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探析
2022-08-10周燕俞静芝
文/周燕 俞静芝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宜兴 214200)
前言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师生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直接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成效。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工会工作是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国内外政治环境的深刻变化,多元文化价值的渗透影响,使高校师生的思想变得更为活跃,精神文化需求呈现新的特点。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探索构建点面结合、立体多样的工会工作模式,打造具有时代特点、适应师生需求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力量基础和行动保障。
一、工会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属性
1.工会工作
工运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是教职员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具有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属性特点。它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围绕中心大局,围绕工会会员需求,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履行参与、维护、建设、教育四项基本职能。工会组织具有自身政治优势和贴近基层的平台优势,它主要借助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实践,引导教职工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提升自我,在知行合一中勇于创新进取,推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2.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活力与效果、师生综合素质、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一流大学必需的软环境,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从内涵来讲,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三个要素;从参与对象来讲,包括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从呈现方式来讲,包括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两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抽象和具象的结合体,学校和师生共同塑造了各具特点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对于师生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人文精神、办学活力又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二、工会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工会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托学校组织、师生参与的双向互动实施各项内容。两者的总体目标一致,内容方式契合,彼此相互影响。职工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会依托校内外平台,通过活动联办、服务联手、阵地联建、力量联合等工作手段,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打造职工文化品牌,形成校园文化亮点。同时,通过活动的举办,让教职工充分感受校园文化的画景、声音和气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其从原有的参与者身份渐渐向组织者身份、影响者身份延伸,以点连线、以线连面、线面同频,使校园文化生机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扩大了宣传教育效应
工会是高校独立设置的职能部门,具有自成一体的组织架构,它的职能属性和工作方式能不断满足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需求,使大学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深入人心。在开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创建工作中,工会组织各基层单位,结合学校特点和部门特点,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宣讲活动、主题庆祝活动、岗位竞赛活动等,传播党的先进理论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促进了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了校园文化感染力度,同时引导教职工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具体行动实践,以教风带动学风,以教风带动校风,推动校园文化向更广的空间、更深的层次衍射传播。
3.增强了团队向心合力
工会通过教代会、工代会等民主管理平台,了解反馈教职工心声诉求,维护教职工合法民主权益,有效建立了基层一线和学校层面的良性互动。通过对教职工的普惠服务、重点帮扶等人文关怀,有效拉近了学校与教职工的距离,增强了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通过职工小家、文体协会、教工俱乐部等阵地,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不同部门之间教职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切磋,增进了感情,推动了合作,凝聚了人心,打造了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促进了职工文化和校园文化共向良性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三、工会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展路径
1.聚焦职能属性,夯实基础工作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新形势下,工会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锚定新时代职能定位,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地组织职工、服务职工、凝聚职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一是要挖掘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新举措,发挥工会网站、职工小家、职工文艺舞台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不断提升教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二是要把表达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源头参与,关注了解教职工心声诉求,积极协调劳动关系,组织和代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政治稳定。三是要联系职工搞好“自转”,围绕中心搞好“公转”,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为目标,打造群众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的工会干部队伍,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工作艺术,提高工会服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贴心度,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2.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高校要立足人才培养方向和自身办学定位,做好校园文化和工会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科学的体系,在政策上、组织上、资金上、平台上给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从工会层面来讲,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充分发挥在推进校园治理中的作用,在建机制、强功能、求实效三个方面下足功夫,着力推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工作方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要加强党建带工建、区域化共建、群团共建的制度创新,积极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聚焦发力,融合共建。要建立健全学校及二级教代会制度,深化校务信息公开,切实为教师教育教学、个体发展提供平等民主的校园环境。要建立完善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推动职工小家“六有”化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层面来讲,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对建设目标、内容内涵、手段方式进行调整创新,切实体现出高校特点和所具有的教育职能。同时,还应发挥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力量作用,强化师生主人翁意识和创新发展意识,构建形成人人知晓、人人重视、人人参与、融合共进、内外协作的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校园文化质量和校园文明程度。
3.挖掘校园资源,深化特色发展
以无锡工艺学院为例,学校依托宜兴陶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群团组织和群众优势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基础动力,将“陶文化”与工会工作、校园文化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在内容内涵、路径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实践,引导师生围绕效率创新、围绕大局发力,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彰显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职教特点、富含人文底蕴的校园文化精神。一是学校以“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 ”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陶文化”纳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师生群众思想教育引领提供深厚的理论和精神滋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尊重劳动、争当劳模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坚持维稳与维权相统一,擦亮服务职工窗口,拓宽联系职工渠道,立足教职工所急、党政所需、工会所能的领域,按照全覆盖、普惠制、项目化要求,构建完善民主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团结引导教职工做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三是把握时代主旋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陶文化”融入教工小家阵地建设、岗位素质能力拓展、文化体育交流切磋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以陶文化熏陶人,以陶精神激励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提素建功工程。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的不断滋养,进一步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校园文化的感召力,逐渐形成了融人文素养、道德素质、职业精神为一体的具有无锡工艺特色的“陶文化+”模式,为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