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育契机,探寻游戏真谛
2022-08-10策划米娜张丹丹执行赵旭莹名师工作室
策划 | 米娜 张丹丹 执行 | 赵旭莹名师工作室
研究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需要什么,还要研究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等。当教师“成为”幼儿,与他们同频共振,才能读懂他们的每一个眼神、表情、动作及心理活动,让高效的学习在游戏中自然生发。由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赵旭莹主持的赵旭莹名师工作室,以理论指导教师实践,注重在实践中捕捉教育契机,从儿童视角探游戏真谛,伴生命成长。
相信幼儿,看见精彩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 张晨晖
开展户外游戏前,我们用梯子、木板等组合形成大型的攀爬区域,供孩子们进行爬行游戏。可即使搭建出高低起伏明显的攀爬区域,他们还是兴味索然,认为缺乏挑战性。
洋洋没有像往常般从木梯倒退到地,而是从第三层蹦了下来,双脚同时落地后兴奋地叫着:“老师,我有一个好主意。”说罢,他便拉来一个体操垫,放在梯子前面。当他再次爬到梯子最高处直接跳下来,我的心紧张地揪了一下,心想:“从这样的高度往下跳,万一摔倒怎么办?”正在这时,小朋友们也叫着要学洋洋往下跳,我该不该上前阻止?思考再三,我决定先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并没有“莽撞”地从最高处往下跳:有的孩子站在最高处观望一会儿,选择直接跳下来;有的孩子向下走一个或两个台阶再跳到垫子上;还有的孩子像之前一样倒退着走下来。有的孩子站在最高处不敢跳,身后的同伴会提醒:“你扶着把手,往下走一点再跳。”……就这样,攀爬区域成为孩子们户外游戏的热门区域。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并没有盲目模仿,而是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调整挑战的难度。由此可见,很多事情并不是幼儿“不会”,而是被成人“不敢”“不让”的“安全意识”所禁锢。此后,我们打破教师组合材料的方式,让幼儿自主搭建、自由探索。于是,户外活动中出现了跷跷板、木板滑梯、体操垫滑梯、过独木桥等多样的游戏,孩子们的积极性随之高涨,合作建构、合作游戏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我想,只有真正地相信儿童,让他们探索与尝试,教师才会看见更多的精彩。
教师“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 杨佳
今天,小美和圆圆终于在美工区完成了花两天时间制作的风筝。她们兴奋地跑到户外放风筝,可风筝并没有如愿飞上天。“老师,风筝飞不起来。”小美噘着嘴说道。“我和爸爸放过风筝,需要一个人举着,一个人放。”说着,瑞瑞跑过来将风筝举过头顶要求再次尝试,可风筝还是一头栽了下来。“为什么我的风筝飞不起来呢?”小美满脸疑惑地问道。大家纷纷猜测:“是风筝太重了吧?”“是线太短了?”“可能是风筝没有尾巴?”面对种种疑惑,我开始思考如何支持他们继续这场探索,便问道:“我们该怎么寻找答案呢?”“我可以回家问妈妈。”星星说。“除了可以请家人帮忙,还有什么方法呢?”我继续问孩子们。“我有一本关于风筝的书,书中也许能找到答案。”牛牛说道。“我家里有能飞起来的风筝,可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玩。”图图说。“对呀,我们可以看看图图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也许能帮我们找到风筝飞不起来的原因。”我回应道。就这样,孩子们找到了查看电脑、翻阅图书、找风筝做对比等多种探寻答案的好方法。
幼儿在探索学习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能否想到通过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解决,要求幼儿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人以渔。教师既要注重为幼儿提供学习与探索的空间,又要支持他们发现更多解决问题和学习新事物的方法与途径,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与能力,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
成为“你”,了解“你”
北京市大兴区第二幼儿园 刘健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利添选择在益智区游戏。过了一会儿,他跑向建筑区,翻出一个轨道盒子,拿着盒子回到益智区继续游戏。我问他:“怎么把建筑区的轨道盒子拿到益智区里了呀?”他瞪大眼睛,右手食指立在嘴巴前发出“嘘”的声音后,凑近告诉我:“我一会儿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我也配合他神秘起来,悄悄地蹲下身子,放低声音问道:“你想给大家什么惊喜呀?”他眯着眼睛笑了笑,只说出“秘密”二字。
他的神秘举动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我追随他的脚步来到益智区,发现他趁人少时占用了一张桌子,并在桌面不停地摆弄轨道,还把小汽车放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形轨道上,让小汽车带动圆形轨道转动。他观察大小圈转动的速度,发现大圈转动比较慢、小圈转动比较快后,选中了小圈。接着,他又去卫生间取来一些卫生纸,将其放在轨道圈上。此时,离我跟着他来益智区已经过去了12分钟,其间他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一直在专心研究着自己手里的东西。直到做好前期准备,他才笑着趴到我耳边说:“你看我的扫地机器人怎么样?”一头雾水的我瞬间惊觉:“原来这是扫地机器人呀!”我异常兴奋,惊讶于孩子的“小发明”,认真观察着眼前的扫地机器人。“它怎么能把地扫干净呢?”“小汽车碰到墙壁是可以掉头的,此时纸就可以把地拖干净了。”说着,他开始给我演示。经过商议,我们将干纸巾换成更容易擦拭的湿纸巾,还用纸板设置路线。当他向大家展示这项“新发明”,孩子们纷纷为之喝彩。
成人尝试用各种数据分析孩子,想以此观察并走近他们。其实,这种用成人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帮我们完全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若想了解孩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自己也“变成”孩子,享受他们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他们共享成长中的趣事。
想你所想,尽我所能
北京市大兴区第二幼儿园 甘雨璠
户外游戏时,班里的几个孩子在一棵树上发现了蘑菇,大家甚是惊喜。孩子们尝试摸蘑菇,碰一下就立即把手收回来。玩了几次之后,多多想把蘑菇采下来,糖糖拦住他并说道:“采下来它就坏了。”多多回应说:“这是长在树上的神奇蘑菇,我想留下它。”点点说:“做成标本吧。”小小问:“怎么做成标本?”点点回答道:“放在书里。”石榴说:“那不就压扁了?”我提议说:“要不我们先采别的蘑菇做标本试一试?”孩子们欢呼表示同意。可是,最终都失败了。
查阅资料后,我们发现树脂标本和浸制标本可以保存蘑菇。于是,我买来做树脂标本的材料,但看到说明书要求A胶和B胶要按3∶1的比例混合时,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比例。思考片刻后,我拿着四个小瓶盖和一个小杯子对孩子们说:“大家往其中3个瓶盖里装满A胶,再往剩余的1个瓶盖装满B胶,然后将4个瓶盖的胶都倒在小杯子里,用小棒不断搅拌,给它们一次比赛的机会,看一看最终谁会赢好吗?”孩子们兴奋地搅拌着,不一会儿B胶就融到A胶里面了。我们把蘑菇放入模具内,倒入混合后的胶,做成了蘑菇树脂标本。
可是,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止于此,接着问我:“不是还有另一种方法吗?”我说:“制作浸制标本需要的福尔马林和酒精有一定的毒性,太危险了。”看到孩子们失望的表情,我买来玻璃标本瓶,做了两个蘑菇标本,一个是装满酒精和福尔马林的标本瓶,另一个是装满水的标本瓶。起初,孩子们并没有发现区别,待时间久了,他们发现泡在福尔马林和酒精瓶里的蘑菇完好无损,泡在水里的蘑菇已经发黄变形了。
教师永远保持好奇心,尽自己所能与孩子一同探索,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探寻游戏的乐趣。
以智慧教育为儿童发展赋能
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二幼儿园 韩艳清
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小西在拼插区边思考边拼,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作品来找我:“我做好啦!”看着小西充满期待的目光,我发现了介入游戏的契机,便问道:“你做的是什么?”“沙铃啊。”小西边说边摇,手里的作品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表示由衷的赞叹后,我接着提出问题:“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出乎意料的是,小西突然不再理我,而是转身向建筑区的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建筑区的小朋友看了看他的作品,就继续自己的搭建,小西开始进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我知道这也是教师介入的契机,继续围绕沙铃提问:“我能再看看你的沙铃吗?”他一听便高兴地递了过来。我摇了摇沙铃,说道:“沙铃只有一个,我另一只手该拿什么呢?”小西一歪头,激动地回答:“哎呀,我再做一个!”说罢又赶忙开工了。不一会儿,小西的第二个沙铃做好了。我边摇边问他:“第二个怎么做得这么快呢?”他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因为我找零件的速度比第一次快了很多。”“嗯,我觉得你分析得很对。”看到我双手拿着他做的沙铃玩,小西开心地笑了。
教育契机转瞬即逝。在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非常重要,既不能打扰幼儿的游戏,又要及时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教师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判断也要尽可能准确,难度过高会让幼儿失去兴趣,难度太低又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细致地观察、分析与判断。看似简单的行为,蕴含着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儿童的尊重。
捕捉真实需求,与其共同成长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第四幼儿园 高阳
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看见幼儿的需求。大班下半年,随着孩子们陆续进入换牙期,我们的“爱牙行动”主题活动也就开始了。每日晚餐后,孩子们需在盥洗室将口中的食物残渣漱出,并把水杯放回原位。大部分孩子并不能自觉做好这件事情,甚至需要保育老师反复提醒。有的孩子虽然记得漱口,但也是趁保育老师不注意时草草了事。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带着疑惑分别与班内认真漱口、随意漱口和等保育老师提醒才漱口的孩子们了解情况,发现大多数孩子认为漱口是在浪费时间,只想快些结束去游戏。为了让孩子们意识到漱口的重要性,我们在周五放学前进行了集体漱口实验:即将漱口水收集到大托盘,等待周一来园查看实验结果。待周一孩子们入园时,发酵的漱口水那刺鼻的味道让孩子们感到惊讶。自此,再也无须保育老师提醒,孩子们都会主动漱口。
走进幼儿内心,便能与他们一同成长。依依喜欢笑,是一个开朗健谈的孩子,最近却总是欲言又止,想笑的时候左顾右盼,用小手捂着嘴巴。我悄悄地问她:“依依不开心吗?”她犹豫片刻,趴在我耳边说:“高老师,我的牙掉了,我怕大家笑话我。”“恭喜依依,换牙可是成长的标志,老师帮你把现在特别的笑容记录下来好不好?别担心,新牙很快就长出来了。”话音刚落,她就咯咯地笑了起来。拍完照片,我鼓励依依将自己的换牙经验分享给大家,也特别关照其他处于换牙期的孩子,并与大家一同布置“最美笑容墙”,记录他们的成长时刻,帮助幼儿顺利、开心地度过换牙期。
当我们“成为”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倾听并了解需求,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同伴”,将更加接近幼儿教育的真谛。
尊重差异性,挖掘闪光点
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幼儿园 蔡连兵
幼儿如同花朵,都有自己的花期和独特的色彩。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等到“花开”。
刚入园的铭铭有分离焦虑情绪,不喜欢参加班中的集体活动,常常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玩。我发现其实铭铭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班级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常在集体活动时“巡视”班级各个角落,挖掘新事物,摆弄主题墙上的作品。与铭铭的妈妈沟通后,我了解到铭铭不愿与人交流可能和他一直与奶奶生活在老家有关,便在日常活动中留意他的情绪变化,鼓励他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渐渐地,铭铭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分离焦虑症状也在逐渐好转。
当班中开展“做个不挑食的乖宝宝”活动时,铭铭突然唱起歌来:“爸爸妈妈说我是小老虎,吃得饱来嗷嗷叫……”我激动地鼓励他继续唱,洪亮的歌声也引得全班小朋友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并在他唱完后纷纷竖起大拇指。从那以后,我留意给铭铭提供唱歌表演的机会,铭铭每次都会兴致勃勃地参加,越来越能融入集体,并逐渐建立起应有的规则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
观察幼儿行为,创造快乐游戏
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中心幼儿园 韩丹华
一场春雨后,幼儿园里的小菜园散发出泥土的清香,引来在户外活动的孩子们围观。或许是他们因小菜园里零星的绿芽而驻足观察,抑或是想扒一扒小菜园里雨后的泥土……不知不觉中,生发出一场游戏。
“韩老师,您在干什么?”我蹲在地上正陶醉于泥土的清香,被身边的乐乐发现了。我告诉她,自己特别喜欢雨后泥土散发的味道,并建议孩子们闻一闻。“我觉得有点像抹茶味的冰激凌。”“我这边的土有黄瓜的味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热闹的场面引起了食堂薛爷爷的注意。“孩子们,泥土的清香比得过爷爷给你们做的饭香吗?”孩子们听了,兴奋地表示要用泥土做“饭”和爷爷“比一比”。
于是,孩子们到沙池区找来小铲子、小水桶等工具,我把他们玩“娃娃家”时的厨房套装拿了出来。孩子们的兴趣愈发浓烈,有的孩子用泥巴制作“午饭”,有的孩子负责运送“和面”的水,有的孩子则忙着“切菜”……二十分钟后,孩子们对“厨房做饭”游戏的兴趣逐渐减弱,我便以给“厨房”送调料为由,参与到游戏中。大家讨论调料的味道和用法,活动再次迎来“小高潮”。
一次生成性的角色游戏让我明白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给孩子创造进入游戏、还原生活的机会,并默默给予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游戏带给自己和小伙伴的快乐。
巧妙引导培养正确意识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第一中心幼儿园 侯腾
小乐喜欢打扮,每日来园都会让妈妈给她戴各式各样的发卡。有一天,她戴着艾莎公主发卡来园,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关注。小乐格外重视妈妈送给她的这份生日礼物,不允许他人触碰。午休过后,她发现发卡不见了。找遍四周都不见发卡,她急得哭了起来。我一边安慰并答应小乐找出发卡,一边继续为孩子们做午检,想在此过程中找到发卡。
要为希希午检时,她一直用手紧紧捂着口袋。“希希你身体不舒服吗?”“不是的,老师。”“那是怎么啦?难道希希找到发卡啦?”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希希。“嗯……老师,我在椅子下方找到了发卡。”希希一边回答,一边从口袋掏出发卡递给我。我虽然找过桌椅下方,并没有见到发卡,但我没有拆穿希希,而是将她请到一旁的小椅子上,蹲下来对她说:“谢谢希希,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发卡?”“嗯嗯。”“那老师更要表扬你,虽然你很喜欢这个发卡,但是你知道这个发卡是小乐的,小乐找不到它会很难过。”“老师,我现在把发卡还给小乐。”“希希你真棒,这回小乐一定很开心。”就这样,“消失”的发卡找到了。
由于希希年龄小,物权观不明确,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据为己有”,不知道这是不正确的行为。我出于对她自尊心的保护,通过适当的引导、“不拆穿”和单独沟通的方式,帮助希希建立物权观,引导她“换位思考”,以建立“物归原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