区,通过经验分享、交流学习、会议探讨等形式,提高当地阅读指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学校可定期开办教师阅读培训班,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阅读知识与技能、思想的综合培训,做好培训班的成效验收工作;家庭成员可加大家庭陪伴阅读活动的开展频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隔代或同代教育方法与阅读指导能力,提高青少年阅读水平与兴趣。
(二)建设农村书屋多方改革机制,满足农村青少年校外与数字化阅读需求
我国自2007年开始重点支持农村书屋的发展建设,曾在广大农村地区掀起农村书屋建设热潮,但正如此前相关研究所担忧的那样,农村书屋出现热后遇冷现象[25],例如将乐县在2012年就实现全县所有135个行政村农村书屋100%全覆盖,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到2019年底,45%的农村书屋基本丧失应有功能,50%的农村书屋“门前冷落”[26];兴庆区图书馆也曾因门庭冷清、读书氛围不足等问题,开展了“送书到户,热闹农村书屋”的改革试点活动[27]。
农村书屋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阅读空间与场所,对农村家庭与青少年的精神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此次实地访谈过程中发现,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书屋同样存在宣传低效与建设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当地农村青少年的校外与数字化阅读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对此考虑:第一,加强对农村书屋与阅读实施重要性、及时性的宣传推广工作,协调村委带头组织与参与阅读活动,做到宣传到户;第二,农村书屋协同城市图书馆、品牌连锁书店开展阅读推广与展销活动,动态把握农村青少年校外阅读需求;第三,有研究表明,农村少年在童年时期的亲子阅读频率越高,其阅读动机越强,且这一影响也将会贯穿未成年人的整个成长阶段[28],因此农村书屋作为青少年校外阅读场所,还可考虑按期组织开展农村书屋亲子阅读活动,提高农村书屋亲子参与频率,进一步刺激农村青少年阅读动机与需求;第四,由于青少年大多在校学习,作息时间及规律与农村居民有所差异,农村书屋可针对青少年的作息情况与阅读偏好,协调书屋开放时间,把握青少年对操作手机、电脑等现代化数字设备有着浓厚兴趣的特点,引入、升级数字化阅读设施,满足农村青少年读者数字阅读需求。
(三)畅通青少年阅读需求有效表达机制,健全家校联合阅读引导
在阅读扶助实施主体多元化的环境下,畅通青少年阅读需求有效表达渠道,协调各主体阅读扶助措施是健全家校联合阅读引导的基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人通常通过观察与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29],因而青少年会对他人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进行潜意识模仿。在青少年成长阶段较为重要的两个环境,即家庭与学校中,教师、同学、父母对青少年阅读态度与习惯养成、阅读需求变化、未来阅读行为发展路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使得畅通阅读需求表达渠道,健全家校联合阅读引导存在一定可行性及协同性。家长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阅读规划及其实施,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外,还要主动与子女建立阅读沟通渠道,将表达需求的示范行为具象化为语言符号,使子女能够轻松观察学习,最终再现阅读需求表达过程。学校可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组织师生参与趣味阅读、阅读交流分享会和阅读动员大会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可通过教师模范阅读、同学互动阅读等,提高青少年阅读主动性与规范性,形成以阅读促进学习,以学习带动阅读的良好循环。与此同时,家庭与学校需营造意见互通的阅读环境,家长和教师要与青少年展开多向互动,及时获悉青少年阅读需求与困难,共同制定应对方案,从而为实现家校联合引导阅读提供组织保障。
(四)构建学校长效阅读教育机制,提升青少年阅读自信认知
学校在青少年的阅读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持续性、针对性、阶段性长效阅读教育机制,对提升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自信认知,提高当地青少年阅读平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持续性提供阅读指导服务,教师可通过“接力式”长期引导、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30],做好青少年学生阅读指导规划工作,克服部分学生的阅读困难心理,做到“以导促读”。其次,针对性制定阅读方案,学校在进行阅读引导、推广等教育活动时,应满足学生群体主要的阅读需求,再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适度提供相应阅读资源,制定高精准高匹配的阅读实施方案,最大程度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第三,阶段性跟进学生阅读情况,教师需对学生阅读资源种类、参与阅读活动、阅读感受等进行阶段性摸查,动态把握学生阅读困难,及时调整阅读指导方案,教师群体内也应做好阶段性分析与总结,做到定期经验分享,增强沟通及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五)加强城乡书店阅读联动机制,鼓励到乡宣售与城乡借阅互认
城乡阅读互动对农村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有着一定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城乡书店资源和活动多维联动可实现阅读内容共享,拓宽阅读资源范畴,丰富阅读仪式感,引领农村青少年的阅读行为向更全面综合的发展阶段演进。城市书店较乡镇书店有着更丰富、更广泛的刊目典藏,品牌书店对主流热门书目有着较高的更新频率,均具有展现学术成果及社会热点的时间优势。此外,线下书店通常有着浓厚的阅读氛围,参与线下书店的阅读活动不仅可满足自身对阅读资源的需求,也可使参与者产生“阅读仪式感”,刺激读者的未来参与欲望。然而,由于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存在较大的地理空间距离,部分农村地区受地形影响导致交通闭塞,当地农村青少年从偏远地区前往城区书店、品牌书店获取阅读资源、参与阅读活动往往耗费大量经济、时间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青少年的阅读行为。因此,在考虑农村青少年阅读参与需求与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可联合城市民营书店、全国连锁品牌书店与乡镇书店建立并实施借阅互认机制,开展定期下乡宣传、到乡宣售,以及一系列阅读竞赛、阅读分享等以“仪式感”为主题的活动,营造城乡阅读积极氛围,实现城乡图书馆、书店与城乡青少年的阅读互动。在举办阅读活动的同时也应针对举办主体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举办与参办主体的积极性,为未来长久有效地开展此类阅读互动活动提供制度支持。
(六)建立健全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扶助培训、考核及评估机制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振兴与乡村振兴政策及机制保障。对欠发达乡村地区青少年实施阅读扶助,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基本需要的重要一环,这不仅要求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还需要政府主导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评估机制,保障阅读扶助稳步推进,发挥长效作用。由于多主体参与实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阅读扶助,各主体或存在对扶助工作的重要性、前瞻性与具体实践操作认知不一的情况,政府需对各主体开展阅读扶助工作的宣传活动,提高参与主体的工作积极性、自信心、凝聚力以及实操技能技巧。参与扶助工作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考核工作的复杂性,政府需落实对各主体阅读扶助工作的责任监管对象,要求各主体定期汇报阅读扶助新境况、痛难点及成功经验,建立相应考核监察机制,根据各主体定期考核结果,开展系统性、多维度的评估活动,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考评机制。
七、局限与展望
由于重庆市域山地广布,部分渝东南、渝东北农村地区受到自然地理空间格局的深刻影响,人口密度普遍偏低,因此本研究考虑重庆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理空间条件与人口分布情况,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获取当地青少年阅读素养数据,其间虽开展了深度及针对性调研,确保了所研样本科学与所得数据有效,但研究地区与样本量仍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与样本,对重庆市乃至中西部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实证调研数据、现实问题、扶助建议予以填补,还可持续关注与纵向追踪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阅读素养演变路径、阅读扶助成效,确保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阅读扶助与保障工作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