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能大赛的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2022-08-09王小青

科技风 2022年20期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大赛

王小青

福建经济学校 福建福州 350000

随着网络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当前基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时代,短视频行业俨然成为影视后期制作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休闲娱乐习惯。从好莱坞的电影巨片,到五花八门的广告和新闻资讯,到目前流行的短视频,大部分都是利用影视后期技术制作震撼的视觉效果、精美的画面质感和美妙的音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因此,职业院校陆续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专业课程,如何将职业教育特点和企业行业需求相结合,是目前“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1 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改革政策的落实,对职业教育有了明确的要求,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职业教育虽发展迅猛,但发展前进的道路并不顺畅,亟须走向稳定的发展道路。如何将职业教育引向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已上升为国家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已成为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学校技能大赛成绩不仅展示学生的比赛风采和技能水平,体现学校优质的教学质量,也为今后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稳固的基础。国家落地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大力有效地开展全国性的技能大赛,目的是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整合办学经验和特色教学经验,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改革,让职业教育制度教学更可行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中职学校要培养现代化所需的优秀人才,唯有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2 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影视后期制作”是一门综合性和实操性极强的专业科目,要求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还应具备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调查中职学校情况,“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缺乏创新和艺术素养

中职学校普遍都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的专业课程,但对其认识依然不足,其原因是培养目标比较模糊,制定的教学目的与行业需求偏差较大:如部分学校过于重视艺术素养的提升而忽视技能软件的实操,导致在影视欣赏时学生侃侃其谈,软件实操时却手忙脚乱;部分学校重视软件实操而忽略了艺术素养的提升,学生软件使用娴熟,在创作作品时缺乏创新性和美观性,大到整片节奏、特效合成、音乐选择,小到转场添加、字体颜色大小、画面品质等方面,最终完成的是缺乏美感的影视作品。在教与学中,教学目的若不明确就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应使学生艺术素养和技能操作两手抓,这是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普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2.2 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学生思维僵化和教学理实分离

目前,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依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大部分中职学校仍沿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下列问题:一是学生思维僵化,不善于活学活用,且只关注某些技术细节的学习,缺乏对后期制作的全局把控;二是课程内容老旧,案例过时,与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完全脱轨,最终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学形式单一化,理实分离,缺乏实操的有效支撑,影响学生体验课程的趣味性,直至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2.3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对行业企业认知不足

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任教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直接走上教学一线,缺乏相关行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教师虽能掌握课程中的知识技能,但对相关行业和市场动向的了解较为匮乏。因此,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教学方式过时无趣,难以达成教学质量。

2.4 教学设备条件有限,教材内容陈旧

开设“影视后期制作”课程,需构建优质的教学设备,大多数中职学校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因此本专业的教学硬件较不完备。因经费有限,有的学校影视制作实训场地、计算机器材等设施条件都无法较好地支撑课程教学。此外,“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材参差不齐,内容陈旧脱节,很难开展教学。

3 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的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竞赛活动。虽能有效提高师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但因只惠及到参与大赛的少数教师和学生。为了全体师生能受益,学校应整合技能大赛的竞赛相关内容,提炼知识体系和技能案例,积极推进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只有将实际教学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全体师生职业技能,达成教学改革的目的,推动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

3.1 技能大赛优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深入融合

3.1.1 技能大赛优化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就业导向和职业强化上,

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既是一个项目,又是多门课程知识的融合,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以技能大赛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技能大赛为拓展,延伸课程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多数中职学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在以往的教学目标设置上,学生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和简单的视频剪辑软件操作层面上,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少,也没有具体的实践方向。对于企业影视后期岗位而言,应掌握高级的视频编辑技能,能高效地完成各种素材的编辑,制作影视作品。因此,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改革,以技能大赛为标准,以岗位职业需求为目标,构建优质课程体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之路。

3.1.2 技能大赛促进课程内容深入交叉融合

传统的技能大赛选拔机制以课堂选拔为主,竞赛学生独立于课堂班级与兴趣小组,竞赛的成果就是单纯评选出各级奖项,没有把竞赛的经验和内容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可将技能大赛进行内容提炼、整合创新,将技能任务分解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对于数字影音及动漫游戏等专业,“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影视后期制作”课程而言,以职业能力发展和岗位需求作为重要依据,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促进相关课程的深入交叉融合,从而制定可行性强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上,首先,学习影视拍摄和影视鉴赏,熟练掌握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其次,重点掌握PS、PR、AE等Adobe系列软件的操作方法,如掌握图像的综合加工处理、素材的剪辑编辑、AE特效的合成应用;最后,掌握三维动画C4D软件的操作方法,提升影视的编辑、特效合成的综合制作能力,达到可对多种后期技术进行综合的应用,简而言之是重点培养多种软件技术技巧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能力目标上,根据技能比赛和企业合作的构建案例库,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内容,学生分组完成,制作成片。在素质目标上,提升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2 技能大赛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三体一平台”的教学模式

在技能大赛的指引下,项目教学法是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手段,制定教学设计,将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整合案例任务融入教学中,构建教学案例库。根据技能比赛任务,教师分解比赛任务,提炼合适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构建案例实训平台,使学生实践操作常态化。

2017年笔者参与《中职“三体一平台”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课题,课题基于中职学生特性,结合项目教学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体一平台”的教学模式,按课堂教学、兴趣小组和技能竞赛三大模块展示学生作品,回顾教学内容,征集主题作品,并将学生、教师和合作企业列为共同点评人,使互动反馈成常态化、周期化、客观化,如下图所示。调整后的技能大赛选拔机制是以兴趣小组选拔为主,竞赛学生是兴趣小组的核心成员,竞赛学生校际交流与校企交流的成果经过整合成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资源,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课题得以顺利开展,学生连续两年获得福建省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项目一、二等奖。竞赛小组成员成为兴趣小组团队创新实战的核心,并将技能竞赛的先进经验带入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同时,获奖学生成为校企交流的排头尖兵,进一步推广“三体一平台”教学模式成果。

教学模式的维度图

3.3 技能大赛培育“双师型”教师,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在技能大赛的推动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实操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影视后期制作比赛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技巧功能和艺术欣赏能力,这要求指导教师掌握完善的知识储备和实操能力,才能提供学生更专业综合的深层次教学。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认知,则需要教师积极地拓展知识和提升自身的实操技能,以便学生达到技能比赛时的操作需求,为学生获得成绩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因此,重视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技能大赛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中职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步。例如,可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岗位实践,提倡教师参与专业研讨会,提供教师的国培、省培、网络培训等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促使教师能有效地掌握各种新型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技能大赛,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的开展。

3.4 技能大赛推进校企合作,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高配的实训器材是第一条件。不完善的实训条件只能限制学生专业技能运用不到位,造成专业知识的变迁能力不足,在参赛过程中无法展现出实际水平,导致与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

中职院校的技能大赛引导着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每当中职院校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无疑是在向社会反映自身学校的教学实力及人才资源素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技能大赛不仅提供了实践操作平台,了解学校的职业教育,给企业选拔人才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借助技能大赛的平台,学校可结识一流的企业,尝试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中训,实现项目化学习,让学生真实锻炼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面对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实时掌握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每年都有所更新变化,学校应紧跟技能大赛,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合理配置教学器材,及时更新教学资源,这才是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态度,从而达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3.5 技能大赛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技能大赛的成绩是中职学校教师团队综合质素质的体现,开展这一团体活动,师生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技能大赛活动,应设置技能大赛的奖励制度,以此激发师生参赛的热情。在技能大赛中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良好的梯队培养模式,纳入期末考核,作为教师奖励性绩效的依据。同样,学校制定长期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师生通过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比赛项目获得相应的奖励,营造一种积极参与竞赛活动的氛围,极大地促进技能大赛的有效开展。随着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技能大赛的项目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要顺应技能大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发展,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需根据技能大赛中的新知识、新要求、新导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机结合,深入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影视后期制作与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操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探究一条适合中职学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改革之路。

猜你喜欢

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大赛
影视展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风起
PBL模式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有效应用
高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微课在中职《AfterEffects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影视