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8-10黄梅初李善寿

科技视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供配电知识点建筑

黄梅初 窦 艳 李善寿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0 引言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和建筑照明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建立起建筑供配电系统和建筑照明系统的总体概念,初步了解建筑供配电系统和建筑照明系统的行业特点、要求和规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建筑设备安装和预算奠定了理论基础。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工程实践性强、知识内容庞大、新内容不断增加、相关规范不断更新等特点。

随着大量新型智能建筑的出现、新的电气技术的产生、新规范的实施,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新形势下智能建筑对人才的需求,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的缺点,本文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将线上线下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研究与改革要围绕着课程本身及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教学问题来开展。经过几轮的教学,发现一些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教学内容没有及时的与新技术、新标准相结合。

(2)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在之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讲解来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只研究自己怎么教,并没有太多去研究学生怎么学,高校的教学活动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是不太匹配的。

2 教学改革内容与实施方案

2.1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学习,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检验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是否合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实践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设计和开展的。教改实施方案中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前环节,设计预习课件,通过对预习内容的测试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在课前的基础知识认知。通过教师推送的预习视频或课件、学生课前的预习,促使学生多参与自主有效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雨课堂这样的智慧教学工具,基于雨课堂适当地开展知识点测试和讨论发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思考,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

2.2 重视课堂参与度,改进考核方式

教师可采取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由课前预习(10%)、课堂表现(20%)、课后复习(10%)组成;目标考核为期末考试(60%)。课前,通过预习课件的针对性指引,实现对学生的知识的学习;课中,通过讨论教学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行提高;课后,在巩固提升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边学边测,在课前预习环节,通过雨课堂推送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对应的练习题,根据练习题的测试结果,确定哪些内容是难点,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难点。提高教学互动质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 注重科研与教学融合,多种渠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把科研成果和行业新趋势运用到课程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技术的工程应用转化能力和国际背景下的交流学习能力为目标。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课程相应的内容在更新,建筑电气的行业也在飞速发展,这需要教师要将科研成果及时跟课程讲授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开展“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把“学以致用”作为专业课程学习指导思想。一方面注重将理论与工程应用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筑的新型配电方式及最新发展的能力。

3 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3.1 课前预习参与度高,预习效果一目了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并不知道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和课后的复习情况,所以无法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状态,在上课时不好把握教学侧重点。如图1所示,教师根据雨课堂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统计数据,就能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状态,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在上课讲授知识点能有的放矢。另外,教师会在预习课件里推送几道关于上一次课堂教学的重要知识点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经过两轮的教学过后,教师认为这种方式能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可首先将这些内容再次讲解,以便学生能及时消化上次课遗留的重难点知识,及时消除学生学习路上的障碍,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图1 学生在雨课堂里预习的后台数据

3.2 课堂教学气氛积极,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雨课堂签到功能能统计学生的签到时间、姓名和学号,教师不仅节省了点名的时间还能便捷地统计考勤。因为教师在课前已经掌握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在课上不用再对课前推送的预习内容里学生已经熟悉的学前预习知识点详细讲授,而是有侧重地讲解学生不太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另外,教师在授课期间,会采用即讲即测的方式,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图2所示,以便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用雨课堂做题的同时,也会收到教师随机发放的小红包,让课程气氛积极活跃起来,让更多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图2 课堂测试成绩分析

3.3 作业批改快捷,反馈及时高效

教师每次在课后通过雨课堂推送课后作业,题目内容主要是上一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之前一些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在雨课堂里直接填写选择题的答案,对于主观题目也可以写在纸上,并拍照上传。教师会在推送作业时对选择题设置标准答案和对每道主观题设置详细答案,学生在提交作业后可以及时地查看作业批改情况和标准答案,这种高效的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并在课后及时巩固薄弱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其在后续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师使用雨课堂在线批改作业,减少了作业的批改周期。通过这种便捷的方式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使学生不再有觉得课程作业很难又没人能及时解答疑问的顾虑,为学生提供了及时的答疑解惑,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也能通过雨课堂里对学生作业的记录和分析,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优化教学设计。

3.4 教学过程有迹可循,评价有据可依

雨课堂会记录学生的出勤数据和课前课中课后互动数据。在期末统计平时成绩时,教师可以批量导出雨课堂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清楚掌握学生对课前预习视频的学习时间、完成进度等数据,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测试和互动情况,也能得到学生关于预习、课堂互动和作业的测试得分。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就能有依据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些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和过程材料能保存在雨课堂,方便留档和查阅。由于提高了过程性材料和课堂表现在课程成绩的占比,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课和写作业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养成做事踏实认真的好习惯。

4 教学反思

目前“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已经经过两轮次的雨课堂授课教学实践。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喜欢这种信息化、互动性好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知识点。

尽管基于雨课堂的授课方式新颖,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课前推送的慕课视频或网络视频和课件是下次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有些内容又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学习驱动力,所以有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预习任务才看雨课堂里的预习内容,没有认真观看和练习教师课前推送的内容,这样教师也不能准确掌握他们的课前预习情况,只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即讲即测环节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再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后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深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知识点,设计更加贴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的课程预习视频,制作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预习课件和测试题目。另外,基于雨课堂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操作手机来回答提问和完成测试,这对有些不喜欢上课时操作手机的同学来讲,可能教学效果没得到明显提升。所以在课堂中运用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时,教师需要把控在课中用雨课堂来提问和测试的时间和次数,否则不利于教学的连贯性,有损于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及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合理地优化教学设计和手段,切实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5 结语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探究和优化。高校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表明:以雨课堂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实现了教学改革之初设计的目标:(1)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设计;(2)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3)跨越空间界限,拓展了师生间的沟通方式。

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和提高师生的互动的教学改革,是以教促学、共同进步的过程。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积极探索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总结出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程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督促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学生在师生积极互动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学习能力,教师在创新教学设计中更新专业学识、提升工作能力。

猜你喜欢

供配电知识点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建筑的“芯”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及供配电节能思考
探究供配电变压器的推广运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